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二章 放山采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宋大爷对于附近的山头极为熟悉,所以有宋大爷带路,我们一行人也很快就启程朝着山里出发了。
    大家都背着很重的东西,我虽然没有挖参的专用工具,但是也背上了要在山里过夜用的行李,也算是大包小包。
    虽然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但是东北的山林里,晚上还是很冷的,不该上被子的话,也是容易生病。
    一路上,我也没有闲着,趁着大伙一起赶路的时候,我便和队伍里的几个人开始攀谈起来,想要先跟队伍里的人打好关系。
    我们一行六人,除了宋大爷我比较熟悉之外,我便只认识把头杨叔,其他三个人呢,一个是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于,一个是矮个子王大憨,还有一个不怎么说话的老周。
    小于站在我旁边,我也就找准他,一直在跟他聊天,不过说起挖参的事情,这个家伙算是比较懂,一路上我跟他请教了不少的规矩。
    比如,为什么把头杨叔一开始不打算让我加入的,突然又改变了注意。
    那是因为上山挖参这个门道,有很多规矩要讲,比如进山的人数问题,比较忌讳二、四、五等人数。两个人呢,怕挖到大参和老参的时候,有其中一个人会见财起意,谋财害命,到时候根本说不清楚。
    而四人呢,是我们东北人都比较迷信,四和死字同音,寓意不好。
    虽然杨叔他们本来是四个人,但是他们一开始就打算到了我们在镇上的时候再找一个导游进山,所以规避了四人进山不吉利的说法。
    只是五人也不太吉利,因为五字和无字又同音,所以一开始杨叔会拒绝我的加入,不过之后又答应了。
    那是因为加上我,正好六个人,虽然六个人按照规矩来说,也是不吉利的,但是也总比四和五更好一些了。
    我们是上午出发的,一直走到下午的时候,才翻过了两个山头,从镇上一进山,整个氛围就不对了,山里寂静,没有镇上那种喧闹的感觉。
    在我们赶路的时候,四周都是树木,此时乃是七月份,正是树木长势旺盛的时候,放眼望去,周围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感觉,偶尔还能看到山间的一些野花。
    我们一边在山里走路,一边也偶尔在路边看看,说不定在野外就有之前遗留下来的小参。
    杨叔和宋大爷走在前面,宋大爷是导游,指挥着我们该往哪里走,虽然宋大爷不曾上山挖参,但是他采药的时候,也经常见到人参,人参也是药材,所以他也会顺手挖出来。
    虽然不是专业的放山人,也算半个了。
    大约是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路过一个背风的山坡,走在后面的我和小于也没聊天了,因为前面口水聊干了。
    走着走着,小于突然冲着我们大喊一声。
    “棒槌!”
    我一愣,和小于之前的交流,让我明白了,棒槌就是人参的意思,一般他们发现了人参,就会大喊一声棒槌。
    而此时小于的话,意思就是他发现了人参。
    整个队伍都被小于的这一句话给喊住了,走在前头的杨叔和宋大爷都折返了回来,然后看向小于。
    我也是很期待,毕竟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种在地里面的人参啊。
    小于用手中的索宝棍,拨开了一片杂草,在杂草丛里,冒出一株翠绿的植苗。
    所谓的索宝棍,就是放山人的专业工具,就是一根一米七长短的实木棍子,上面绑着红线和铜钱。
    我顺着小于手中的索宝棍朝着草丛里看了过去,那是一株应该是刚刚长出来不久的新参,只有两品叶子,植茎看起来还很新,和杂草的颜色也很相近。
    如果不仔细的看的话,根本就难以在草丛之中发现这人参的存在。
    我先是惊叹了一阵小于这个家伙如此好的眼力劲,然后才是观察着小人参,人参我是见过不少的,但是这种还在地里种着的,我倒是图个新鲜。
    “两品叶的二夹子,哈哈,倒是喜庆,没有想到刚进山就有一点小收获,二夹子是山神爷爷给的喜庆礼物啊,收了他吧。”
    杨叔也看到了这二夹子,一声大笑。
    我和小于之前的聊天之中,也明白了如何鉴别这些人参。
    人参是按照叶子来分的,只有一片叶子的并且叶子呈现三瓣的,叫做三花子,是今年刚出土的参苗,这种人参基本上是不会挖的,因为就算挖了也没有什么作用。
    如果是一品叶子,五瓣的,叫做巴掌子!这种人参是已经真正开始发育长大了,叶子跟人的手掌很相像,所以叫巴掌子。
    一般懂规矩的放山人,在遇到这种参苗的时候,都是用红线,将其绑起来,然后固定住。以方便自己在几年之后再来挖他。
    之所以要用红线将人参苗给绑住,那是因为传说人参是有灵的,会跑,一到晚上人参就会从土地钻出来,然后满山跑,是山中的精灵。
    而科学一些的解释呢就是红线醒目,方便来年放山人再次来挖参的时候,方便寻找。
    还有另外一个不成器的规定,就是在山里见到了绑了红绳的山参就意味着是有主了,其他人不能动。
    一般放山的人都会遵守这不成文的规定。
    然后是两品叶子的人参,这种人参,在放山人的嘴里,通常被叫做二夹子。
    二夹子一般至少也是长了三五年的人参了,如果还是很小,但是年份摆在这里,也可以拿得出手了,放山人见到二夹子也会顺手挖了。
    再往上就是五年参龄以上的三品叶,十五年参龄以上的四品叶,甚至三五十年参龄的五品叶老山参。
    在五品叶之上,还有百年老山参六品叶,甚至举世罕见的七品叶老参。
    六品叶已经是极为罕见了,七品叶更是极为少有,就连杨叔他们这等老的放山人也不曾见过。
    在我发愣的这一段时间里,小于这个家伙已经开始用挖参工具在那人参便捣鼓了起来。
    挖参有一套很复杂的工序,为了不让人参表皮被破坏,要做到绝对的专心,才能让整个人参没有一丝损失。
    这样挖出来的人参,价值才能最大,卖的钱才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