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1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过赵丰的桌台上都是竹蔑、绢纱等工具,黄大没找见软纸,于是目光落在了那本厚书上头。
    书上积灰厉害,纸张倒是雪白。黄大想起赵丰先前说过,这是原先的寿材铺子老板拿来垫桌角的厚书,想来也没甚用处,于是在“哧啦”声中顺手撕下一张纸,飞快地擤了擤鼻涕。
    赵丰卖掉一只灯笼,正往回走,头脑忽然微一恍惚。
    好像有什么东西从身体当中被剥离出去,可是再一感知,又没有任何异样。
    大概这几日忙着开张、做灯笼太累了,身体有些疲惫。赵丰并没有放在心上。
    黄大正在将纸团捏进掌心,同时指了指厚书:“这书没甚用吧?”
    “没用。”这些天忙得要命,赵丰无暇翻看书本。他顺着黄大手指看去,不由得一怔。
    黄大捏纸团的动作,他是看见了的,但目光下移,却发现摊开的书中根本没有撕页的痕迹!
    他记起这不是线装书,按理说黄大撕书怎也会残余页根才是。
    再凝神细看,赵丰不由得轻咦一声。
    黄大还在揉鼻子:“怎么?”
    “这书上好似有我的名字。”摊开的书页绘着繁复的纹路,像人发粗细的丝络,看久了眼晕。但也许正因为眼晕,赵丰的眼睛自发滤去了细节和背景,最后竟然从这一堆纹路当中看出了两个字来:
    赵丰。
    “怎可能?”黄大笑了,顺手指了指右页,“如果左页是你的名字,那这页呢?”
    赵丰辨了几息,就觉头晕:“看不清。”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书本这一页的左右两个图形原本并不相连,但赵丰总觉得在他的注视下,两侧的纹路如有生命一般缓慢对接,一条条、一道道彼此互缠互连,像是要重新织成一张蛛网。
    第264章 狮子灯
    可是再定神多瞧两样,它们根本纹丝不动嘛,如同死物。
    眼花成这样了?
    他揉着眼睛,黄大看他眼角泛红,“吧嗒”一声替他合上了书:“你早点休息,我先走了。”再不走天就黑了,他也要原形毕露。
    黄大提起两个灯笼就往外走。可他还未到门口,外头有人先走了进来。
    这是个女人,个头高挑,至多只比赵丰矮上小半掌,身形匀长,但是该凹的地方凹,该有料的地方就有料。
    赵丰迎上去笑道:“客人想看点什么?”
    这女子一抬头,恰与他四目相对,莫说两人都感惊讶,就连立在一边的黄大都沉下了脸。
    虽然她穿上齐腰襦裙,外头又罩白色比甲,看起来雅致不少,但赵丰和黄大还是一眼认出,她就是半个月前、风雪破庙里那个女人!
    这女子也认出了赵丰,眨了一下眼:“是你!”
    她下意识抬眼打量四周,再看向赵丰:“这店是你开的,你是卖灯笼的?”
    话音刚落,才想起自己实是多此一问。这人拿提灯换她的黄面馍馍,显然是个灯匠。
    “是啊。”赵丰很快回过神来。那天在破庙中邂逅此女,他还从她手里救下一只黄鼠狼,拿到一只馍馍。只是后半夜自己太困睡过去了,醒来以后,这女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没料到,此时此地又相逢。
    进店是客,赵丰客客气气问:“姑娘,有什么可以效劳?”
    “你这里也代写书信?”女子问完,也觉出边上有一道视线始终黏在自己身上。她一转头,望见边上站着个大汉,手里提着两只灯笼,目光却死死盯着她。
    那眼神不善,她一下就能辨别出来。
    “有事?”女子秀眉蹙起。
    “没事。”她一开口,黄大就警醒了。他不能在恩人的店里惹麻烦!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这小娘皮捉过他,还打算剥下他的皮,这口气早晚要出,却不忙在今日。明儿再问赵丰这女子的情况。
    他忍下报复的心思,提着灯笼头也不回出去了。
    女子看他背影一眼,并不放在心上,而是转头对赵丰道:“替我写封信。”
    “好。”赵丰从架上的匣子里取纸,再研墨蘸笔,“请说。”
    “李师爷,大小事务还要你继续费心,我在春明城过完上巳节即回。非常时期,着大伙儿莫与人置闲气,安分守己。”
    她在店里边踱步边说,赵丰运笔如飞,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等着她的下文。
    结果她没有下文,只道:“就这样。”凑过来看了看,赞一声,“字不错,就一个卖灯笼的来说。”
    “谬赞了。”赵丰微笑道,“灯笼的纸屏上也时常要作画题字的。”
    女子取回信纸落款。
    说是落款,其实不若说是涂鸦,连赵丰都看不出她到底写了什么。但他发现女子握笔的姿势很标准。
    也就是说,她练过字,应该也识不少字,信里的内容不难,没有生僻词,为什么还要他来代笔?
    随后女子从怀里取出一只软囊,自其中掏出印章。
    赵丰赶紧找印泥给她。但女子瞪他一眼:“转头。”
    男女有别,姑娘不愿名字被陌生人所知,这也很正常。赵丰老实转过头去,直到女子盖好印章,将信纸叠好,才对他道:“再写信皮。”
    信皮即是信封。
    赵丰重新执笔,听她一字一字念道:“交梁国青州知州府幕宾李顺元亲启。”
    这封信竟然要寄去梁国!
