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5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青儿又急又怕,见了燕三郎就一个劲儿抹眼泪,问他:“娘亲一定会好起来罢?”
    “会。”燕三郎眼都不眨就撒谎。其实他昨晚带着千岁过来,魔女就发现石家书房里的异常,只是她不便突入,甚至都不好靠近。
    “她那屋子里阴气极重,像是变成了鬼窟,与外界隔绝。我若是贸然靠近,恐怕跟里面的东西还要有一番纠缠。”她若在全盛期自然无惧,但现在愿力吃紧,千岁就讨厌无谓的争斗,“还有一点最古怪:我能感应到屋里居然还有一丝浩然正气,也不知哪里来的。”
    这两样东西根本就很矛盾,却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而不冲突。千岁有感,因此不愿轻举妄动,只晃了半炷香时间就随燕三郎回家了。
    现在听这小子毫无诚意地安慰青儿,千岁悠悠道:“小骗子。石星兰要是还能活过半年,我就……”
    他假装回身,悄悄问一句:“就怎样?”
    其实她好像也不能怎样。“就把身上的钱都给你,一文不剩。”
    “那么你现在有多少钱?”
    白猫不吱声了。想套出她的家底?哼哼,没门儿。
    石家通往后宅的垂花门紧闭,外人一概不得进入,不过苏玉言很快闻讯而来,进入石星兰的闺房。
    紧接着,千岁就听见他一声惊叫,声音里满满都是骇然。
    起风了。
    这是个大阴天,风吹在人身上,能把最后一点暖意都刮走。燕三郎路遇桂花树,只见满地落英缤纷,原本是鲜嫩的颜色,可惜吃了一早上的露水和脚印,已经零落成泥,不久就要归泯于尘土。
    ……
    石星兰大病三天,苏玉言也在她床头服侍三天。
    他推掉一切大小事务,专心陪着石星兰,不顾这事儿传得满城风雨。就连陈通判派人找他,也吃了闭门羹。
    石星兰醒过来的第一眼,就见到他呆坐床尾,满脸胡子拉渣,哪还有平日的飘逸如仙?
    苏玉言见她睁眼,大喜过望,扑过来嘘寒问暖。
    石星兰气若游丝:“我睡了几天?”
    “三天!”苏玉言眼睛通红,眼下却是一片黑青,“翟大夫都道你有五成机率醒不过来!还好,还好!”
    “会醒的。”她自知还有重任在身,不会就这样轻易离世。
    苏玉言服侍她喝了一点温水,她本想伸手接杯,一低头却见自己手背形若枯槁,皮肉深深凹陷进去,青筋反而浮了起来,甚至皮肤表面镀上一层淡淡的斑点。
    石星兰大惊:“我,我的手!”
    苏玉言捂着她的手,低声道:“莫怕,你只是憔悴了些。”
    心跳这样骤然加快,都令她难受无比。
    石星兰得捂着胸口好半天,那种迫她窒息的虚弱才稍稍缓解。这时她又发现,鬓边垂下的发丝都带出了淡淡的花白,再不复先前乌亮。
    “镜子。”
    石星兰想拿桌边的镜子过来照一照,可是手才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
    她不敢看。
    苏玉言赶紧安慰她:“你先缓一缓精神,万事不急,嗯?”短短三天之内,她的变化剧烈至此,这绝不正常。
    石星兰度过了初期的惊慌,也慢慢平静下来,微微阖眼道:“翟大夫怎么说?”
    “他说你的身体状况……”苏玉言放慢语速,斟酌了一下,“不太好,不能再用心力了。”
    “不太好?”石星兰反倒轻笑一声,“是油尽灯枯吧?”
    的确,翟大夫用的就是这四个字,并且诊断石星兰五内衰竭,寿元将尽。
    可是原因不明。
    “你打算告诉我怎么回事么?”苏玉言苦笑,“若我未料错,可是与戏本子有关?”
    “我得了怪病,翟大夫也诊不出来。”石星兰依旧没有跟他说实话,“过度劳损心力,就会折寿。”
    苏玉言呆住,好一会儿才道:“那么之前你替我写的那些本子……”
    石星兰没吭声,只是笑了笑。
    苏玉言懂了,痛心疾首:“你怎不早说!”
    石星兰只道“无妨”。那时苏玉言初回云城,需要全新的好本子才能站稳脚跟。她爱他又愧对他,愿意为他付出,哪怕因此落下病根。
    “大夫既然诊不出,我们就去寻访高人异士。”苏玉言顿时想起那晚内舱房里的蓝衣人,陈通判都要费尽心思笼络他、巴结他,这人一定有通天的本事,“他们如肯出手,你定能药到病除!”
    石星兰一下睁眼:“你要去求那些人?”最后几字,咬音加重。
    苏玉言薄唇紧抿。
    “我这样拼命,就为了你和那些人撇清瓜葛、划清界限!”她的声音忍不住抬高起来,“你还不明白么,去求他们只是与虎谋皮,最后反被他们连皮带骨都吃得干净!”
