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25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青苓城前也打了起来,并且激烈程度恐怕不亚于槐柏坡。
    这是两边同时开战了啊?
    燕三郎三两下换回便服,把衣甲扔进储物戒,这就别过贺小鸢,夺门而出。
    听贺小鸢说起军队,他就有了决断。正常情况下,他想潜入镇北军的难度不小,可是战斗时期很特殊,或许他能捞到机会靠近泰公公。
    槐柏坡的仗打得越凶,于他来说越有空子可钻。
    十五里的距离,对他来说不远。燕三郎运起真力穿梭林间,速度不比平地跑马更慢。
    “到了,前边儿就是。”木铃铛里突然传出千岁的声音。
    燕三郎正在翻越山头,闻言足下用力,顺势跃上大树,一路爬至树冠,这才往下俯瞰。
    前方豁然开阔。
    第451章 不对劲儿
    这里既然叫做槐柏坡,自然植被茂密。但这里过去三年里遭了虫害,长在山坡的阴面儿的树木大面积枯死,倒伏下不少巨木,就算勉强还立着的,也只剩下干枝枯叶。
    林中的场面,一目了然。
    两支军队在这里激烈搏杀,双方人数加起来至少超过了七万。
    两边的服制,他都见过:
    褐军,镇北军。
    所以,茅定胜终于还是在青苓城外截住了死对头的援军啊。
    这样看来,是他技高一筹。
    镇北军好不容易隐遁至此,想要突破重围,驰援青苓城;而底下这支褐军的任务,就是死死将它钉在原位!
    燕三郎于观摩战争已有心得,能从纷繁复杂中看出门道,不一会儿就发现褐军格外勇猛,居然将大名鼎鼎的镇北军压得步步后退。
    因此,褐军后方战鼓震天,士气大振。
    在过去一个多月里,它以青苓城为诱饵,吸引卫国的王军前来解救,它再分批逐消。褐军战士多数是农人出身,原本对官兵有天然的畏惧。可随着褐军接连取胜,这种敬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发高涨的士气。
    更重要的是,这场拦截战已经打响了一个多时辰,褐军后援源源不绝赶到战场,加入围堵。以燕三郎目力看去,战场上褐军的数量已经比镇北军多出了至少三成。虽说后者被誉为精锐之师,可事实上,在近身肉搏战中,兵员个体战力无碍大局,士气高昂人数多的那一方往往占据优势,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燕三郎更是记得连容生在课堂上纵论大国战争,语重心长道:“战争从来没有什么以弱胜强,只有局部和细节上的以多胜少。”
    他静静看了两刻钟左右,低声道:“镇北军顶不住了。”
    果然,这话说出来不到一炷香功夫,镇北军大后方就响起了响亮的钲声。
    这支军队开始后退了!
    褐军大喜,当然是卯足了劲儿,穷追不舍。
    “差不多了,镇北军溃退,军中必有乱象,是你潜入的好机会。”千岁也出声了,“走吧,最好能趁乱逮住泰公公。”
    燕三郎点头,从树上一跃而下。
    ……
    燕三郎离开小院以后,贺小鸢面向青苓城方向发呆好一会儿,才悠悠叹了口气,咽下喉间苦涩。
    这场战争里,大概无人比她心情更加矛盾。她的确希望褐军能攻破青苓城,一路北上动摇卫王的统治,以此减轻或者停止对攸征战。可是韩昭……
    战争难免有伤亡,她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恨他还是怨他,但她并不希望他死在这里。
    她想,毕竟同门一场。
    “鸢姑娘?”边上传来人声,贺小鸢转头,才发现送衣来的妇人还留在原地等着。
    “苏姐,多谢了。”她微笑道,
    这位苏姐原籍就在本地,但她丈夫和儿子都加入了褐军。
    她摆摆手,笑得纯朴:“道什么谢,我也没帮什么忙。”
    贺小鸢心里有事,只是“唔”了一声。
    “廷军的服制和镇北军很像。那孩子走得太急了,不然我两三针就能替他改好。”苏姐也看出她的心不在焉,一边往外走,“哦,我走了啊,鸢姑娘你有事再喊我……”
    “好——”贺小鸢一个愣神,忽觉不对,转头问她,“苏姐,你怎知这两种军衣很像?你见过镇北军的军装?”
    “是啊。”苏姐答得理所当然,“也就是颜色不同,料子不同,肩甲的形状不同。”
    “何时何地见过?”贺小鸢知道这妇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户,镇北军却在卫国北境活动,多少年也不会来内地一趟,她怎有机会见识镇北军的军衣?
    “也就是两年前秋天罢。”苏姐停下脚步想了想,“听说那年西边的棉花欠收,所以镇北军的冬衣都指定给洛桐镇做了,赶在冬天之前就要交货。那可是军令呀,赶不完要杀头的!镇里哪有那么多人手,就把我们都找去帮忙了,甚至附近十里八乡的绣娘都被找去日夜赶工哩。”
    贺小鸢点了点头:“你缝制过镇北军的军衣。”
    “那可不是么?一眼就能认出来。”
    贺小鸢听到这里却又皱眉:“我记得韩……镇北侯早就在北境开了军屯,还自筹粮饷,也差不多就是两年前吧。”
    是了,是了,苏姐这么一说,她就想起来了。两年前卫国北境遭遇百年一遇的寒潮,天气苦寒。别说是人了,野兽都被冻毙路边。韩昭几度催讨,国内运去的物资却严重不足,尤缺御寒衣物。那年冬天,镇北军里有许多士兵被活活冻死,很是凄惨。从那以后,韩昭才不顾王廷反对,开设了军屯以求自给自足。
    “不对啊,既然这里做出镇北军的军衣,北境怎会冻死那么多人?”贺小鸢本能地觉出其中有些问题,但她那时不在卫国,根本不知这当中发生过什么事。
    苏姐却小声道:“我听绣娘提过,有一大批军衣做完以后就留在洛桐镇,也没派出去。她们还抱怨呢,官方督大家赶工时严色俱厉,直把人催得屁滚尿流。结果我们没日没夜把军衣都赶出来了,他们倒好,把成品堆在库房里,倒不着急往外送了!”
