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可是这边,杨清只是轻轻一凿,就凿了一小块地方,虽然还没有穿,但一下一下的似乎不用费力就能凿下一层层的冰屑小冰块。
    七下八下的一会儿功夫就凿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冰洞。
    那边的几人伸长脖子也没有见到那跳跃的鱼儿。
    可杨清这边都冰窟窿一凿开,就有一条六斤左右的鱼自己蹦了出来,跃在冰面上,一动不动。
    杨清傻眼了,这是自己的金手指在起作用吧。
    恐怖的是,接二连三的蹦出来大鱼还有一条肥胖的大鱼被卡在洞中,杨清只能在边缘继续的凿。
    “哥,你们快来。”杨清觉得自己hold了。
    真的,这些鱼跟疯了一样,前仆后继的蹦出来,蹦的她脑仁子疼。
    岸上的建国也心痒痒,但还是不忘叮嘱弟弟妹妹们,“不许下河,我去瞧瞧。”
    “好。”家里的孩子们还是蛮听话的,家里的铁匠(喜欢打孩子的亲爹)都在这里,他们不敢不听话。
    建国奔了下来。
    这边杨清的一群哥哥们从两边奔来,见到冰面上躺着不动的大鱼傻了吧唧的。活泼的杨卫军也咂舌,“小妹,不会吧,这全是你哥一个人搞的?”
    “嗯,咋了,不服气啊?”看着大家伙傻眼,杨清成就感十足,还能装装,也能刺激下身边的哥哥们。
    枯燥乏味的日子给自己找点乐趣。
    傻掉的一群爷们儿半晌才反应过来,齐齐结巴,“这这这,也太多了吧?”
    “快帮忙捡啊。哎哎,建国你去告诉你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他们,让他们带着箩筐来。”杨清吩咐身边的小呆子杨建国。
    杨建国被小姑给推醒,恍惚中回答,“好嘞,小姑。”
    说完撒腿就跑。
    身后的杨清忙大喊,“带着弟弟妹妹们全回去。”
    “哦,好嘞。”
    飞奔的杨建国执行命令,哄着一群弟弟妹妹跟着他回去。
    剩下的就没有杨清什么事,她只需要做个吉祥物,站在一边就行。
    杨家捡了好多好多的鱼,三家一分,一家都分了好些。杨二叔死活不肯要,杨清不管那么多,直接说,“我做成腊鱼,年后也能吃,二叔,到时候每天早上蒸熟腊鱼,中午与晚上夹在饭菜里热热,就能吃。
    很方便的,你推辞就是给二婶增加做饭的负担。再说了,这鱼也是荤腥,在部队你一年能见几次荤腥。咱这边天气冷,能放到六月初。
    一年都过半了,改善改善生活,多好。”
    杨清的话语,让杨二叔无法拒绝,杨三叔家里人不会做,都跟着杨清学,怎么制作腊鱼。
    各家还留了几条,最近与过年正月吃的。
    因为捞鱼的地方偏僻,并没有惊动村里的其他人家。
    杨家这是捞的鱼很多,卖不了,但能自家吃。
    杨清分了不少,这无人敢说不同意见。
    杨清留了一条大的,大概有八斤左右。
    第二天一早,早早的进城。
    杨卫国与杨清坐上最早的一趟车进城,下车后去了杨清在城里的家。
    “小妹,这就是你在城里买的房子?”杨卫国已经知道小妹在城里买了宅子,家里人都已经知道,也没有人追问那钱从哪儿来的,反正小妹有钱还来路正,现在他们也懒得追问。
    “嗯,卫国哥,咋样?”笑的得意,这可是好房子,里面维护的好,她每次进城也会开窗开门通风透气,还有打扫卫生。大部分家具都是盖着的。
    杨卫国四处张望,左看看右看看,“还不错,有□□没有,我去屋顶给你扫扫雪。”
    “有,跟我来吧。”杨清带着他去杂物间隔壁的小通道,□□高,房间放不下,只有露天的通道能放下。
    兄妹俩扫雪完毕,院门被推开,“小清回来了是吧?”是熟悉的声音。
    杨清回头望,“阿姨,我正打算过去你家呢?”
    来人是文琴的妈妈。高瘦的个子,长期做居民工作,见人三分笑。眼角的皱纹比较多,但人很和善,五官清丽,年轻的时候想来长得不错,文琴的眉眼像文爸爸,但文琴的嘴唇形状还有下巴像极了文妈妈。
    笑眯眯的文妹妹,走进来望着杨卫国,好奇的打量,还问道,“小清,这是?”
    没说完,但那意思很明白:是不是你对象?
    杨清解释,“阿姨,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是我堂哥 ,他们一家在外地工作。我二叔最近调了回来,全家都跟着回来了。”
    这一解释,文妈妈更有了兴趣,眼前的男青年,高高大大,眼神清正,给她的第一印象极好。
    与杨清又是至亲,想来人品不会很差。打听打听也许适合做女婿。
    不动声色的问道,“那你们不常见面吧?”
