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0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都是惊才绝艳之辈,她的后辈中也有兰花胎记。她知道的时候,有高兴有激动也有惆怅还有惋惜。可惜了,难得出这么一位,却被那坏人调包去了乡间长大,错过了十七年的学习培养时间。
    虽然不能像那两位一样,成为惊才绝艳之辈,可那也是她的血脉后人,还难得的继承了兰花胎记,就凭这难得的缘分,她也不能看着这孩子以后受苦受难。
    才有之前的那一千两银票,想多给也要等到杨清到京城以后,才会给。一千两做几个月时间的零花,是足足够的。
    老宅有给杨清准备族中长辈家里拜访的礼物,她本人去了,一些家中富裕的长辈都会赐一些饰品,金银稞子之类的。
    老夫人已经为她想过。
    “虽然还没有见过,但从以前查到的情况,询问的他们渔村的村邻得知的情况,那个孩子是个好相处的。等她回到家中,你这做婶娘的,可要好好待她。”老夫人扫一眼大儿媳,再扫一眼二儿媳,心里暗自叹息。
    老大家的蒋氏以前看着不像是个蠢的,今儿怎么这么不开窍。
    她自个儿的亲生闺女,也不说两句好听的,真是……
    老二家的江氏捂嘴小乐,“母亲,这还用您说啊。大姑娘在外边儿受了十七年的苦,回来以后在家中也待不了多少时她日,能待个三年那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也许只能住上几个月 ,我虽然只是个做婶娘的,那也得抓紧时间的疼。
    要不然,不够时间。您以后就瞧好吧,给大侄女的礼物,我可是都准备的妥妥的。就等着大姑娘回府。”
    “我可听着,到时候可不许耍赖,别不承认。”婆媳俩一来一往,说的热热闹闹,搞的蒋氏一脸黑,心里暗骂。
    她怎么想的,无非是不在二姑娘面前表现的心里只有那从未见面的亲生闺女,与养女生份咯。
    所以一直没有怎么插嘴,说一两句好听的。
    下午,各房都收到了杨清送来的海货。
    至于他们怎么处理,杨清可管不着。
    她正忙着。
    忙着挣银子,忙着发展。
    夜晚,老太爷杨宏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府。已经快到宵禁时间才回到家中,满脑子都是一团浆糊。
    休沫日,被皇帝喊进宫谈心,一般都没有好事。
    事实告诉她,确实没有好事。
    皇帝虽然没有明说,可那意思已经摆在那儿。
    玖亲王王妃的位置一直空悬着。
    玖亲王命硬可是全天下出了名的,从十五岁到现在二十五岁,一共克死了八位未婚妻。
    皇帝还特意提起没有回京的大姑娘,意思是那位的命运也不咋地,也许能负负得正。
    暗示了他一天的时间,一直磨到他说回府与老妻商量商量,皇帝才放他出宫。
    之前他一直在装听不懂。
    回府之后,老爷子直接来到老妻居住的院落。
    一身颓废的挥退下人们坐在太师椅上直叹气。已经卸掉一头发髻的老夫人,素服素颜的走到丈夫身边,“出了什么事?看样子出了什么难事,丧气的很?”
