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0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只剩下他们姜家自己人凑热闹,姜茶一个人回来的,请人帮忙背了一大袋子的礼物。
    他们姜家自嗨了半天,也没有人出来搭理他们。
    过完年,眨眼又是一年。
    一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杨清的玄幻魔法小说,在国外发表,还取得了极好的成绩。她知道仿着某小说写,一定能取得极好的成绩。
    虽然是仿了魔法,但内核是不同的,却依然取得了轰动效应。
    在国外火爆,年底,本来是要去回老家的。最后没有回去,因为从国外来了一些人,找到杨清,需要谈哟些事。
    只是一年的时间,形势更加的明朗,普通人也能与国外的亲戚联系,还有也普通人办理护照出国读书,见亲戚等之类的。
    杨清见国外来的一些出版社的人,也是请示过学校的。
    也有希望上面监督的意思,学校知道消息的时候,被惊到。
    学校也没有插手旁观,还派出了有这方面经验的老教授,也是当年在国外留过学的两位教授,男和女各一位。
    他们看了杨清保留的原稿纸以后,啧啧称奇,脑洞可以啊。
    虽然原稿纸上是改过多次的,一片潦草,可两位教授看的津津有味。
    整个春节,杨清都异常忙碌。
    家里的孩子更大了些,能帮助她分担家里的家务活还有一些人际往来。
    她天天都在家里,酒店之间来回的奔波。
    一直忙到出了正月十五,才敲定一切。
    随即,她跟着办理护照,需要出国一趟。
    因为是处理一些事情,需要赶时间,也就不能带孩子们去。
    一个人带着懂套路的另外两人一起去,来回一个月,特意在学校请了假。
    学校很好说话,知道她的专业成绩,都能毕业 ,连叮嘱都不需要叮嘱。
    等杨清回来时,已经是五月。
    收获特别的大,还去了感谢了一翻之前的外国伯乐,是她的相信,才让她的小说在他们的杂志上连载。
    连载不过三个月,就引起了轰动,所有的大小出版社,知名的不知名的 ,全找到国内来。
    她才有了现在的成绩。连载虽然停了,但她回来的时候,《魔法世界》第一册 已经印好发售,成绩斐然。第二册也在排版印刷中。
    当初她只是因为教授的一位至交好友回国来探望他,听说他熟悉这方面的,就把一部分誊抄好的手稿托他带走(教授让彼此签了委托合同),由他找熟悉的杂志,报社先连载。
    正是有了教授的好友亲自推荐,才有之后的一切顺利。靠自己投稿,什么时候能见报见杂志都是个未知数。
    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的贵人,杨清才有了今天。
    回到学校,全校都知道了,她俨然已经是名人。
    特别是她们班上,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嫉妒到底是少数。
    闹哄的许久,她的校园生活才平静下来。
    教室里,一节课后,大家都坐在位置上闲聊,或者看书,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年龄与杨清相仿,个子高高,黑不溜秋,大学都已经读了两年多,还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拿着笔记本走了过来。
    走在杨清前面的时候,咳咳几声,然后问道,“杨清同学,你能帮我看看我写的稿子吗?”
    “张源同学,你可以自己投稿到报社,还有一些小说杂志上试试。每个编辑还有报社他们审稿的同志对于稿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即便看了你的稿子,也无法有个正确的判断。
    有些时候,我觉得写的很好的,可能投去报社以后,编辑觉得某一段,某一页,或者整体不符合他心中的风格 ,就会给退回来。这个,我也不能给你什么见解,但是我们可以交流写作心得。
    至于审稿,还得交给专业人士,我无法给任何的判断。”
    杨清的小说能连载,除了文笔好,还有她的小说都是颂歌那个时代的幕后英雄的。
    中心思想没有问题,加上她查过一些地理资料,还有人文,以及一些早已披露出来的一些幕后英雄的故事,她截取了他们某一些事迹中的原型作为故事,当然能成功发表。
    别的小说,一些写当下的时代的一些小说,她真不敢保证能发表。
    有些人在写一些类似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会有诸多的抱怨,也有一些贬义,能发表才怪。
    张源听如此说,僵硬的站在杨清前面,脸上的笑容也不自在,也有些尴尬,但还是把手伸了出去,强行把笔记本塞到杨清的手上,用恳求的语气说,“杨清同学,那你先看看,看看我写的如何?最好能指点指点我。”
    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在杨清身上,坐在杨清身边的颜佳琪蹙眉不善的瞪着张源,不耐的说,“张源同学,你什么意思?强买强卖啊?”
