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回乡招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起建设,人手就不能缺。
    这是他们第一个拿下来的项目,肯定得上点心做的。
    徐莹跟顾知来说:“要不咱们去三民村那边招一些人过去,现在我记得好像是非农忙的时候,让他们过来干点活,赚钱点回家,过年也好过。”
    说到底人家是念旧的。
    虽然后来认了亲,也不怎么去三民村,但自己是养在三民村,长在三民村,回去 帮一点老家也无可厚非。
    反正这一个工,也不是需要有特别要求的,只要有力气,能吃苦耐劳肯听指挥就好了,剩下的只要工头起个带头作用就好了。
    徐莹说办就办,给三民村那边的村干部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过去,帮忙张罗张罗一下,有谁想过来帮工赚点钱。
    正好啊,过几天他们也该考虑考虑把在乡下的房子再整整。
    原先三民村的村长还在继续干着呢,一把年纪也不想着退休,听到徐莹这个电话有这么个好事,就赶紧张罗了起来。
    人家自己有钱了,也不忘本。
    比起到农闲的时候就在家里带着一点钱都不赚要好得多了,起码过年地时候还能多吃一片肉呢。
    有钱赚,动作比谁都快,这一遍遍广播下来,不出半天,整个三民村都知道了。
    有想去的人也不知道上哪去求人,就干脆去堵了村里老顾家,求着王玉梅帮他们办事儿。
    王玉梅听到那广播了,能去城里呆着,还有钱赚,她也眼红着呢。
    别人都说她儿子养得好,大儿子都出息了也不忘本,王玉梅本该是高兴的,可是一想起自己以前那么多年亏待他,这么好的儿子和能赚钱的媳妇,她以前愣是没有看出来,还听别人碎嘴,连带嫌弃起人了。
    现在人家发达了,自己也眼红,却因为这关系和种种事情早就生分了,王玉梅好面子,哪里肯注定低下头啊?
    “娘,你说知来哥有这个好事儿就跟村长说什么,有这种好活儿,也不想着先找我们啊,我们不就明显着都是人么。”
    老三媳妇听说过去城里当工头啊,工长的,不止是吃香喝辣的,还能到处招摇,等着有钱了,就从这里分家出去,用不找天天受王玉梅的气了。
    王玉梅听着老三媳妇的话,心里有些心动,打算等着顾知来什么时候来村里,就 赶紧说一句,说说枕边风,让自己沾点光。
    这么 想着,王玉梅就开始天天往村头瞅着,等着人什么时候来了。
    果然,等到第三天下午,徐莹开着车,带着顾知来一起回来了。
    这车是才刚刚买的,徐莹上次看了一辆车,那车也不贵,折旧价后就是将近一万多,而且他们都做老板了,肯定事儿多,直接开个车满市打转跑,比自行车要省力不少。
    车子一进村头,王玉梅就知道是他们来了,转身就赶紧往他们家,招呼上自己两个媳妇一块跑过去了。
    村里头人都闲,就算不闲也得扔了手里的家伙儿,把店一关过去瞅瞅。
    别人从外面回来了都喜欢打一声招呼,问问话,可人家就不一样啊,是衣锦还乡,是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
    徐莹和顾知来都是心知肚明的,这些人都是过来求他带带自己,虽然说这活儿要求不高,但也要挑一些人品好的。
    “我说顾家老大,你这回来了,在城里怎么样?”
    “知来哥,你 是真的要带我们一起致富吗?”
    “知来哥,好久没见你,俺想死你了……”
    七嘴八舌的,顾知来一个个回答不了什么,就随便应付了一下,知道进了自己家里,这才有了安生的时候。
    可是到了家里头,就么有这么好的时候了。
    那一直躲在拐角的老三媳妇看见他们进来说:“那个啊……自从村长说你们要招工啊,那个我们家也想跟去,给我们家男人安一个管事的活儿做就好了……”
    她怕顾知来不帮自己,还是前几天好说歹说让王玉梅去把这老脸拉了下来,总得有人是要低头的。
    她满脸堆笑,一脸皱纹都给挤了出来。
    “不用。”
    顾知来一口回绝掉了,他本来就是想回家简单弄弄,可不想搞这么复杂的裙带关系,这些就该他们自己负责来,而不是沾亲带故的。
    这个时候倒是不用老三媳妇说话,老二媳妇崔巧秀就开口了:“那个大哥啊,听村长说你要招工,你看看我们家男人行不行,他有力气,搬砖刨土都行,只要年底过年好过就行了。”
    和老三媳妇不同,老二媳妇是实打实的心眼好。
    她想得很正确,干什么活就赚什么钱,没有金刚钻就不去揽瓷器活活。反正就是干那么几个月,还是会要回来种地的。
    其实用相熟地人也不是不可以,交给老二媳妇这个是绝对放心的,可是放老三媳妇这样的,那恐怕自己 就别想过的安生了。
    “这个事情不着急。”徐莹心思玲珑,也有心想帮老二媳妇,赶紧打了个圆场,又担心这老三媳妇和王玉梅追问,转移话题道:“我们很久没回来了,我们想在这边做做活儿收拾一下,就不限招呼你们了,有什么明天再说。”
    到了晚上,村长拄着拐杖又来了。
    “这村里不少人都想去,来我这里说事儿也得有几十号人,你们设么时候开始招啊?”村庄笑了笑,说:“衣锦还乡不忘本,如果可以的荷花,请多多带我们家人啊,我们也想沾点光。”
    “嗯,等明天上午说吧。”
    听说有那么多人,但是他不可能来谁谁都要。年纪太大也不行,年纪太小也不行,人品不良更不行。
    于是两个夫妻商量了一个晚上,最后拟定了一些要求。
    第二天早上,三民村可是都炸了起来,就是因为这招工要求,卡掉了不少人。
    “十八岁到四十五岁,这要是小了大了就不能去了?”有些人还不不满的开口:“我都十七岁了,还不能干这个活儿啊?”
    “得了吧,这是国家要求的,要是被发现了,不但你赚不了钱,我们也跟着没钱赚!连累一村子人,你负责得起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