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54章 救天子!护乘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先遣斥候侦察敌情,不多时,回报:十三里桥诸垒,空空如也。
    张方微愕:陷阱?另有埋伏?
    令:再探!左右十里,不可放过任一可疑处!
    一个时辰之后,汇总多路斥候回报,确定:没有埋伏。
    事实上,这是长沙王食髓知味,重施败成都王之故技也。
    兵力有限,乃回收蓄力,凭坚城,一拳击出,一战而胜,一战而定。
    尽量不纠缠,不相持,不打那种你来我往、没完没了的阵地战。
    就这样,张方不战而得洛阳城外围最后一道重要防线。
    就长沙王这个战术,卫将军同幕僚议论之时,曰:“对陆机,长沙可‘一战而定’;对张方,‘一战而胜’或不难,‘一战而定’,可就难了!”
    不过,这一回,何天没有给长沙王任何提醒、建议。
    次日,河间、长沙两军,正式交兵。
    长沙王再次故技重施,就像缑氏走牵秀那一次,再奉乘舆,出自西明门,列阵而西。
    张方是个西北土佬,从未来过京师,政治敏感度上头,比不得一直在洛阳混的牵秀,远远望见天子旗鼓,没像牵秀那样立即撤退,结果,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麾下兵士先慌了,阵脚松动,长沙军一发动进攻,即不待鸣金而自退。
    一退而溃,不可收拾,张方喝止不住,见长沙军汹涌而至,只好也调转马头,加鞭奔逃。
    河间军遂大败,死者五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一直退到十三里桥,往后张望,不见追兵,才算松一口气。
    长沙王眼中,张方已经重蹈陆机之覆辙,孤与河间之对决,已“一战而定”矣!
    因此,并未穷追——并未像追击成都军一直追到七里涧那样,追张方一直追到十三里桥;不然,十三里桥下的河流,亦可能“死者如积,水为之不流”。
    只有那样,才算“一战而定”。
    何天收到消息,摇摇头,“张方损失虽重,元气并未大伤,指望他就此遁去,难!长沙没抓住最好的一个机会,其后,欲不相持而不可得矣!”
    顿一顿,“还是骄傲了!松懈了!那个……飘了呀!”
    收拢败兵之后,张方召集会议。
    诸将皆心悸,长沙军的战力,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不堪呀?——一直是拿皇甫商来想象长沙王的。
    这都罢了,关键是,对方有天子在手,往后,这个仗,可咋打呀?
    开口说话的人的意见,基本上都是:
    “都督,儿郎们的心,都慌着,这个仗,没法子打!咱们……撤罢!”
    不说话的人,瞧表情,基本上,也都是同一个意思。
    张方不说话。
    良久,干笑一声,“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
    顿一顿,“长沙所恃者,惟天子耳!天子,天下人之天子也!长沙‘恃’得,我‘恃’不得?我就要长沙,在这上头,栽一个天大的跟斗——再也爬不起来!此所谓‘因败为成’也!”
    诸将相互以目:都督的话,很玄奥呀!
    “你们说的不错,”张方再干笑一声,“儿郎们的心,确实还慌着,一时半会儿的,确实还不好就再同长沙直接见仗——没干系!接下来,咱们打的,是不见仗的仗!”
    “不见仗的仗”?
    都督的话,愈来愈玄奥了呀!
    很快,大伙儿就明白了啥叫“不见仗的仗”?
    张方非但没有西撤,反而趁夜衔枚潜进,不过,不是奇袭,而是筑垒数重,自十三里桥到东距洛阳城七里地之间,几乎是一里地、一重垒。
    次日天明,斥候探知情形异样,即飞报长沙王。
    对张方没有立即西撤,长沙王略觉意外,但亦不甚以为意;对于张方之筑垒,长沙王的脑回路,亦略清奇:以为张方此举,以进为退,所筑之垒,为后撤时安靖后路之用,因为,亦不以为忧。
    但情报陆续有来,情形不大对劲:张方所筑之垒,皆高栅深沟,设备森严,不是草草而就,不像要撤退的样子呀?
    长沙王终于醒过神儿来。
    既如此,那就继续打罢!孤还是很有信心滴!
    乃引兵攻之。
    然而,攻守异势,仗就不太好打了——不克。
    只好再搬出天子来。
    其效如神——远远望见乘舆,垒中的河间军,立即开门撤退,而且走的慌里慌张,旗帜兵仗,扔的到处都是。
    长沙王略意外——毕竟不是野战,还以为你们多少能守一阵子呢!
    于是,再接再厉!
    接下来,每一次,情形皆仿佛——远远望见乘舆,垒中的河间军,立即开门撤退,而且走的慌里慌张,旗帜兵仗,扔的到处都是。
    如是,连拔数垒,直逼十三里桥。
    好!既如此,便一鼓作气,将河间小儿们统统赶下河去!那个……真正“一战而定”!
    正待发起最后的总攻击,阵后突然乱了起来。
    压阵的军校来报:阵后出现河间军——我军的后路被切断了!
    长沙王大吃一惊:孤中计了?!
    就在这时,对面的河间军,一片呐喊:
    “长沙王乂,挟持天子,罪不容赦!救天子!护乘舆!封郡侯!”
    呐喊声中,诸垒皆开,河间军潮水般涌了出来!
    数日之前,望见乘舆掉头就走的情形,已如烟云了!
    “乘舆”固然是妙药,但长沙王用的太过,以致对方出现了“抗药性”;另外,这几天,张方不间断的在军中做“长沙王乂,挟持天子,罪不容赦”的舆论,表示,俺们的神圣义务是“救天子、护乘舆”——想不想“封郡侯”?想的话,就干翻长沙,将天子“救”到俺们这边来!
    长沙军相当强悍,长沙王对兵士的号召力、凝聚力,也颇强,本来,即便被前后夹击,以少对多,也不是那么容易败乱的,但既有个“乘舆”在阵中,便必得以保卫乘舆不失为第一,如此,缚手缚脚,排兵布阵,大受影响,接战不久,阵型便见散乱,顾此而失彼,被河间军觑到了空子,一个猛插,中军和乘舆,反被隔开了!
    河间军欢声雷动,旗帜招展,插入的兵力愈来愈多,而长沙王的中军若不顾一切,硬往乘舆方向靠拢,就会被河间军彻底包围,失去突围的可能!
    负责护卫乘舆的校尉脑子很灵,眼见同中军汇合已不可能,即掉头而南,希望可以脱离战场,兜一个圈子,返回洛阳城。
    但张方苦心布置数日,就为此一时之功,岂容猎物走脱?早就伏下一支专门“救天子、护乘舆”的队伍,紧盯着着天子旗鼓,紧追不舍。
    乘舆护卫队被咬死,无法东折,只能一路向南,终于,前无去路——到洛水北岸了。
    追兵的带队将领名叫宗岱,大呼,“乘舆左右,皆为反逆,一个不留!”
    于是白刃交施,血溅天子衣裳!
    强弱异势,不多时,乘舆护卫队所剩无几,连那个校尉也战死了。
    宗岱纵马,驰近乘舆,向车里的皇帝伸出手去,狂笑,“郡侯吾有也!”
    话音未落,嘴还咧着,一支羽箭呼啸而至,直直插进他的口中!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