    杨清拉拉颜佳琪的衣服,低声的说,“琪琪,别说话,等我看几页我自己说。”
    “哦。”颜佳琪也凑过去脑袋,跟着一起看起来。
    黑色的笔记本,还蛮新的,翻看第一页,不出杨清所料。又是写自己下乡做知青为题材的小说。
    只是快速的看了前面三页,杨清就把笔记本递给了张源。
    “张源同学,文笔有待提高,还有如果你是想单纯的记录自己的知青生活,不妨当做日记,当做对那段岁月的回忆录来自己珍藏。
    如果你有雄心壮志想做一名作家,又或者想做作家的同时还想靠着稿费改善生活品质。
    那我劝你,放下心中的抱怨,放下一些偏见以及暗黑心里,好好的写,把你们的当初的初心,梦想,以及对未来的张望都写上去。
    初心,梦想,未来的展望,积极一些,正能量多一些。别总抱怨命运的不公平。相比那些牺牲的军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早已死了的知青,还有至今滞留农村还回不了城的知青,你,已经很幸运。
    你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你是幸运儿,别一味的抱怨。
    小说的立意还是多传递一些正能量的。”
    一席话让班上的明白人立即明白了,可也有蠢笨的,没有当下明白过来的人。比如:张源。
    黑着一张雷公脸,语气很冲,“杨清同学,你不愿意就直说,何必奚落人。”
    “我没有奚落,只是把事实告诉你。”杨清是不喜欢眼前的张源 ,以前没有觉得,可刚才看了他的文章,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他的心胸狭隘,喜自怨自艾,喜自我感动。
    周围的人也听的出来,杨清同学不喜欢张源。
    一般人听见杨清这么说,可能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会识趣的走开。
    可张源偏不,一个大男人,居然眼角含泪,语气哽咽,“杨清同学,我知道你现在出名了,有钱了,名利双收,看不起我们这些穷同学。但你也别这么势利,同学之间,就算不能互帮互助,但也不能这样吧?”
    下一节课的老师已经来了,站在教室前面的门口与另外一位教授说着什么。
    杨清的位置不前不后,坐在教室的中间。
    张源的声音还蛮大的,两位在门口聊什么的教授都能听见。
    对于做作矫情的人,杨清一向不耐烦,“张源同学,我怎么了你。你一个大男人,我是吼你还是骂你了,既然不能虚心接受请教之后的意见,那你假惺惺的把你的文章拿给我看什么。
    看空气啊,是不是想着让我看完以后虚伪的赞美你的文章写的好。然后你投稿的时候,打着我的名号去投稿。
    信中怕是会写,**也看过文章,还连声说好吧?
    要不要我现场把你的文章的几段背给在场的同学们听听,让大家评判,那文笔到底好不好?还有你一个大男人,在文章中怨天怨地怨亲朋,怨一切,你怎么就不怨怨你自己。
    到了陌生的环境,怎么就不学着去适应,去接受。反倒一味的怨天尤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我从你的文章中别的都没有读到,只读到了你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以前与你接触的少,对你印象不深,但现在印象深刻……”
    第117章 回城知青(07)
    杨清还背了几段, 让全班同学一起鉴赏。
    一直想用舆论让杨清难堪的张源,脸更黑了,雷公脸都没有他的黑。茶味十足,让杨清很不屑。
    班上一位同学惊奇的喊道, “杨清, 你过目不忘啊?”
    “啊, 嗯,差不多吧。”杨清没法子只能承认,失策, 刚才怒火攻心,忘了这一茬。
    好在不算逆天,应该不会引起特别的关注。
    上课的教授看话题拐弯,走了进来, “好了,上课。”
    张源再不满也不会再闹。
    只是下课以后,他又走过来对着杨清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我总有一天会超过你。 ”
    坐在椅子上的杨清眼皮子都没有掀一下,淡淡的说, “期待。”
    超过了又能怎么样?
    又不想和你做朋友。吓唬谁?
    偶尔出现的一些脑残, 被杨清四两拨千斤的怼回去,让他们不愿意再与杨清同呼吸在一片蓝天下,接触的自然少。那些叫嚣着要与她一争长短的同学,分配回老家以后, 也没有做出来什么大成绩, 一辈子泯然众生, 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但班上几位上进, 专业素养不差 ,人品也不错的同学,杨清倒主动给他们介绍一些兼职。
    让他们没少赚钱。
    指点他们在燕京买房 ,即便毕业分到别的城市,也让他们不要卖掉房子。
    一直持有这套房产。未来会给他们丰厚的回报。
    杨清接连也买了几套房产,直接放在几个孩子的名下。
    三个侄子他们也因为房产加上被有燕京户口的杨清收养,多种因素影响 ,有了燕京户口。
    四年大学毕业,有钱人杨清继续读研,没有急着工作。
    读完研又读博士。
    博士毕业时,直接留校当老师。
    她博士毕业的时候,大的庞天亮已经上了高三,再有一年就要读大学。
    四个孩子成绩优异,都说了,大学一定考进燕京大学。
    此时的杨清,不只是大学老手,还是文学圈内的名人。
    名利双收,钱也不少挣,更是手握几十套房产。不只是燕京,即便是魔都也有十多套。
    有商品房,有四合院,有商铺,有魔都的老洋房,等。
    娘家有任何的大事小情,找人商量都是找她。
    她出的主意,家里人没有人不信服,就是两位嫂子,一位弟媳,一位妹夫,也许与其他的亲人之间有利益纠葛,但与杨清没有 ,她老早就放弃了娘家的任何财产继承。
    娘家的兄弟姐妹,有她的出谋划策,早早的奔了小康,朝中等人家奔去。
    早早的置办好房产,早早的开始下班后兼职练摊,日子过得富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