    “夫人,我是有口难言,不知道怎么说,可不说吧,以后圣旨下了以后,我怕你会怪我。可真不是我要答应的?”老爷子当然想家里出一个亲王妃,还是不用参与夺嫡多好啊。
    玖亲王可是当今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自幼由皇帝一手带大,说是兄弟情感,也可以说是如父子一般。
    皇帝比玖亲王大一轮。
    当年太后不受宠,名为中宫皇后,却还不如那贤妃在当时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宫务也被分出去大半给贤妃掌管,要不是当时的皇帝突然死在贤妃的床上,如今的皇帝是谁那还真不好说。
    也就是因为这些,当今那时候一直过得不是很好,时刻护佑着亲弟弟九皇子。
    当今登基的时候,还多亏了玖亲王。十三岁的少年,用半条命为当今换来了时间。
    才给了当今皇帝时间,顺利的登基。
    十二年的时间,玖亲王从十六岁以后就一直驻守边关,抵御瓦剌。
    常年不回京城,都说他是煞星转世。命最硬的未婚妻也只是坚持了一年,其余的几个月就换一个。
    对于这样的亲王妃,老爷子不愿意有。万一大孙女被克死,他可成了罪人,亲王妃的位置自家没有得到,还损失了一位孙女。还是一位刚被找回来的孙女。
    到时候,外面谣言满天飞。什么用乡下长大注定不会高嫁的嫡孙女换取一个亲王妃的机会。
    他其实都想好了,等大孙女回府,到时候给她找一个家境一般,身家清白,家庭人口简单,人品好的新科进士,到时候有自家人提携,谅他也不敢欺负大孙女。至于嫁进门第相当的人家,他都不敢想。
    都不是傻子,自幼在乡间被虐待长大的孩子,就算嫁的门当户对,对她来说大半都不会幸福。还会陷进后宅的泥沼中。
    为此他早已与老妻商量好,达成了共识。
    老夫人手中拿着一封信递给老爷子看,“老宅的来信,你先瞧瞧,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许久之后,老爷子放下书信,叹息道,“是个聪慧的孩子。可是!”
    说完可是,又望了眼外面,才继续说道,“今儿进宫,皇上说起了玖亲王,还说起了大姑娘……”
    话还没有说完 ,老夫人就觉得心脏不舒服,跳动的太快太乱。玖亲王妃,她可不愿意大孙女去,即便一辈子没啥出息,嫁的丈夫一般,但只要日子平安,也比去做玖王妃好。
    那就是个虎窟狼窝。老夫人自己都没有发觉,她的头摇的像拨浪鼓。
    嘴里还一直念叨,“不成,嫁进小门小户都比去做那个来的好。”
    “是,可,皇命难违,现在皇上是让我们自己商量,只要我说不。直接还是委婉,估计下一次就直接是圣旨赐婚,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老爷子很明白皇帝可不是真的与他商量,能耐着性子与他周旋大半天,那也是因为玖亲王克妻的名声太胜。
    已经死了八人,即便是皇帝也不好意思直接逼大臣。
    妥协是因为死的太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皇帝才放低要求,才选择杨家刚找回来的孙女。
    一是,想着杨家人与那孩子没有多少感情,会舍得。
    二是,想着那也不是一个好运的姑娘。如若不然也不会从出生就会被人调包去了千里之外的小渔村。
    如此衰,应该不会给一下子就被克死,也许能支撑到为九弟生下一儿半女,只要九弟以后有了后人,他就不再逼九弟娶妻。
    不娶妻不代表九弟身边不能有女人。
    皇帝都已经想好。以后怎么办?
