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31章 田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睡,马上睡”,穆蕴这三四天的睡眠质量都不好,便不再逗她,在她额头上亲了下,闭上眼睛,手却依旧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顾明月的后背。
    顾明月头枕在他肩上,睡了大半夜的她此时很清醒,但是他丑时才过来的,肯定很困,也就跟着闭上眼睛不说话。
    只片刻,穆蕴便睡着了,手搭在她腰上,顾明月感觉了下现在他们两人的姿势,不由好笑。
    就连睡觉,他也要把自己以绝对的姿势锁在怀里。
    但顾明月没有丝毫的被束缚感,反而觉得很喜欢,穆蕴总想靠近她,她又何尝不想靠近他呢?
    我侬两个,忒煞情多……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其间那其间我身子里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
    之前不知在什么地方听到过的情歌小调悠扬地响在耳边,顾明月睁开眼睛,伸出手指轻轻在穆蕴下巴上点了一下。
    …
    李度带着两万精兵扫平流窜各地的番兵,又一直打出关外,震慑得关外残部逃亡沙漠更北处才回。
    此时朝廷已经基本处理好远嫁贵女的问题,担心再出现类似离国这类事情,议事处商议决定派信兵去通知没有参与作乱的国家,依旧想娶大庸贵女的,就亲自带兵来接。
    两个月后赶到帝京的只有仙游国国王和服国世子,因为要嫁给服国世子的杨沁雅已经葬身大漠,朝廷询问过其意见后,将高怜侬许配给他。
    仙游国国王贺明湛十分喜欢大庸的生活环境,被皇帝召见时,直接表达了他长久地生活在此的意愿。
    刘谱有一点是任何皇帝都比不上的,他想得开不记仇,对于这些番邦人的态度一如往常,而仙游国国王想要居住在此,不正好证明了自己治理下的大庸之繁华?当即便非常高兴地准许其请求,并命工部监督建造安平王府。
    服国世子见到礼部提供的安平王府图纸,立即派快使回国禀明父王,同样想要留在大庸帝京。
    服国国王是个没有什么野心大志之人,见到儿子附信送来的那张王府图纸,一拍大腿带着王后和几个宠姬,另带小二百的侍卫奔来了帝京。
    至于服国的事务,早就准备接受廉王封号的服国国王表示那不是我该关心的事了。
    议事处自然在得到服国国王带人入关的消息时,就已着手安排官员去偏西北的服国上任。
    官员选定之前,朝廷大臣一个个静如鸵鸟,唯恐自己被选派到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去。
    不死心地想要给穆蕴送个美人儿或者奇珍的官,上朝时更是安静得连呼吸都轻得让人听不见。
    穆蕴淡淡一笑,仙游国位于最西角,服国位于最北角,划归大庸之后便都是边境之地,边境之地非能臣不可任,朝堂上这些尸位素餐的人他会用吗?
    他手下有可用之人,但却非臣,因此开始时穆蕴并没有提出任何人选,只让下面的人举荐。
    最后举荐半个月一人都没有举荐上来,穆蕴便赏了两个白身之人为官,让他们分别去治理仙游和服省。
    这两个官职,名为七品,实际权力等同于四品府尹。
    朝廷众臣有心反对,然而看到相爷平静无波的面色,谁都没有那个胆子再开口,虽然才不到三个月时间,但朝臣们早已看出穆相比之前的康相更狠。
    此时开口反对的结果根本不用想,这位相爷肯定会把他们全家扔到西北边子去。
    他们早就听说了,在服国,一年四季只有春三月至夏七月三四个月能够种植蔬菜,其他时候皆冷得呵气成冰。若下霜时还未将蔬菜收了,第二天就被冻得从内里枯坏。
    想想吧,那种地方人能活?
    再说,相爷赏两个白身之人为官,也正是在培养他自己的势力,他们敢置喙岂会有好果子吃!
