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2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既知战略纵深,就该知道一支大军动不动横跨数百里作战,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曲云河自己带过兵、打过仗,深谙其中利害,“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说万里赴戎机,就是赶路三百里打仗,要消耗的粮草都是个惊人数字。”
    粮草怎么运输?还不得动用后勤人马。人吃的粮、马吃的草,从后方运到前线,后勤队伍自己就要吃掉一大半以上,更不用提中间遇上天灾,遇上敌人的伏击等等问题。
    后勤的运输和调度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支队伍的机动性。
    战线拖得越长,这难度呈几何增长。
    “在骁国之后,鲜有国家能够这样长距离作战了。”
    这句话才引起燕三郎的注意:“为何?”
    “骁国驱使俘虏行军,既作奴仆,又充口粮。”曲云河吁出一口气,“这样,他们就节省了大量粮食运输。”
    若有第四个人跟在边上,保准要听得毛骨悚然。但曲云河根本未从少年脸上看见一丝异样。
    燕三郎问他:“你说‘从前’,这国家现已不在了吧?”
    “早不在了。”曲云河耸了耸肩,“早在靖国之前就消失不见。”
    少年目光微闪:“看来,就算是这样打仗也救不了它自己。”
    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哪有那么简单?曲云河张了张嘴想反驳,突然发现不知从何辩起。
    千岁的声音响起,带着窃笑:“无言以对了吧?”也该有人体会一下子她面对燕三郎的痛苦了。
    “……是。”
    ¥¥¥¥¥
    靖国旧宫在西南边儿。
    燕三郎和曲云河越往那里走,一路上所见就越是触目惊心。
    从前梁国内乱,也是民不聊生,但他从黟城逃往云城的路线并未被战火波及,望见的仍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
    可是走到这里,他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战争。
    靖国覆亡后,国土分裂为五个小国,又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吞并、倾轧,昔日靖国的国土被西边的卫国、南边的攸国和东边的苔原部族分割。
    卫国立国很早,与靖国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者灭亡之后,它借机吞并旧邻的土地,前后用了二十年,终于灭掉几个小势力,并在靖国西部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它还不知足,如今正在向东、向南扩张。
    卫、攸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硝烟所过处,山河糜烂、百姓流离。先前燕三郎在青岩村救下的郑氏夫妻,就是因为居住的梅城遭遇兵祸才往北逃难。
    不久之后,燕三郎也经过梅城,亲眼见到大战过后的城市。
    梅城原为攸国所有,面对入侵拒不投降,因此城破之后遭到血洗。无论白天黑夜,城外的乱葬岗都很热闹,城里反倒是饿殍遍地。
    越往西南走,这样的情景越常出现,尤有过之。燕三郎和曲云河的旅行也越发小心了,有意避开两边的军队。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即便是异士正面撞上大军也要吃大亏不可。
    青岩村之后,他们至少又出手三次。也多亏燕三郎与曲云河同行,这人长得高壮,看起来就不好惹,否则一个小少年独自带一只白猫上路,遇上的麻烦至少要再多出两倍不止。
    不过走了那么久,两人至少弄明白了一件事:
    靖国王宫不好进啊。
    靖国虽已不在,但它的都城相当富庶,并且在战争中依旧保存完好。卫国占领靖国故地之后也相中这里,力排众议迁都于此,并且卫王下令将靖国旧宫修葺完毕,改名天耀宫,自己堂而皇之搬了过去!
    燕三郎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倒抽一口凉气:“你还去么?”
    原来等待他们的不是一座废都,而是守卫森严的王城!难怪木铃铛把任务分作两截,看来难度都在后头了。
    曲云河毫不犹豫:
    “去。”
    莫说靖国王宫只是被卫王据为己有,就算那里成了刀山火海,他也坚定不移。
    这下千岁也没有好脸色了:“站在宫外远远凭吊一番不行么?”
    曲云河不吱声,以沉默表达了否定。
    千岁无可奈何:“那走吧。”最后还得让这家伙满愿而归,否则木铃铛的任务就完不成。
    她怎么就不能这样任性呢,真是的!
    这时两人一猫爬上了半坡,燕三郎指着前头的隘口:“翻过山再往前,就要进入卫国地界了。”顿了顿,“由此往南十里,据说就是两军交战的前线。”
    前方就是娑罗城,原为攸国领土,前不久才被卫国打下来。到了这里,就离两国交战的前线不远了。
    燕三郎行万里路,走到这里也下意识轻吸一口气。世间最可怕的人祸,离他们不足十里。
    曲云河即道:“想来卫国的边境不是那么好进的,我们还得用些手段。”
    “手段?”
    “这里离前线太近,想来边境查得很严。”曲云河有行军打仗的经验,这时就给他解说,“就算我们能跨过边界,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必定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查细作。我们若是就这样两手空空进去,恐怕……”
    恐怕混不了多久就会被当作细作围堵。燕三郎懂了:“要弄个凭证?”的确,在两军交战的前线、后方,都混有无数细作刺探军情,不得不查也不得不防。
    千岁不当一回事儿:“那有何难?这是进城的必经之路,看谁不顺眼,打晕了抢过来凭证就是。”
    “不止打晕。”曲云河点头,“必须灭口,以免后患。”
    第372章 又胖了
    这两个是臭味相投啊,燕三郎嘴角一扯。这时白猫忽然动了动鼻子:“风里有血味儿……是人血,附近出事了。”她喜孜孜道,“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来送枕头啊。”
    从谷底吹上来的风中,夹带着一丝异味,瞒不过她灵敏的嗅觉。
    曲云河立刻道:“最好这底下就有卫人。”
    白猫跳出书箱,小步快跑,去前方打探了。她在书箱里睡了一觉,正是精神抖擞的时候,下去走几步消消食儿。
    燕三郎不急不徐,牵马转向。
    过不多时,草叶簌响,白猫蹿了出来,还顺便晃了晃尾巴,欢欢喜喜道:“大型人仰马翻现场,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不需要我们动手。”
    燕三郎嗯了一声,加快了行进速度,曲云河却忍不住多看白猫两眼。这真是他印象里那个高冷的千岁大人?
