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的工作咋办?”
    “我想着与谁换一换,到时候给我家大侄子,也就只有他年龄合适。”杨清其实明白,开年以后,好多学校都陆续停课,不停课的学校上课和不上课其实区别不大。
    但毕竟那是年后,到时候再给,更麻烦,更加不知道给谁。现在十三岁的孩子就能接班上班,自家十五岁以上的孩子好几个。
    工作要是换好,能接班的有好几个,到时候给谁不给谁,都是问题。
    “咱医疗系统的工作不好换。”文琴是知道的,接班也是。
    “嗯,我与我们院长说了,他在我走的时候,问,供销社的工作你可以吗?
    我觉得可能有戏,真要是供销社。文琴,到时候麻烦叔叔帮我多照顾照顾建国。”
    “行,真能到供销系统倒是没有问题。”文爸爸前两年调去了供销系统,是实权二把手。
    两人聊了会儿,有人喊文琴,杨清才离开。
    离开以后,直奔黑市。
    从黑市出来,杨清的自行车后座两边搭的两个篓子里面装满了粮食与食用油。
    挎包里也多了不少的全国粮票。还有几张油票,这些年,从杨清穿越而来以后,家里做菜的油都放的足足的。
    肚子里有了油水,吃饭也吃的少。
    脸上也没有像别人一样的菜色。
    二老是越活越年轻。
    十天的时间,办很多的事情,杨建国去了供销社上班。
    家里老大大嫂高兴的不行,其余的虽然眼馋,但也没有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都明白情况,这是突发事件,加上建国最大,工作肯定是先给他。
    杨大嫂那是高兴的整日眉开眼笑,只差把嘴咧到后脑勺。
    杨二嫂杨三嫂心里羡慕,但真没有说一个不好听的或是嫉妒的字。
    几年下来,她们的性子中的一些小心眼等被掰正了不少。
    一早上,杨老三开着从生产大队借来的拖拉机,送妹妹一家去火车站,二老也一起去送。
    车站里,杨母与杨父一人抱着一个孩子,不愿意松手。直到不上车都不行了,才放开。
    二老真是泪眼朦胧,万分不舍的。
    火车“况且况且……”带着所有的乘客一直朝首都进发。
    一家四口先去首都,顾朝阳在首都住两天,就要一个人先去部队。
    杨清会在大院住段日子,至少要住到年后。
    既然回了首都,肯定要在首都过一个年。
    顾朝阳的爸爸还没有见过两个孙子孙女,只是在照片上见过。
    为此,杨清还得回大院住,陪着顾爷爷顾奶奶顾妈妈住,顾爸放假休息的时候也是陪着父母住在大院。
    保山市,某部队,家属区
    “团长,一共十几个包裹,都是你的。”小战士说道。
    “你让小谭,帮我送去家里,先放着,别拆开,我下班以后自己拆。”
    已经上班几天的顾朝阳,边工作边交代着。
    “是。”
    小谭:谭红兵,是顾朝阳的勤务兵。
    从老家提前寄来的包裹到现在才到,应该还有一批。
    第一批十几个包裹是全家四口现在能穿的衣服鞋子,还有杨清从空间里那出来的蚕丝被新棉被套之类的。
    寄的床上用品都是老家没有用过的,没法子,老家也要留床上用品,以前用的依然留在家里,以后回家还能用。
    粮食也寄了几袋,油寄了十多斤,全是杨清从空间以及黑市弄的。
    相互掺着,也不打眼。
    后面的一批全是干菜,泡菜还有腊肉腊香肠,腊鱼以及腊货野鸭子,咸鸭蛋等。
    刻意多寄很多东西,故意的,让家属区的家属们也知道知道,他们家底子厚。还有有物资来源,以后家里吃的好点,想来没有人会过多怀疑吧。
    为了以后的伙食好,杨清是煞费苦心,为此还进山了三趟,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以后等那些做好了,还会继续寄给她。
    小谭战士一趟趟的搬,搬了好几趟,这还是借了板车拖。才能三趟就搬完。要不然 ,得十几趟,都是大包裹,一次能搬一个包裹就不错了。
    家属区,有楼房,也有一批平房。平房是最早的房子,那时候还没有家属随军的规定,住这房的全是夫妻两在一个部队的,都是独门小院,院子里就有之前规划好的菜园子。
    房子都不小,都有四个房间一间客厅,一厨一厕,还有两间单独的杂物房。
    家属区的楼房在一边,平房在一边,对称着。
    顾朝阳分的平房在平房一边的最后面一排。
    一排两户小院,能住两家人。
    小谭一个人搬包裹,楼上楼下,还有平房屋,都有不少人看见 。楼房这边住边缘的几户人家,有家属好奇的问。
    第34章 六零村医(18)
    “小谭 , 顾团长家这是谁寄来的呀?”