    但是一些自恃清高的官员还是愤愤不平,不为其他,就因为相爷赏官下去的那两个白身之人都是商籍。
    “实在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商人怎么能让他做官?捐再多钱也不能给官,以后官场文场将会成什么样子!”一名年过半百的七品小京官在家里指天长呼。
    此时分别接到官令的张家方家正高兴地命人摆香案,杀猪宰羊祭祖。
    虽然官令中让他们交十万白银用以修筑各衙门城墙,但对于张方两家来说什么都不是。
    别说十万白银就给这么大个官,即使十万黄金他们也掏。
    穆蕴此举,倒是开了大庸纳银捐官的先例。
    后代史书对此评价褒贬不一。
    穆蕴却根本没关心后世会如何评价,他本来用人就不拘一格,只要是有可用之处,不论人品,他都会启用。
    提拔方家是他早就有的打算,张家却是看在翩翩的面子上。
    况且方家张家都是各地走的人家,和异族人打交道的经验比较多,能更好处理矛盾,用他们正合适。
    方一清得知张叔和独子张云迁同样收到官令时,便明白爷是想为顾姑娘培养些可用的势力,当即毫不犹豫地决定以后还是要多向顾姑娘讨好。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方一清看得出来,爷对顾姑娘完全是含在口中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只要真心对顾姑娘好的,爷都会扶持。
    做出这个决定并认真付诸行动的方一清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止一次感叹自己明智啊明智。
    顾明月这些日子过得十分悠闲,种种菜摘摘花,刺绣之余弹弹琴,晚上听某人讲一讲朝堂事,生活规律心情愉快,两三个月内她明显抽条许多。
    就像树梢上的柳叶,一点点舒展,在微风中轻轻飘摇。
    顾氏看着女儿明显地长大了,既欣慰又发愁,在铺子庄子都添置了七八个之后,她又特地和丈夫到帝京买回来三个嬷嬷两个账房,用段时间确定其人是否忠心,如果忠心的话,等女儿出嫁时让其中两个嬷嬷和一个账房都跟她过去。
    因此这些日子,顾明月隔三差五还会被她娘叫过去看账本,在嬷嬷和账房面前立立威。
    梨花白桃花红的季节,顾明月吃过早饭,提着竹篮子去山上摘晨起半开的蒲公英,照例先到对面看看大伯家修建新屋的进度。
    此时太阳才刚出来,这边已经忙了个热火朝天。
    大伯娘正在路边搭的一个小棚子内做饭,见顾明月过来,笑道:“翩翩又去摘花儿,这次要做什么?”
    前两天这丫头让人送来的迎春花腌菜竟比精心烹制的菜肴还好吃,心思比起家里的两个女儿不知要巧多少!
    “还摘蒲公英,我想多做些蒲公英茶”,顾明月回道,看着初具规模的庭院,她走到小棚子边,“大伯娘,主房是不是快要上梁了?”
    上梁是建造屋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需要放鞭炮做好菜庆祝,而上梁也意味着屋子马上就要建好了。
    不过大伯娘家修建的这个三进三出的院子有许多屋子,还有好些景致,主屋上梁后至少还得四个月才能完全建好。
    大伯娘捞出两个炸好的肉丸子递给顾明月,笑道:“说是辰时二刻上梁,这不做了许多好盘子,你等会在这儿再吃点。”
    “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顾明月接过肉丸子吃一口,“焕大哥这几天很忙吗,都没见他来过。”
    “忙得三天不着家了”,大伯娘一边指挥着下人装盘盛菜,一边说道:“做个什么木牛割麦,好几个县里的大地主都等着要,作工坊忙不过来便与他岳家一起做呢。”
    顾明月点点头,又说两句便提着竹篮子上山去了,等她带着大半篮子蒲公英回来时,只见新房址东面一片鞭炮的红碎衣。
    她没再过去,沿着池塘边往家走。
    “明月”,欧阳端正好走过梅林子,远远看见她便加快脚步,“又上山摘花去了?”
    “嗯”,顾明月笑道,“阿端,你这是打哪儿来啊?”
    回来后,这两三个月欧阳端都不怎么着家,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半下午才会回来。
    顾明月没怎么问过他,自从照康能够带领那兄弟几个训练,欧阳端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多起来。
    她不问便是不想阿端觉得她没拿他当家人,其实是想使唤他呢。
    心里吧,对早出晚归的欧阳端还是有那么点好奇的。
    欧阳端看起来心情很好,走近了把手里的一个装着沉甸甸东西的灰布包袱递给她,接过她手里的篮子,笑道:“我去了帝京,这是给你买的两个花球。”
    “你有什么好事儿啊”,顾明月笑看他一眼,蹲下身把包袱放在地上打开,果见里面是两个花球,一个彩色的一个黄色的,“开得真好,谢谢你。”
    “客气什么”,欧阳端显然心情很好,弯下腰帮她拿着一个花球,“回家吧,具体事情我过段时间就告诉你们。”
    “好吧”,顾明月好笑地摇摇头,也不追根究底,一手拿着包袱一手拿着花球和他说笑着往家里走去。
    站在一棵梅树边的香芽看着这一幕,眼中的黯然以及对顾明月的不喜点点漫出来。
    她决定晚上找顾明月明白地谈一谈,对阿端没有意思又有了未婚夫便不要总缠着他。
    两个月前香芽已经在村里买下一间没人住的空房子打点着住下了,先是靠着给村中妇人姑娘们治病,两个多月下来倒在十里八村传出了些名声,妇人们哪儿不舒服便都上门来请她治。
    因为是个女孩子比较细心,不少人家孩子生病了也找她。
    香芽凭着医技,倒是很快就在顾家村安定下来,没事的时候,她依旧爱去郑家找欧阳薇。
    今天郑勤从镇里回来看媳妇,捎了两条鲶鱼,欧阳薇便说回她家看看父亲,倒是没想到刚出梅林就看见自家笑得欢实的傻弟弟。
    欧阳薇还没见她家阿端笑得这么开心过,此时倒是也笑了,转眼看见香芽脸色不太好看,她免不了为弟弟解释一二:“我们当初之所以来顾叔家,正是因为顾叔想让阿端学会了功夫出门时能护着翩翩,他们两个便比较亲近些,你别介意。”
    香芽懂事知礼,为人大方,欧阳薇很想她能够和阿端走到一起,不过想起阿端面对人姑娘时总是一副不解风情的样子,她想得找个机会说说他了。
    香芽笑了笑:“小薇姐,我没什么介意的。”
    郑勤摸摸后脑勺,看妻子一眼,疑惑阿端不就是和明月说两句话吗,怎还当做什么大事给甄姑娘解释?