    正如千岁所说,谷底一片狼藉,人、马、车,横七竖八,都是无声无息。
    死者有男有女,溅在草木上的血珠兀自滴落。
    燕三郎随意翻看了几具尸首上的伤口:“凶手下刀精准利落,都斩在要害上,不浪费气力,显见得是好手,并且人数不少。”造成创伤的武器都不同,有斧、刀、剑,显然截杀队伍很强力。
    曲云河在一人身上搜了几下,搜出一个竹牌看了两眼,大喜:“是卫人。”
    燕三郎凑过去一看,这是个三指宽的牌子,上面写着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最重要的是,还有从娑罗城往缅口县的备注,底下盖一个朱红印。
    “这印章还有个名头,唤作‘一言为定’,如果上面字迹有削改,这印章就会变色。”曲云河笑道,“这伎俩有些年头了,当年靖国也是这样用在路引上。”
    也就是说,印章的作用是保证路引,即是这牌上的字迹不被篡改。燕三郎接过来看了两眼:“这牌子可以伪造么?”
    “但凡是凭证,没有不可伪造的,只看难度有多大。”千岁正在到处查看,“呃,好像有个麻烦。”
    “怎么了?”
    “死者里面,没有跟你年龄相仿的,就连个十五六岁的都没有。”咚地一下,白猫跳到一辆翻倾的马车上,“他们的路引,你用不了。”
    咦,听声音,这具猫身又重了,看来最近没少胖啊。上回燕三郎斩钉截铁告诉她,猫儿至少有七斤重了。
    七斤!真是烦恼啊。
    年纪不符,过关时恐怕会遇上麻烦。曲云河好办,偏偏燕三郎怎么看也不像个成年人。
    恰在这时,她脚下传来微弱的呼声:“救、救我!”
    咦,还有活口?白猫一下跳到燕三郎身边。
    救不救呢?燕三郎伸手按在车辕上,微一沉吟,才将它翻了过来。
    车底下躺着一个中年汉子,襟口血渍斑斑,有气无力地咳了几声,声气中带着血雾,好像连肺也要咳破。
    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拼尽全力道:“救我、路引……重谢。”
    路引?曲云河立刻问他:“你能替我们办好路引子?”
    这人进气少出气多,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只得微微点了一下头。
    燕三郎二话不说:“救人。”
    说起来这人运气不错,马车翻倾时刚好把他压在下头,满地货物滚落下来,将他盖得严严实实。敌人未见他的踪影,也就没想着过来补刀,否则以他们出手的凶悍,不会留他活口。
    不过燕三郎也检查出他肚上被贯穿一个大洞,脾脏破裂,最严重的伤是两根肋骨折断,有一截倒扎入心脉造成休克,声息全无,和死人也相差无几。
    这大概是他方才可以瞒过凶手和千岁耳目的缘故。
    后来猫儿跳到马车上,以自身体重将他惊醒了,否则他大概就直接昏迷至死,也不须别人来补刀。
    当下燕三郎喂他吃了一颗怨木剑出产的血珠,以旺其命灶,然后有伤治伤,连胸骨也给接好了固定住,这才问他:“你答应我们的事呢?”
    这人已经缓过气来,脸色虽然白得不像活人,但短时间内至少是不会挂了。等再吞下曲云河递来的丹药,他气息都均匀不少。
    这片山谷离娑罗城还有一段距离,对方要是将他扔在这里不闻不问,或许在下一批救援到达之前他就先进了狼腹。因此他也没有耽误,很干脆道:“几位不是卫人吧?”
    他先前就听见只言片语了,燕三郎摇头:“不是,我们要进卫国办事。”
    “我也不是卫人。”这人说着,艰难取出一面竹牌递来,“卫国现在不许外国人进出。如是偷潜进去,发现一个就下狱一个。”
    燕三郎接过,见到上面写的名字是“吕咸”,籍贯是“拄坡”:“这地方不在卫国么?”
    吕咸咽了下口水:“拄坡是卫地,距此往西二十七里。但我这块路引,是假的。”
    燕三郎目光微凝。白猫舐了下爪子:“这人挺聪明的,怕我们事后灭口,赶紧把自己的秘密先抖出来。”
    燕三郎如果知道吕咸也不是卫国人,杀掉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伪造的?”曲云河笑了,“这手艺当真不赖。说来听听。”
    “我原是青勒国人,卫国灭青勒之后,我就往南逃,没想到过不了两年,这里也沦陷了。”吕咸苦笑一声,“我不想留在卫地,就找人伪造了路引,随众出城往北,没想到攸国游骑穷追不舍,把人都杀光了。”
    说到这里,他喘了口气:“方才我听几位想借别人的路引一用。这个,恐怕是行不通。”
    “为何?”
    “现在战事吃紧,卫国不让平民外逃,每开出一份路引都要写清出发地、目的地。持路引的人如果偏离路线,立刻被抓。”他伸手向四下里一指,“就算拿到这些人的路引,你们也只能在娑罗城活动,不能去卫国其他地方。”
    路引上的字迹,在盖了印之后是不能修改的。
    “尤其在将军遇害之后,卫人在方圆百里之内追缉凶手,到处都会严加管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