    不得不是皇帝浑身都是心眼儿,想的真多,难怪大半的皇帝都不长寿。
    “让她在老宅多住一段日。以后无忧无虑的时光就会远离她。”老夫人也知道没有任何的转圜余地。只是在心底叹息,孩子命苦啊。
    “行,你给老宅去一封信。”
    老爷子弯着腰驼着背走了出去,精神萎靡,感觉人一下子老了四五岁。
    真是瞬间老了许多。
    几天后,京城杨府迎来了天使(太监),全府的老小跪在地上,“诚心”的聆听天使宣读圣旨。
    只是听着这圣旨,所有人都嘴里冒苦水。与没有回府的大姑娘是没有感情,可就这么看着她被克死,多少有些不忍心。
    也有人暗自庆幸,有这位刚回来的年岁大的大姐姐顶在前面。如果没有被找回来的大姐姐,可能被赐阎王婚的就是她。
    捂住心口,慌得心脏蹦蹦乱跳。
    随之而来还有赏赐。
    又赐了阎王婚,全京城又多了一个热门话题。顺带的一群妇人闲的无聊,挖出了新晋的准玖王妃的身世,几天后满京城都知道这位准玖王妃是被人调包,自小在乡下渔村长大。不识字,没有规矩,不懂礼仪。
    孟府的宴会
    杨府女眷参加,平安侯的女眷参加,京城有权势的还有世家大族,皆有参加。
    一座宽敞的三间连通的大厅内,张二奶奶(杨漫二姑娘)坐在婆婆的身后。此时走过来一位年轻的妇人,一身富贵,走在平安侯夫人身后,声音高亮,“杨漫,我听说了,想不到啊,你居然是一位渔民家的女儿。你的命可真好啊,居然飞上了枝头,进了杨府。
    啧啧,可真是苦了杨府真正的大姑娘。本应该金尊玉贵的长大,却被你这养一个长相一般,气质一般却最是会装可怜会装好人的贱民给鸠占鹊巢。
    可怜哟,你怎么好意思占着人家的父母,还占着本应该属于大姑娘的嫁妆。”
    声音大的三间相通的大厅的人全能听的真真的。另外一边马上有人响应,也接过话茬说,“对,张二奶奶你怎么好意思坐在这,怎么好意思还去祥云楼买上那么些首饰。那都是杨大姑娘的,你是不是想着在大姑娘回京前花光,也不好让你再让出来嫁妆不是。
    昨儿我还听到你说,那是大姑娘自己命不好,自己没福气。
    亲耳听你说,即便大姑娘被找了回来,还不碎没有福气,命里带丧,一回来就被赐阎王婚……”
    此话一出,一直用装可怜以不变应万变的张二奶奶,慌里忙张的站起来,流着眼泪慌忙摆手,“不不不,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
    多的解释也没有 ,一直含糊的反复说:我没有我没有。
    在场的人精多着呢,个个老成精。一些年轻的精明的暗自撇嘴,谁不知道谁啊?
    以前吃多了这位的亏,都学精了。还有这边都是女眷,可没有那些喜欢柔弱女子的蠢男人。
    不少年轻的妇人不顾礼仪的撇嘴,真会装。
    老人精们相互对视一眼,都不说话,只是淡淡一笑。小儿把戏,都是她们年轻时候玩剩下的。
    被双人围攻的张二奶奶杨漫在心底记下了,小黑本本上狠狠的写上了二人的名字。
    杨老夫人看着对面的“孙女”,觉得乏味,撇开脸与身边的一位老姐妹说起了话来。
    两人多时未见,那位陆老夫人拉着她的说,亲切的问,“老姐姐,你家那位大姑娘什么时候回京城,到时候可要告知一声。我给孩子备好了礼物。”
    “好,到时让人告知你一声。不用刻意的,那孩子是晚辈。”杨老夫人也不说主动去拜访陆老夫人。
    两府没有姻亲关系,特意去拜访,有些不妥,不知道的还以为杨府落魄到到处在讨见面礼的礼物。
    “嗯,有机会见面的。我可等着,那孩子受苦咯。”
    “唉,这些都是命。前面受苦总比老来受苦来的好。”如此安慰着自己。
    “那倒是,以后好好待那孩子,说不定是个有大福气的。”
    “不求她大富大贵,只求她平平安安,一生顺遂。”
    陆老夫人拍拍杨老夫人的手,表示明白。用眼神劝慰着。
    坐在对面的张二奶奶,又恢复了之前的静雅贤惠,时不时的照顾婆婆平安侯夫人,把婆婆伺候的舒舒服服。
    从重生回来,她发现好些都变了。
    杨家的那位真闺秀,应该病死在回族地的路途上。她没有想到,对方到现在居然没死,然后一切都变了。
    那乡下丫头居然被皇帝赐婚,赐婚给玖亲王。虽然哪位玖亲王也是个短命的,在明年年底战死边关。
    可现在出现了变化,她总觉得玖亲王的命运也会出现转折。
    心里有些慌,上次回杨府也是为了探消息。
    她重生回来的时候已经迟了,杨府已经派人去接那位。想着那位最后病死在途中,她没有放在心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