    “那也不是,我哥小时候在老家住了好些年,只有后来才少见。”
    杨清走进屋里,从背篓中拎出来一条已经冻的硬梆梆的大鱼,递给文妈妈,“阿姨,这是给文琴带的鱼。”
    “呀,这鱼得有八斤,九斤吧?我们可要不得。”文妈妈天天要买菜,可是知道不去黑市,压根也买不到这么大一条鱼。
    能买到一斤左右一条的鱼,就已经是大鱼,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的鱼,一个月也难买到一次。眼前的大鱼,至少八斤,她多大的脸怎么好意思收。
    “阿姨,您收下,这个我没有花钱买,是昨天在河边凿冰抓的。你收下,给文琴改善改善生活,前段时间我进城,文琴还叨过一句,说天天吃萝卜白菜。您今儿给她做点好吃的,鱼肉炖萝卜味道也不错。”
    “这,怎么好意思呢?”文妈妈虽然不好意思接过大鱼,可眼睛被粘在大鱼的身上。
    不顾文妈妈的反对,杨清强制把鱼塞给她,还推着她向外走,边走边唠叨,“阿姨,您要是不好意思,以后与叔叔帮我多注意下我的房子。有什么,让文琴告诉我一声。”
    “哎呀,你这孩子,你不给这个 ,我们也会帮你看着房子。这鱼,我们真不能要。”文妈妈还要把鱼推回去。
    可惜,她推不过有神力的杨清,还是被推至到她自家的门口,然后才停下来。
    不到中午,杨清就离开了城里的家,兄妹俩去了一趟百货大楼,买了不少东西。
    杨清还让杨卫国在一条巷子外等她,她一个人进去,进去到出来一共一个小时,再出来时,杨清的空背篓里面,已经装的满满当当。
    杨卫国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嘴巴动了几下,无声的动了几下。他想帮妹子分担,可惜他背的背篓在百货大楼时就已经背满。
    盖子都还不住了,也不能帮忙分担多少。
    回到家里 ,已经是午饭过后。
    大年二十九。早上,兄弟俩依然早起,在院子里搞完卫生就在院子里对练。
    一向喜欢睡懒觉的杨建国难得起早,搞完个人卫生,就跟着两位叔叔学习功夫。其实村里的孩子都会几下功夫。
    兄弟俩对练时,边上一个小屁孩跟着一起练。杨清起床就看到这一幕。
    闲着没事的她,走过去 ,忽然对着兄弟俩出手,与之对打起来,二打一。
    兄妹三跟玩游戏一样,在院子里闹腾起来。
    闹了许久,杨卫国,杨卫军才停下,只是眼神中有好奇,浓浓的好奇,一直站在一边观看的杨二叔也是有不解与好奇。
    吃过早饭,坐在堂屋的炕上,杨二叔没有忍住,还是问了出来,“清清,你这功夫跟谁学的?”
    “一位神秘的老人,她懂中医懂古武。”杨清不怕败露,这个世界是有古武有奇门遁甲,就那么一点点剩余的玄幻。
    她不会追本溯源,但能知道,从山上藏宝点的阵法被发现以后,她的养老空间中的凡人能用的丹药也是能拿出来的。
    之前可是拿不出来的,随着发现此方世界里一些原本不知道的事情,也马上做出来了调整,还蛮人性化的。
    也对,她原本就是开荒,穿越到每一个世界,不只是她不了解这方世界,就是上面也不是很了解。在她穿越时,上面的了解也很粗浅。
    随即做出改变,也是为他们这些任务灵魂。
    只是丹药,她现在还没有想着用,至少她本人暂时不需要用。
    “那那位高人现在呢?”杨二叔不觉得那人有什么害侄女的心思,只是多少有点不放心。
    “走了,是死是活我也不知道。”杨清只是编撰的谎言,现实中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人。
    但她也不是胡乱编造,在卫校边上的一户独门小院中,确实有这么一个孤寡老太太。他们学校还带着他们每月给附近的孤寡老人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即献了爱心又实习体验了学习到的知识。
    时间长了,原主也与那位老太太关系处的不错。还常常私下去帮忙,这些学校知道,同宿舍的同学也知道。
    只是从几个月前,那位老太太出门以后,就没有再回来,房屋空着,她找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问过,老太太出门前让街道办帮忙看着点房子,她回来还要住的,只是怎么一直没有回来,没有人知道,以后会不会回来,也没有人会知道。
    她能感觉,那位老太太已经不在人世。
    这也是她杜撰老太太的原因,那位老太太不是本地人,是从南方来的,在此地居住了半辈子,她的底细,真没有人知晓。
    至少她年轻时的事情没有人知道。
    “那你还学了些什么,老太太可有说,不许你把功夫传出去?”
    “没有,二叔要学吗?”歪着脑袋,还可耻的卖萌,不解的问道。
    “能学吗?”杨二叔与杨卫国还有杨卫军多敏锐。
    “能,不过这个要有天赋,内家功法修炼与学习外家硬功可是不同的。不是光努力就行,还得有天赋,天赋加勤练,才能成。”
    杨清无所谓,传出去也好,她知道这个年代还有不少局部.战.争,多一个军人学习,就能增加一个军人在战.场上的生存机会。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热.武.器.时.代,可有功夫在身,等到粮尽.弹.绝.时肉.搏,就会多很多的生存机会。
    她想为这个时代的军人尽一份自己的心,能多帮几个人,也是一件好事。
    她不是圣母,但在条件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她还是希望自己做个善良的人。
    “能就好,天赋这个我们每个人都强求不了。好学吗?”
    杨二叔喜上眉梢,趁机会,两个儿子也能学一段时间。
    “好学也不好学,有些枯燥。”
    当天,父子三人加上杨建国这一辈的男孩子,都来杨清这边跟着学习。
    也不偏心,杨三叔杨林的孙子们,只要五六岁的孩子都能跟着学习。
    大年三十,父子三带着一群孩子都没有停歇过,坚持学功夫。
    父子三与杨清对打都奈何不了,三人兴趣更旺。
    学起来,更是起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