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新帝登基,后宫空虚,这人实在少得可怜,正好距离上次选秀已经过去了三年,太后被皇后一提醒,也觉得是时候了,便打算赶紧把选秀操办起来。
    可惜选秀不是一件小事,太后刚向内务府起了个头,转脸就被通报给皇上了。
    楚元熙一阵头疼,就不能消停会!
    好不容易赶紧忙完了手上的事,楚元熙来到慈寿宫,开门见山道,“听说母后有意为儿臣选妃?”
    “哀家正想和你说这事呢,你初登帝位,朝局难免不稳,正好借选秀的机会,多纳几家贵女入宫,一来拉拢世家,平衡各方势力,二来也能为皇室开支散叶,两全其美,岂不正好。”
    “谁跟您说朝局不稳的,”楚元熙听得这话,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我楚家的天下,还轮不到一群外人指手画脚!”
    “熙儿,何必如此,这联姻向来是……”
    “儿臣不想再听到惯例两个字,朕是天子,岂能与那些庸俗之辈混为一谈!”
    “干嘛说这么难听,”太后被楚元熙的话刺得难受,“罢了,你不想娶世家贵女,普通人家的女儿总可以了吧,你如今膝下只有两个皇子,实在是太单薄了,多纳几个好生养的进宫,也好多生几个皇嗣出来呀。”
    楚元熙不买账,“母后这是把朕的两个女儿直接忘了?儿臣现在有两儿两女,再加上一个未出世的孩子,谁敢说这是膝下子嗣单薄!”
    “熙儿,这几个孩子什么情况你自己不清楚吗,也就一个澈儿能顶用,万一他再出了什么事,你可就没……”
    “母后!”楚元熙怒声打断了太后的话,“澈儿可是您的亲孙子。”
    “这不是怕万一嘛,”太后看着儿子,声音也弱了下来,“这宫里的孩子本就不容易长大,为了社稷着想,也该多留几个男嗣。”
    楚元熙冷笑,“究其根本,还不是因为闲人太多了,人一多,就容易出事。”
    “正因如此,才要选秀,多挑几个品性好的入宫,”太后劝道,“这再说了,这选秀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三年一届,你可不要糊涂。”
    楚元熙见太后如此热衷于选秀之事,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母后这是忘了,父皇走了还不到百日呢!”
    太后不以为意,“所以时机才正好啊,民间有热孝嫁娶一说,你现在选秀,谁也说不了什么闲话。”
    这是闲话的问题吗,楚元熙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已是一片冷然,“母后,儿臣知道,父皇对您来说,或许不是个好丈夫,所以,您做什么儿臣都可以理解,但对儿臣来说,他是个很好的父亲,因此,这三年的孝儿臣是一定要守的,选秀,您就不要想了。”
    太后急了,“哪有皇帝守孝三年的,你这……”
    楚元熙直接起身,“儿臣这是在告知您,不是在和您商量。”
    走到门口又道,“母后要是实在闲得慌,可以多叫几个娘家的亲人进宫相陪,其它的,还是不要多想的好!”
    太后被儿子怼了一通,气得好几天没吃得下饭。皇后在凤仪宫等啊等,只等到了皇上下旨守孝三年的消息,心底倍感无力,真是什么希望都没了。
    至于某些在朝堂上请求陛下选秀的人,楚元熙估量了一下他们背后所站的势力,逮着机会就以对先帝不敬的罪名把人贬下去了,几次下来,谁也不敢提了。
    阿瑾在君心宫好吃好喝地养着胎,虽然陛下没提,但阿瑾还是让人把每日的膳食都换成素的了,小厨房里也不再有荤腥之物出现,不过因为阿瑾平日里就多用素菜,厨子们的手艺又很好,所以楚元熙半点也没察觉这其中的微妙差别。
    ——
    三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阿瑾平安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晋封皇贵妃,顺带一提,皇上说守孝三年是真的守孝,这三年没有召幸过任何嫔妃,包括阿瑾,这无疑是坐实了吴贤妃从前的猜测,倒是让她安分了不少。至于其他人,背地里到底急成什么样,谁也看不到。
    只有阿瑾知道,陛下这是把多余的精力统统都放到朝政上去了,如今京城的老牌世家,贬的贬,散的散,已经快要被压得抬不起头了。
    先帝时期权势正盛的梁国公,兵权被手下几个将领瓜分,而世子梁文钰作为百年难得一见的三元及第,彻底夺走了梁国公的光辉,现在又受到新帝重用,梁国公只能在朝中领了个元帅虚职彻底养老了。从前二皇子和周贵妃一脉的,更是连话都不敢大声说了。现在朝中,基本上找不到什么特别大的势力了。当然裴阁老作为三朝元老,孙女又是皇后,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只不过岁月不饶人,到底是年纪大了,等他一两年后退下去,儿子中没有特别出色的,皇后又不受宠,这裴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忍了三年,太后实在是不能再继续旁观下去了,亲自去御书房找了楚元熙,“熙儿,这回,你总该开始选秀了吧!”