    问话的是一位连长的妻子。
    那眼睛都快盯在包裹上。小谭嘿嘿一笑,“团长从以前的部队寄来的,都是一些家里用的被子还有衣服鞋子, 以及团长家嫂子从家里弄来的粮食与油。”
    这些,小谭刚才就听团长说过。
    “哎呦, 这顾团长家家底蛮厚实的呀,寄来老多东西。”有位军嫂羡慕的大声嚷嚷。
    “嫂子,团长家里家底厚实不厚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团长家里有两个孩子。东西肯定多。”
    小谭也不傻,家属区的军嫂也不是个个都德性好。
    有些军嫂心眼小, 喜嫉妒。
    新来的团长, 刚来,团长嫂子都还没有来, 也没有得罪什么人,就有这么多人看热闹。
    他还是少说话多做事的好。
    “那也是,有两个小孩子, 东西是多一些。”一位住平房的军嫂,路过, 听了半岔子话。帮忙圆话。
    “对对对, 团长家的嫂子老家就是团长之前所在部队附近农村的。家里男劳力多, 近些年那边也丰收,家里粮食也有点富余,就给团长一家这次寄来了不少 。”
    小谭看似不经意的解释,其实小伙子机灵的很 ,团长解释给他听的话 , 他都记在心里。
    这不正好帮团长解释。
    “呀, 顾团长家的也是农村的呀?”有人呵呵的乐了起来。
    小谭不说话了, 也不回答,推着板车朝前走。
    小谭走,话题可没有终结。依然讨论的热火朝天。
    楼上还有人专门下楼参与话题。
    “你们听说了吗?顾团长家的那位是农村人?”
    一位军嫂嗑着瓜子,说道。
    “我听说顾团长可是首都人,至少祖辈有三代都是首都人,家里条件不错。怎么就找了一个农村的,真是想不到啊?”
    “可能是长得好看吧?”
    “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啊。”
    “男人不都喜欢长的水灵好看的呀?”
    “……”
    一群人议论纷纷,现在都对顾团长家还没有来的那位好奇极了。
    她们不知道,这好奇心得等到年后才能得到满足。
    人家年前就不会来。
    卧牛生产大队,知青院。
    陈蓉今天特意去卫生室前面绕了一圈,发现只有之前来跟着杨清学习的一位男医生。进门一问,才发现杨清一家四口搬走了。
    顾朝阳调走了,杨清带着孩子跟着一起随军了。
    陈蓉气的一个人站在外边跺了半天的脚,气的嚎啕大哭,大势已去,自己想勾搭顾朝阳的计划是彻底的泡汤,以后能不能见到面都是一个问题。
    “唉……”站在空地上叹了半天的气,才回知青院。
    从这天开始,陈蓉又变得不老实起来,撩三撩四。
    知青院从此更加的热闹起来。时常能听到吵架的声音。
    首都某军区大院
    顾老爷子最近心情好的很,早晨锻炼身体改成了早饭过后带着重孙子重孙女散步。
    在大院里每天都要转上两圈,显摆显摆自家的小宝贝,小的重孙女还小,走不了多久,大半时间都是他抱着背着。
    “老顾,你又出来显摆啥,一点也不心疼孩子们,多冷的天,带着孩子们走了一圈又一圈,你可真能嘚瑟。”大院内,一位老爷子看着老顾那嘚瑟样,气不打一处来。
    这老小子,已经嘚瑟了好些天。
    满院子的嘚瑟,大家恨的牙根痒痒。但不得不承认,满大院这一辈的孩子,还真是老顾家的重孙子最可爱,也最有规矩礼貌,小的还小的看不出来什么。
    可大的已经快四岁,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孩子比七岁能老的孩子还能让人喜欢。小小年纪就孝顺,嘴甜,知道哄他太爷爷高兴,还乐于助人……哎呀这孩子的好,还蛮多的。
    不得不让人喜欢,大院里的老一辈儿就没要不喜欢俩小的。
    可比他们那喜欢嘚瑟的太爷爷逗人喜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