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69章 老烟锅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老孙头没由来的又是教训老烟锅子一顿,直把后面的村民们听得乐乐呵呵,而老烟锅子老脸通红,似乎在师傅的面前半点架子都端不起来了。
    “老哥说的是,那我们就进去?”
    老烟锅子揣着旱烟袋,尴尬地笑了笑,并率先走了进去,老孙头随后,我在进入刘瘸子家的瞬间,确是感应到一丝丝带着幽怨的阴气缭绕四周。
    莫名的,多看了贾正经两眼,王翠翠找我时曾多次指认元凶,大概就是贾正经,可贾正经此时此刻,还尚未露出半点惊慌之意。
    确实有些奇怪了啊……
    难道贾正经不是杀死王翠翠的真正元凶?亦或者贾正经已然肯定此事天衣无缝,王翠翠无论如何都不会揭露他的丑行。
    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师傅的做法是对的,如果一开始就指认贾正经的真面目,那也就无法进一步将其捆绑在此地,而我们也大可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此事了!
    “师叔,此地阴气缭绕,看来王翠翠的亡魂还要继续超度啊。”
    贾正经发现我看他,当即郑重地叹了一声,淡淡说道。
    “是啊!人死不能复生,但在阴间的路也不好走,希望她能不再执迷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当然,更重要的是杀害她的元凶,以德报怨才是大德行啊!”
    我古怪地笑了笑,和贾正经一道走进了院子。
    果然如老烟锅子所说,整个院子简直就剩下两个字“脏”“乱”。
    更甚至,仿佛这不是人住的地方,而是一个粪坑,满院子到处都是屎尿的臭气,闻起来让人作呕,我捂住嘴,赶忙随着师傅走进刘瘸子的堂屋之中。
    “大胆。”
    就在此时,师傅站在刘瘸子的堂屋地面,猛地跺了跺脚,而就在这时,我看到几道漆黑的阴影,一瞬间各自逃窜开去,眨眼消失无踪。
    我微微叹息,没有了人气,便会有鬼气,这些孤魂野鬼,居然把刘瘸子的家当成了安乐窝。
    中堂下的桌案上,香炉倒在上面,里面的香灰也洒在桌面,中堂上面是一块红字,上书保家大仙的神位,一般北方人多为供奉保家大仙和列祖列宗的神位。
    师傅没有二话,上前把香炉扶起,我随即找了个扫把,将桌案打扫干净,师傅取出三支清香点燃,置于香炉之中,如此,屋子内的一干邪气阴风,才算是渐渐消退。
    只是那香一看就是多年前的陈年老香,这应该不是刘瘸子供奉,多半是他过世的奶奶。生前供奉,现在没了香火,家里有可能乱套,但不至于如此严重。
    “师傅,刘瘸子不在家里。”
    我左右两个侧屋找了找,只有难闻的霉臭之气,根本没有刘瘸子的气息存在。
    “即便他在家,也不住屋子里,你们看那外面的鸡窝,鸡窝下有个空地儿,听见到刘瘸子的村民说,刘瘸子这两天晚上都是钻进鸡窝休息,有时大清早的才回来,有时根本不回来。”老烟锅子说道。
    “嗯,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去那个古井前看看,此等场景,除非是魂魄不全之人,才会引得孤魂野鬼的侵扰,若是刘瘸子仅仅是失魂落魄,那倒不是难事,我有办法让他恢复正常。”
    师傅说着,刚欲走出堂屋门,只见贾正经瞬间堵住房门。
    “师叔祖,此等小事,晚辈去看看就是了,若是见到那刘瘸子,晚辈一定把他带回来!”
    贾正经莞尔一笑,紧接着说道:“师叔祖您老风尘仆仆一路,想必也累了吧?不如在此休息一下,跑腿的事情,我去。”
    “嗯,难得你这个小子有点孝心,那好,你去就你去,不过还是让你师叔秦云陪着你去,两个人有个照应。”
    师傅说着,悄无痕迹地向我打了个眼色。
    “师傅说得对,万一刘瘸子发起疯来,弄脏了师侄你的衣服,那我和师傅心里都会过意不去的,走吧走吧!”我笑着拉住贾正经的手腕,转身走了出去。
    “这……那好吧。”贾正经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头应承一声,只是他的脸色,未免惨白了几分,我看在眼里,寒在心里。
    这次老烟锅子并未和我们一道前往村北半里之外,倒是让柳喜的堂弟柳小光带着我们前往古井的所在之地。
    据柳小光所说,我们要找的这口古井,原本是柳家沟曾经的老村子留下的,所谓老村子,乃是从前的柳家沟。
    从前的柳家沟位于清水河河畔,当时的村民们皆是依靠那口古井维持日常饮用,而且据说,那口古井曾有上百年甚至更久的历史,具体是哪一朝哪一代留下来的,谁也不知道。
    几十年前,老村子因为清水河水患,迫不得已向南搬迁了半里之远,也就是现如今的柳家沟。
    村子是搬走了,但那口古井却是留了下来。
    “曾在老村子住过的老一辈人说,那口古井可是一口神井呢。”
    柳小光甚是认真地重重点头,并说道:“而且啊,里面还住着一位井龙王……”
    柳小光说此话的时候特别的小心,生怕被人听到似的,而且说完,还左右环顾一周,像是怕犯了什么忌讳。
    “呵呵!你们如何得知那口井内住着井龙王呢?”我一时来了兴致,微笑着问道,但此刻,一旁的贾正经却是不厌其烦地走在了前面,对于我和柳小光的调侃之言,他视而不见。
    “秦云先生你不知道,我们村子曾经闹过多次旱灾,农村人种地,是靠天吃饭,如果天不下雨,我们只能颗粒无收,不过每次闹旱灾的时候,我们柳家沟都能安然度过,全靠那口古井咧!”
    柳小光说到兴头,我差点听不太懂他的方言,幸好本地的方言不是太难听懂,我回味了一下,当即呵呵一笑。
    “难道是从古井之中打水灌溉田地?”我微笑着问道。
    “那当然不是,古井内的水位少说也有三丈高,如果一小桶一小桶的打上来,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全灌溉了,我们啊……是请井龙王施法降雨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