    “儿臣现在又不缺儿子,何必纳妾。”楚元熙不慌不忙的回道。
    太后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儿子了,“熙儿你是疯了吗,身为皇帝,怎么能一直不选秀!”
    “史书上连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帝王都有呢,儿臣这样做,有什么奇怪的。”
    “那都是昏君才会干的事,熙儿,你是想被后世唾骂吗?”
    “母后言重了,只有无能的君王才会被后人指摘,儿臣这不是一直在努力做个有为的君主吗?”
    太后真是要气笑了,“说来说去,你就是为了那个女人吧,怕她难受?三年了,你居然三年不曾临幸过其它嫔妃,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楚元熙皱起了眉头,为什么一个个都不愿意相信他呢,“母后,儿臣是为父皇守孝了三年。”
    “到底是什么样,你自己心里清楚。”太后完全听不进去,“熙儿,都说一夜夫妻百日恩,你的心是铁做的吗?就忍心让她们独守空房?”
    楚元熙不为所动,“她们当初选择嫁入天家,就该想到会有深宫寂寥的一天。否则,一开始找个门当户对的权贵,不是正好举案齐眉了吗,还来淌这浑水做什么。”
    “你就一点都不可怜她们吗?”
    “可怜,父皇的后宫里,有的是什么事都没做就丢了性命的人,母后怎么不觉得她们可怜?母后若是没有别的事,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乐元,送太后回去。”
    太后就这样被“请”了出来,一路上都在生着气,“他现在眼中根本没有我这个亲娘了。”
    青姑姑温声道,“太后这说什么话,皇上一直对您尊敬着呢,”
    “这宫里,现在跟一潭死水一样,那个阿瑾,现在是瞧着没什么,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恃宠生骄,更不用说若是熙儿对她用情太深,她一旦出了意外,岂不是要伤心地跟着一起去了。自古以来,这独宠一人的皇帝没一个有好下场的,哀家怎么能见到这种事情发生。”
    阿瑾又被太后叫到了慈寿宫。
    太后也没有为难她,只是落座之后,就让其他人全部都退下了,偌大的宫殿里只有她们两个人。
    “太后是有什么话想和臣妾说?”
    “哀家一直都知道,你是个聪明人,如今皇贵妃的位份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太后盯着阿瑾,“可这宫里,光是聪明是不够的,还要识时务,三年了,熙儿只留宿你的君心宫,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代表什么?”
    “你已经是众矢之的了。”
    “臣妾不一直都是吗?”
    太后肃着脸,“哀家没有跟你开玩笑,你能防的了一个,还能防的了一群吗,若是其他人联手,众口铄金,熙儿还会一直相信你吗?”
    “为什么不会,”阿瑾直视太后,“臣妾也一直相信着陛下。”
    “贵妃,你非要如此吗,嫉恨善妒,女德都学到哪里去了。”
    “太后明鉴,臣妾从小只会跳舞,不曾学过这些。”
    太后压着火气,继续劝道,“男人的心都是不可捉摸的,你能得宠一辈子吗,与其将来墙倒众人推,还不如现在多找几个帮手,留条后路。”
    “后路?若是一开始臣妾可能还想过,现在嘛,谁都不要想分走陛下了。”阿瑾早就看清楚了自己的心,“太后难不成是为了选秀的事苦恼,那可真是抱歉了,臣妾可没有那么贤惠大度。”
    “贵妃,熙儿既然能移情别恋独宠于你,将来也是会喜欢上别人的。”
    “太后说笑了,陛下可没有移情过,她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思嫁进东宫,您应该很清楚才是。”
    “这世上的夫妻,哪有全都两情相悦的,还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地就过起了日子,她们是熙儿名正言顺的妻妾,本就应该举案齐眉。”太后见阿瑾不肯在选秀上松口,又说起了别的,“更不要说你当初还不是冲着熙儿太子身份,攀龙附凤被献上来的,又比她们好得了多少!”
    “太后教训的是,所以臣妾这不是一直在尽心尽力地争宠吗?”阿瑾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字不好我就去练,才情不够我就去学,陛下的心太冷我就把它捂热了,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本就应该的事。她们自己不曾用心,又怎么能怪陛下被别人勾走了呢。”
    太后气极,“那明珠呢,若说其它人对熙儿不够好,可明珠那孩子从小就对熙儿痴心一片,凭什么也要受到这样的待遇。”
    阿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起了别的话题,“太后,您可知天下读书人有多少吗?”