    果真像自家大哥说的,女人的心思不好猜,反正不和自家相关,他也别猜了。
    “别跟这儿站着”,郑勤一手提着鲶鱼一手扶住欧阳薇,“快家去,你这两天脚腕都开始发肿,站长时间不好。”
    …
    欧阳端到了顾家,就到后院拿起小锄头帮草莓甜瓜松土。
    后院只留着十几株甜瓜秧,别的前些日子顾明月已经让照康带人种到地里去了。
    留下的这些甜瓜秧因有足够的地方和肥力,一个个长势很旺,有两株藤蔓都已拖半米长。
    顾明月蹲在甜瓜秧旁边掰叉,决定下午把西红柿籽撒上。
    看到花房墙边又冒出一簇五六株小小的甜瓜苗,她笑了笑,定是撒籽那天灿儿丢到墙根边的。
    刚要拿小铲子铲走,顾明月顿了顿,起身去拿来个竹篮子,将甜瓜苗带着土块挖出来,又挖了些草莓。
    “阿端,这些你带到你家后院种上吧”,把竹篮子放到欧阳端旁边,“虽然结不了多少,以后想吃的时候方便。”
    “嗯”,欧阳端答应,“你怎么还没种西红柿?什么时候种,我来整地。”
    “下午种呢”,顾明月说道,“你没事就来帮忙吧,到时候我给你留二十颗苗,结的西红柿够你们吃到秋天了。”
    “好”,欧阳端半点不客气,脸上满是笑意。
    松过土,欧阳端又摇出井水把这些长势很好的小苗们浇了浇。
    前院。
    照玲和照夏采许多荠菜回家,顾氏便准备中午包饺子,正跟照云说让她去和面,就见欧阳端提着一个竹篮子从后院出来,笑道:“多日子不着家了,中午在这儿吃饺子,叫你爹也来。”
    自从欧阳家的房子盖好之后,欧阳端父子便搬出去住了,不过欧阳端每天都会来看看有什么需要他做的,欧阳山隔三差五也会送些东西过来。
    即使不在一处住着,情分却没有生疏。
    顾氏的话刚落,照夏便道:“夫人,刚才我和照玲回来,看见小薇姐和郑姑爷往东边去了。”
    “小薇现在回来可是客”,顾氏闻言笑道,“阿端还是回家招待你姐姐姐夫吧,晚上和你爹再来家里吃饭。”
    “嗯”,欧阳端点头,打声招呼便提着竹篮子走了。
    知道这孩子话少,顾氏也不介意。中午饺子包好,她盛出两大盘叫照兴和照顺给欧阳家送过去。
    两个壮实许多的小子高兴地接过盘子就去了。
    本来说几个小厮买来给顾熠做书童的,但县学不准带下人,照平照安现在的任务就是偶尔到县里给自家少爷送些吃用,平时都照顾着三老爷家的灿少爷。
    而照兴和照顺就在家里来回跑腿儿,传个话送个东西什么的。
    两人端着饺子盘出去,不过片刻就跑了回来,照顺手里还捧着一瓷盆红烧鱼块:“夫人,郑姑爷做的双喜楼里的招牌菜。”
    照兴笑道:“小薇姐给我两个一人一块,挺好吃。”
    “放这儿吧”,顾氏好笑,又拿筷子给他二人一人夹了一块,“饺子都盛出来了,你们快吃去。”
    “谢谢夫人”。
    照兴和照顺比起照平照安两个好吃些,礼貌却一点不少。
    …
    歇过午,顾明月刺绣大半个时辰,就叫上没事的丫鬟们去后院松土种西红柿。
    他们这边刚忙一会儿,欧阳端便过来了,后面还跟着欧阳薇小两口和香芽。
    十几个人洒一片儿西红柿种子很快,一刻钟左右就都弄好了。
    欧阳薇笑道:“翩翩,如果有多的,给我家分两株。”
    “好啊”,顾明月在井边洗手,“多着呢,大概四五天就能出苗了,到时我让照兴给你家送去十颗,开花时小薇姐别忘了让人来拿药水。”
    欧阳薇道好。
    上一年郑勤倒是吃过两颗小薇给他的红果子,好像小薇说那就是西红柿,此时便问道:“现在种的就是上一年你给我吃的那种红果子?”
    “是”,欧阳薇不好意思地瞪他一眼,给他的都是自己那份儿,当着一家人的面被他说起来,可要被照云那几人嘲笑了。
    果然不出欧阳薇所料,接下来他们夫妻二人就被她们好一通打趣,笑得她只得和郑勤说家里有事急忙地告辞。
    香芽犹豫片刻,什么都没说,也告辞回家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