    她气急之下,连着一串咳嗽。苏玉言赶紧轻拍她的后背,安抚道:“好,好,不找他们!你也不要再为新本子费心,好好休养,我再找人写过就是。”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石星兰就累了,眼眸半闭,临睡过去前推了苏玉言两把:“你去忙吧。我既然醒了,就没事了。”
    苏玉言的确有事,还是许多急事。一直陪到她入睡,他才起身离开。
    ……
    石星兰又睡过了小半天,再次醒来以后,精神恢复不少。
    她取来镜子照了照,就在胖嫂胆颤心惊的注视下,她甚至露出一点笑容,再没有歇斯底里。
    就这样吧。从她拿出那支毛笔开始,这结果就在她意料之中,不该后悔,也不该惊慌失措。
    石星兰让胖嫂去书房取来那七页纸,后者有心劝她,却被她撵了出去。
    就是这几张纸,几乎将她的命都夺了去。既如此,她就要将事情进行到底。
    除了第一张最上方“靖国女王”那几个字较大,是她亲手所书之外,余下的蝇头小字铺满了纸面,整整七大张,字迹与她完全不同。
    她拿起第一张,细细看了起来。
    第86章 不该出现的名字
    方才握笔的虽然是她,可是整个过程中,她都不知道笔下写出了什么。
    这是正常程序。从前几回也都是这样,她得等到声音消失了、笔写完了,自己也回神了,才能回看纸面上的内容。
    这上头记载的是大名鼎鼎的靖国女王生平,果然应了她的要求,“事无巨细”,一桩桩,一件件,以最简要的文字只述不评。
    石星兰看得很认真。纵然每句话都是平铺直叙,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又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诡谲复杂的人心算计。这些,都需要她从简扼的文字当中提要出来,重新渲染铺叙。
    是的,石大才女的戏本子,都是这样写出来的。
    戏中描写的每个故事,都植根于不为人知的事实。唯其如此,它才真实可信,才杂而不乱,才具备了撼动人心的力量。
    靖国女王在世三十三年,在位十七年,是有为之主,可惜不得善终。这类帝王的一生浩瀚,要用有限的篇幅写出来,文字必定精简。石星兰要做的,就是撷其中精华,细写脍炙人口又有争议的部分,并且深度加工,才能折绘出最精彩的戏剧冲突。
    那么多年前的帝王秘史,尽管被世人津津乐道,其实就连王宫贵族亦不能靠近真相,从来无人能像石星兰这样细梳因由,甚至许多见不得光的宫廷琐事都被掰开来、揉碎了,毫无保留地袒露在她眼皮底下。
    夜色渐深,只看了不足三成也觉热血沸腾,心里反而安定下来:
    靖国女王的履历太丰厚,故事太曲折。这个本子一定能写得精彩绝伦!
    她闭上眼,将看过的内容反复揣摩,心里已经有了一点构想。
    毕竟太过疲惫,她将纸页收起,很快沉沉睡去。
    ……
    女先生身体欠佳,春及堂交给专人打理,私塾也只能暂时停课。石星兰将这半年来的束脩都还给学生家长,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燕三郎上门看望,石星兰卧病难起,没有见他。他虽然不到十岁,到底还是个男孩,不好进妇人家的深闺内宅。
    青儿哭得眼都肿了。
    安慰人实在不是燕三郎所长,他从竹篓里取出两件草药交给胖嫂:“这是姐姐弄来的好药,有生死人肉白骨之效,希望合女先生所用。”
    “哎呀,怎么好让你们破费!”胖嫂只当这对租住在李家小院的姐弟能有什么钱?还“生死人肉白骨”,怕不被信口开河的药行骗了。
    燕三郎给得坚决。
    到底是人家一番心意,胖嫂推托不过,只得代石星兰收了,然后命人推了一辆双轮小车出来。
    车上堆满了书籍。
    “石小姐知道你求学若渴,她身体有恙不能亲自教你,愿意将书房里的藏书都借给你看。”
    燕三郎沉静的面容上有喜色掠过,难得嘴角弯了起来:“请代我谢过女先生。”
    胖嫂指了指推车:“这些你先带回去,看完也就能认字认好一小半。那时,你再来石家的书房自己选书罢。”
    燕三郎肃容道了声“是”,又交代一句:“若用我的人参,每次只要半寸长的一根细须就好,连煎三碗匀兑;用得多了,恐药力太强,反于先生有害。”
    胖嫂笑咪咪地应了,心里不以为然。看他送来的东西,人参圆胖得很,头上还带点绿,哪像药店里摆着的那些有年头的老人参,一支支瘪得像九十来岁的老头子;另一包打卷又毛刺的青草药,看起来就更不起眼了。
    说来也巧,燕三郎前脚刚踏出石宅大门,翟大夫后脚紧跟着进来给石星兰把脉。他看着石星兰从小长大,又是老友留下的孤女,自然要多加照拂。
    号了脉,翟大夫走到偏厅开药,正好燕三郎赠送的药包还摆在桌上,胖嫂未来得及收起。
    翟大夫看见了,轻咦一声,拿过来反复端详,一边问胖嫂:“你在哪家药行买来的?”
    “小姐的学生送来的,说是花了重金。孩子不会买东西,胡乱浪费钱。”
    翟大夫看她一眼:“有眼无珠,这可是万金难买的好药!”
    “啊?”
    “这株人参年份过千,还是现采不久,大补元气。我都想不出云城哪家药行有这等新货。”翟大夫抚着人参就爱不释手了,在他这样的老医家眼里,这株好药比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还标致啊!
    “再看这万丈须。”他指着那一包毛卷的草药。
    胖嫂压根儿没听过这名字。
    翟大夫换了个说法:“也叫作铁皮枫斗,俗称救命仙草,专补五脏虚劳,用来治你家小姐的病,最是对症不过!”他掂了掂药包,“就这么小小一包,至少得黄金十两,品相药效还未必有这么好!”
    胖嫂喜道:“哎呀,我听那孩子说,煎药只要半寸长的人参须子就够了。”
    “说得是。石小姐虚不胜补,用不得重药了。”翟大夫轻叹一声,“有这等好药,她还能再拖长一点时间。”
    晚间石星兰醒来,听说燕三郎送来贵重药材,轻叹一口气:“这人情欠大发了,也不好还,你先送份点心过去吧。”
    这对弟在她眼里更显神秘。不过这时候她已没有精力再分心,向胖嫂交代两句就拥被而起,去了书房,再度提笔撰写戏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