    “堆在库房里,不急着往外送。”贺小鸢自动略去前面几句抱怨,只把这两个关键句子反复斟酌,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那这批成衣呢?”她心头忽然瘆得慌,好像有祸事即将发生,“还堆在库房里么?”
    “啊,那我就不清楚哩,我也不是官家。”苏姐笑道,“不过这两年冬天反而不太冷。”
    那批冬衣都是镇北军的款式,如果其他卫军想用,还得重新改过。以卫国官员的尿性……贺小鸢心头有灵光一闪,呼吸都一下子顿住:“苏姐,洛桐镇离这里有多远!”
    苏姐在心中测算一下:“约莫是……不到四十里地?”
    贺小鸢顺手取纸,拿出厨房一截烧焦的木炭,飞快在纸上绘了个草图,随意标注几个主要地点,然后问苏姐:“洛桐镇在哪个位置?指给我看!”
    第452章 白热化
    她毕竟不是本地人,于地理不熟。
    面对这样一位灵魂画手的作品,苏姐也要端详好几息,才伸手一指。
    贺小鸢当即面色大变,也顾不得跟她道别,三步作两步奔出了院子。
    ……
    褐军。
    中军大帐爆发出一阵欢呼:
    前方捷报传来,青苓城西城门已被攻破!
    茅定胜盯着地图,满面红光,手指用力,不小心在桌角掰下一块木头。战争打到这个地步,正面刚的对手还是卫国军神韩昭,由不得他不激动。
    追丢三次,他终于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在槐柏坡截住了偷摸接近的镇北军。这真真叫做千钧一发。
    韩昭再厉害、镇北军再骁勇又能如何,有时战场上比拼的不是实力,而是运气!
    茅定胜忍不住仰天长笑。
    那两声爆炸传来,他就知道自己临时起意、安插进杨翎队伍的死士起了作用。青苓城有韩昭坐镇,被巩固得铁桶一般,褐军久攻不下,连他都心浮气躁。可是最坚固的城池,往往要从内部突破。
    对方城里的杨翎受不住激,领军出来冲杀,就正好着了茅定胜的道儿。虽然石从翼最后将他抢救回去,但茅定胜趁乱让自己的死士换上对方衣裳,跟着杨翎的残部混入青苓城中去了。
    如今这两声响亮的爆炸,就是妙计奏效的回馈!
    嘿,老三要在这里,必定也要夸他一句算无遗策吧?
    很显然,这一回胜利之神站到了褐军的队列里去。
    “增兵!”他指着沙盘粗声道,“老子这回要搞死韩昭!”
    打下青苓城、打败韩昭,褐军的北上大业才有顺利进行的可能。眼下这场战役,实是有褐军以来最难的一次。
    他没忘掉,有强敌隐在暗处、虎视眈眈。
    果然这命令才下达不久,传令兵就匆匆冲来,一脸大汗:“报!青苓城西北侧十五里外秀山出现大批廷军,往青苓城急行!”
    茅定胜嚯然起身:“人数?”
    “约莫两万!”
    人数虽不多,但这两万人出现的位置距离青苓城已经太近。若他们冲去支援,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那么围困青苓城的褐军反而成了夹心馅儿,两头都受敌袭。
    众将脸上变色,茅定胜却大笑道:“果不其然,王廷想要声东击西!”
    他这般胜券在握的模样,旁人都是转惊为喜:“大元帅,您事先布好了局?”
    “那是自然。”茅定胜一脸不屑,“中部这帮龟孙被我们打得好惨,好不容易等到镇北军赶到,他们怎么会放过这大好机会?”
    他顿了顿:“都莫要惊惶,我已经派人前去拦截。”
    不久以后又有军情报送过来,这回是好消息了:褐军大将胡渭已经领兵西迎,拦住了驰援青苓城的廷军!
    一时之间,赞辞如潮,直向茅定胜涌来,座下人人都夸他料事如神。
    青苓城里的守军、槐柏坡的镇北军,再加上西北路的廷军,卫王廷的三大主力军齐聚临羡平原,茅定胜居然全部截住,一个不漏。
    且不论这一仗最终胜败如何。光凭这样的战绩,茅定胜就有资格青史留名!
    先前说话那人大声道:“什么军神,跟我们茅元帅一比,狗p都不是!”
    茅定胜捋着胡子,笑而不语。
    他原不喜这些阿谀之词,不过打了那么多场胜仗,现在听起来越发顺耳了。
    外头恰好有一女子快步走入,身形婀娜,一双妙目朝着颂德那人狠剜一眼,才沉声对茅定胜道:“恐怕有诈,镇北军来得蹊跷!”
    这帐里人都识得她,茅定胜笑容不减:“知道。”
    自有边上的幕僚替他接下去:“鸢姑娘,卫廷兵分两路,想用镇北军引走我们的注意力。大元帅已经派人截住援军。青苓城的胜利,唾手可得也!”
    “唾手可得?”贺小鸢像是听见天大笑话,“呵”了一声,“韩昭的能耐,岂止于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