    “什么?”
    “您又知道每一届科举,中进士的有多少吗?”
    “你什么意思?”
    “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读,可县试、乡试、会试,最后能成功的,仅仅就只有凤毛麟角。付出,不一定能有回报的。”
    “那你怎么就有了回报!”
    “您不能因为一个寒门子弟好运中了头名状元,就否认了他的才学和那么多年的努力吧。臣妾只是,比大多数人幸运了一点。”
    “你能永远幸运下去吗!”太后气得口不择言,“若是熙儿突然出了意外呢,你没了靠山,还能这么嚣张!”
    阿瑾倒是没有动怒,平静道,“陛下若去了,臣妾就把三个孩子养到成年,再去殉了他。”
    太后觉得阿瑾这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十分可笑,“你舍得下孩子,舍得下这荣华富贵?”
    “儿孙自有儿孙福,既已成年,前程荣辱就该自己担着了,至于荣华富贵,”阿瑾笑了笑,看着自己的双手,“太后,您知道吗,臣妾小时候,跟着人牙子,常常吃不饱,饿得厉害了,草根树皮都是啃过的,后来进了将军府,饭是能吃饱了,可要学要练的东西也更多了。养人是要花钱的,若是无用,谁还会留着,可是就算拼了命去学,还是会常常出错,这个时候该怎么惩罚呢,打人怕伤着皮相,以后卖不出好价钱,所以教导的嬷嬷就找出了别的手段,比如又细又长的针扎下去,既能让人痛不欲生,又能不留任何伤疤。”阿瑾回忆着两辈子的往事,心思却越来越清明,“臣妾这一生,曾经跌入过泥泞,任人践踏,也曾高上云端,受人吹捧,什么都经历了。”
    “你这是卖惨?”
    “只是想告诉您,臣妾拿得起,也放的下。”
    阿瑾起身,很郑重道,“太后,如果您没能劝得了陛下,就想从臣妾这里下手,那只能对您说声抱歉了,臣妾绝对不可能让步的。”
    女官
    慈寿宫。
    太后找出了当年下聘时,先帝送给她的凤钗,抚摸着这钗,心头涌上无数的思绪。
    青姑姑见太后一直神不守舍的样子,有些担心,“您从昨日起就一直闷闷不乐,可是皇贵妃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
    太后却问道,“青儿,你有全心全意爱过一个人吗?”
    青姑姑一头雾水,“太后为何这么问?”
    “没什么,只是昨日见到她对熙儿信心满满的样子,有些感慨罢了。”太后昨日生过气后,静下心来,竟也冒出了些许羡慕,“世家联姻,只为两姓之好,哀家从小所见,夫妻之间无不是围绕着利益纠葛,真心是最不要紧的,贤妻美妾才是人之常情。当初嫁入天家,也只是盼着夫君能对嫡妻多尊重几分,多爱护几分。两心相许,哀家从不敢对先帝有此奢望。青儿你知道吗,昨日皇贵妃的眼中,没有半分惶恐,那是熙儿带给她的骄傲。”
    青姑姑察言观色,“太后这是打算不管了。”
    太后握紧了手中的凤钗,“她有句话说得对,儿孙自有儿孙福,罢了,这争宠的事,由她们自己去吧,哀家也不做这个恶人了。”
    皇后在凤仪宫等来等去,也没等到选秀的消息,太后那边半点动静也没有,“母后那天明明答应的好好的,怎么现在没音了?”
    听琴猜测,“会不会是皇上没同意。”
    “陛下疯了吗,三年了,整整三年,皇上没有踏入过凤仪宫半步!”
    “那别人也没有啊,这彤史一直是空着的,您不必如此生气。”
    “呵,这你也信,私下里陛下还不知道被那贱人狐媚成什么样呢,什么守孝,根本就是为了那个贱人弄出来的借口罢了!”
    “皇上怎会如此,娘娘您肯定是想多了。”
    皇后完全听不进别人的话,“你见过有几个人真的会三年孝期守满什么都不干的,正常人谁干得出这种事!”
    怎么没有,您的二舅舅当初就是自己跑庙里呆了三年,还博了一个孝子的美名。当然,这话听琴根本不敢说出口,否则,娘娘把气撒在她身上就不好了。
    “贱人,自从她来了,陛下就再没正眼瞧过本宫,凭什么,到底凭什么!”
    听琴躲在一边,看着皇后歇斯底里的样子,真的担心哪一天自家主子会彻底疯了。
    照月宫。
    吴贤妃无精打采地浇着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