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7章 郑副局黄昏进寺一席话拨雾见山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60章郑副局黄昏进寺一席话拨雾见山4
    “您好啊,方丈,我们来看看您,我们的同志在贵寺这么多天,承蒙方丈多方关照。”刘局一边说,一边弯腰施礼。
    “不必客气,理所应当,诸位请坐。”
    先前那位开门的和尚已经把五张凳子放好了。大家跟着刘局坐了下来。
    “惠清,你休息去吧,为师和他们说会话,公安同志在寺院之中,你要尽心伺候。”悟觉方丈说完之后朝惠清禅师摆摆手。
    惠清禅师走了,刚才开门的那位和尚也随之退了出去。李云帆和陈浩都很纳闷。
    “俗话说的好,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话,你们就问吧。”方丈道。
    到底是得道的高僧,竟然能看出同志们的来意。既然如此,那就抓紧时间问吧。
    “方丈,寺院内外都有人传说,说龙华寺的地宫之中藏有镇寺之宝,我们怀疑龙华寺的案子可能和这个传说有关联。”李云帆道。
    “既然同志们问起这件事情,那么,老衲就实话实说,老衲五十年前来到龙华寺的时候,确曽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所谓宝贝,那是凡人的说法,佛门中人,四大皆空,有宝也无宝,一切皆虚幻,宝亦同样。即使有宝,佛祖心机高深,亦难为后人所知,不知为福,知者为祸。”
    悟觉方丈的这一番话,在坐的人都难解其意,可谓高深莫测,玄妙之极,够李云帆他们揣摩一阵子的。
    陈浩是第二个提问题的:“请问方丈,在玄武塔的塔顶上面,有一首无题诗,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不知道诗里面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位同志,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与佛有缘啊,听我的师傅清智长老说,这首诗从建寺的时候就有了,不瞒诸位,老纳自称悟觉,悟了几十年,也没有参透其中的禅机啊!这首诗中除了交代佛祖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表达佛祖要普渡慈航之意外,一定还包含更深的禅机。至于为什么要刻在玄武塔上,老纳愚钝,此生恐怕难解其意了。”
    李云帆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方丈,贵寺高僧惠清和明空,还有清心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来到龙两寺的呢?”其实,李云帆只是想问明空和清心一个人,惠清的情况,他已经从葛冬林那儿知道了。
    “惠清是一九六七年秋天到龙华寺来的,来自南京的栖霞寺;明空在惠清之前,是一九五七年来的,来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清心随老纳从五台山而来。”
    李云帆看了看时间是九点整,便和大家一起告别了悟觉方丈。他们一行五人出了方丈禅院以后,下台阶,再上台阶,进入大雄宝殿。陈浩在观世音跟前停了下来:“你们看,这尊观世音菩萨是不是和方丈房间里面的观世音差不多?”
    大家都走了过去。
    “确实差不多,除了手和大小不一样外,其他地方一模一样。”王萍道。
    回到住处以后,陈浩的第一句话就是:“李队长,和唐二挑老婆在一起鬼混的人十有八九就是明空禅师。”
    李云帆道:“应该就是他,唐二挑的老婆是尾随他来到龙华寺的。刘局、郑队,是这么回事,清风寨有一个村民叫葛冬林,他曽在龙华寺出过家,有一天在山上看到一个老和尚和唐二挑的老婆偷情,有一点像一个叫明空的高僧,这个女人是个跑江湖唱戏的,是河南嵩山人,原来这个明空也是河南嵩山人。这不是太巧了吗。”
    刘局也听出了一点眉目:“那么,这个明空和龙华寺的案子有什么关系呢?
    王萍道:”在龙华寺这个凶杀案中,明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怀疑对象。”
    李云帆做了一个及时的补充:“只是怀疑,还在进一步确认之中。”
    “老李,您先前跟我说,十三个工匠后来到镇江的金山寺去了。”
    李云帆和陈浩同时把头转向郑峰,李云帆道:“到金山寺的只有十一个人。”
    “还有两个人呢?”
    “还有两个人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两个蒲姓兄弟,他们俩在半个月前回广东佛山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母亲病危,想见见兄弟俩。”
    “等一等,是谁说的?”
    “是车三姑说的,她曾经为十三个工匠烧饭洗衣,是她向我们提供的线索。”
    “车三姑又是听谁说的,还是她看着蒲姓兄弟下的山?”
    “这个,我们倒没有细问,陈老师,我把这个给疏忽了。”
    陈浩自责道:“我根本就没有往这上面想。”
    至此,郑峰已经对龙华寺凶杀案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刘局,老李,我们睡觉。老李,您明天早晨送我们下山,我们再谈案子,这个案子确实相当复杂,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刘局,明天早上,我也送你们下山。”
    “行啊,其他的同志就不要惊动了。”
    一夜无事。不对,大家是一夜无事,可孙和平却有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第二天凌晨四点半钟,李云帆从银杏树上面接下了孙和平;陈浩和小李也去接聂振华去了。
    刘局被惊醒了,郑峰就睡了一小会,睡不着啊,他在想龙华寺的案子。他们两个人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面亲眼目睹了刑侦队的同志们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心里面感到十分的宽慰,有一支这么具有战斗力的队伍,龙华寺的案子一定能拿下来,刘局甚至对拿下马家集的挂牌案也充满了信心。
    孙和平哆嗦着走进房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夜总算没有白挨冻。”
    李云帆一边拿了一条毛毯裹在孙和平的身上,一边问:“有情况?”
    “有……”孙和平看到屋里面有两个陌生面孔。
    “我来介绍一下,刘局。郑队,这位就是我跟你们说的孙和平孙营长,孙营长,这位是我们的刘局长,这一位是郑副局长。”
    刘局走上前去紧紧的握住孙和平的冻的冰凉的双手:“小伙子,辛苦了。”
    郑峰走上前去,在刘局的耳旁嘀咕了几句。
    “孙营长,你在部队是干什么的?”
    “侦察兵。”
    “好啊,是块材料。想不想吃我们这碗饭啊?”
    “我能行吗?”孙和平显得异常的激动。
    “我说行就行,我们县公安局眼下正需要人,你先在我这儿挂一个号。”
    “来,坐下来说。”郑峰把孙和平扶到床边坐下。
    “孙营长,你看到什么了,是不是五号房间?”
    “五号房间没有动静,是藏经阁。我在藏经阁里面看到一个黑影子,时间是十一点二十分,一直到十一点五十分。”
    “他在干什么?”
    “他在监视你们的房间,他也有一个望眼镜,是那种长的,可以收缩的望眼镜。”
    “看清楚他的摸样了吗?”
    “没法看清楚,他躲在书架的后面,更糟糕的是他还在脸上蒙了一块布,藏经阁里面黑咕隆咚的。”
    “这个家伙终于憋不住了,刘局、郑队,你们来的太及时了,凶手不知道我们的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想一探虚实。我们再看看聂振华会带来什么样的情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