    赵丰微怔,但未表现在脸上,依旧是给她一丝不苟写好了。
    女子装好信,付了笔费,正要走出去,抬头恰见墙上挂着的几串灯笼里有这么一盏,画屏上绘着一对夫妇带着小儿女游逛水边的场景,笔法生动,画中人脸上的笑容也很真切。赵丰是制来上巳节应景儿的,所以绘得一团喜气,和乐融融。
    她多看两眼,有些恍惚。赵丰即抓住机会推销:“姑娘可愿将它带走?我可以加上木竿,把它做成提笼,十四天后就可以提着游园了。”
    提灯笼,这在大户人家里都是下人的活儿,除了上巳节。据说,在这一天亲自打灯笼可以“照福”,谐音“招福”。
    “不要这个。”女子却皱起眉头,赵丰这才注意到她眉心有一道很浅很淡的竖纹。看来,她平时没少做出这个动作了。
    一个姑娘家,怎会有那么多烦心事?赵丰正想着,却见她指了指另一盏提灯:“这盏还不错,给我改成提灯。”
    赵丰看了一眼,就有些无语。灯上绘的是一群狮子,神态威猛。狮子的标志是血盆大口、尖牙利爪,他全都保留了,否则那就不是狮子而是土狗了。
    尽管个头不大,但这不是人们手里的提灯,通常挂在祠堂上作辟邪之用。赵丰忍不住多嘴了:“你、你确定?”
    “你卖不卖了?”她有些不耐烦,这男人太婆妈了,还有些无谓的善心和软弱。
    她想起那个风雨夜赵丰的所作作为。
    谈到钱,赵丰立刻就回过神来:“卖!你稍等。”
    他飞快取下灯笼,加以改造。
    少年手指修长,上下翻飞,很是老练。女子在桌边坐下等待,似是看他加竿,但赵丰发现她目无焦距,其实只是发呆而已。
    她总是心事重重的模样。
    咦,自己为什么会用出“总是”这个词?他和这女子不过是第二回见面而已。
    他正在努力工作,外头又奔进来一人,作小厮打扮,对着女子行了一礼:“九小姐,老太爷找您回去呢。”
    女子长长叹了口气,才问赵丰:“好了么?”
    “好了!”他快手快脚做完最后一步,将成品递过去。“原本要四十文钱,熟人价,只收你三十七文!”
    女子呵了一声:“当你的熟人,也不咋值钱嘛。”说罢拿起灯笼,身边的小厮赶紧替她接过。
    看她神态、衣著和举止言行,都不是小门小户出来,有学识也有涵养。赵丰再一次感觉到奇怪,为何她不自己动笔?
    第265章 天亻(加更)
    他将客人送到门口,正要礼貌地说一声“慢走”,街上忽然传来一声女子的惊呼:
    “强盗抢钱啦,拦住他!”
    赵丰抬头望去,恰好见到十余丈外有个男子沿街大步飞奔,神色惊惶,把拦路的行人推得七倒八歪。
    女声传自他背后。
    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抢劫。
    那汉子速度不慢,眼看就要从灯笼铺外冲过。女子气喘吁吁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拦下他,谁抓到他一定重谢!”
    这种事儿,赵丰在乡下没见过十桩也见过八桩了。抢钱的男人是个壮汉,大手大脚,他估摸着自己正面刚是打不过的,正好有个卖豆腐脑儿的游街小贩坐在他店门口的石阶上休息,重物都撂在地上,扁担放在身边。
    赵丰目光微闪,往前两步,突然一抬腿将扁担踢了出去!
    也合该那大汉倒霉,正好回头去看苦主位置,冷不防前面多了个障碍物绊着了小腿。
    “扑通——”他一下飞跌出去,五体投地。
    伴着一声痛呼,原本他奔得有多猛,这下摔得就有多惨,扑得地上尘土飞扬。
    他勉力爬起,铜铃大的眼睛瞪向灯笼铺门口:“谁,是谁!”
    这人生得凶恶,小贩吓得一哆嗦,赵丰也咽了下口水。不过这人还未来得及发威,就见到身前有个女子对他笑了笑,然后一记勾拳打在他腹膈上,力量奇大无比!
    这里的脏器没有胸骨的保护,大汉被她打得眼前一黑弯下了腰,胃里的酸水都吐了出来。
    不过吐了两下,他又不甘地反击。
    结果这女子拧住他的手往背上一拗,抬足直接踹在他腿弯里。
    “扑通”,他又着地了,这回是单膝下跪,身体被压弯下去,鼻子里吸进的都是方才自己搅起的灰尘。
    他才要嗷嗷喊痛,这女子已经一记手刀劈在他后颈上。
    倒霉强盗二话不说,立刻晕倒。
    九小姐这才将他扔在地上,拍了拍手。
    她一个女子干脆俐落就撂倒了大块头,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边上的吃瓜群众都看呆,好一会儿才爆出掌声如雷。
    九小姐神色淡定,对小厮道:“报官送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