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父皇就这么信任太子吗!”二皇子气恼地把酒杯摔在了桌子上,“太子本来就是一连半个月天天把自己关在书房,到底是画画还是做毛笔,还不是没有外人看见,我后面可都安排好了,只要一查,便是最后没什么铁证,照样能泼他一身脏水,结果呢,连个火星都没点起来,这引线就直接没了。”
    四皇子叹了口气,“谁会料到父皇会这么做呢。”
    二皇子越想火越大,“这条线埋了这么久,一直没动用,再加上人又是父皇亲自指派的,十几年了,好不容易才成了太子的心腹,我都没敢用他去办那些大事,只是换件寿礼,居然也能白白折了,气死我了!”
    “二哥不必动怒,来日方长,还有机会的。”
    “还有老三,平日里跟咱们哥俩好的,关键时刻也不吭声。”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跟他那母妃一样,一直就是个缩头乌龟,再说了,当时那情况,谁敢插嘴呀。”
    “说到底还是父皇偏心,但凡他露出一丁点的怀疑,母妃马上就能顺势把锅给扣下去,偏偏事情就成了这样。”
    四皇子也觉得可惜,“圣心难测嘛,早知道和陈阁老商量一下的,也好过现在这么尴尬。”
    “别跟我提那老狐狸,要不是他不肯替我谋划,总说着按兵不动,我会出此下策,浪费掉这么好的棋子吗?”二皇子听了,更生气了,一把抄起酒壶直接喝了。
    东宫书房。
    太子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到头来又成这样了是吗?”
    祁明也无言以对,“殿下,属下真的尽力了。”
    “父皇放手让孤自己去查,就出来这么一个结果,这么大的事,就是一个区区光禄寺卿全力谋划的,孤看起来就这么傻?”
    “那线索到他那就断了,人都自尽了,家里也搜遍了,就是找不到其它的了。”祁明忙道,“可以往好处想,至少证实了这术士的事和您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蓄意陷害。”
    太子把奏报拍在了桌子上,“这还要查证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有人故意栽赃,闹这一出不过是想让父皇对孤生出一点嫌隙罢了,孤要的是真正的幕后之人。”
    祁明低着头,“还用想吗,反正和二皇子脱不了干系,可是找不到其它证据,我也没办法。”
    太子真的很头疼,“为什么孤总遇到这种破事。”
    勤勉阁。
    太子忙了几天,终于又恢复正常,来陪阿瑾和儿子了。
    “澈儿是不是又胖了。”太子掂着手里的儿子。
    “这说明咱们澈儿壮实呀,这小子,可能吃了。”
    “噗。”澈儿吐出了一个小泡泡,好像在抗议两个人的话,没过一会,又直接睡着了,太子只能让人把儿子抱下去休息了。
    阿瑾见太子还有心事,问道,“寿礼之事,殿下可是查清了?”
    “查清了一半,孤在想其它办法。”太子烦恼地抿了一口茶。
    阿瑾看太子明显不想多说的样子,猜测事情是挖不到底了,也是,那么容易查出来,二皇子也不会蹦跶了这么久。
    阿瑾凑近了太子面无表情的脸,“那殿下怎么愁眉苦脸的,能查到一半也不错了呀。”
    “有吗?”太子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脸。
    “有啊,”阿瑾笑道,“皇上一点都没被小人蒙蔽,您的脸上该写满高兴才是。”
    “是啊,孤该高兴的。”太子眉头又皱了起来。
    阿瑾又把自己窝进了太子的怀里,“殿下,妾当时可怕极了,好好的礼物突然就被换了,还站出来那么个人,真是一片混乱,妾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还好陛下圣明。”
    太子顺手抱住了阿瑾,“是啊,真是没想到,他会背叛。”
    “那二皇子也是的,妾总觉得他话里有话,真讨厌。”
    “他一贯如此,父皇偏疼,自然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阿瑾抬头,“是吗,可妾看着,皇上也很喜欢您呀,寿礼的事一点都没怀疑呢。”
    “那是父皇信任孤罢了,平日里,他待孤可从没几句好话。”
    “这有什么,民间也是如此啊,都说百姓爱幺儿,长子继承家业,自然要严厉些,可这并不妨碍这份爱子之心呀。”
    太子无奈道,“照你这么说,也该年纪最小的五弟受宠才是。”
    阿瑾扁了扁嘴,“妾只是比喻一下而已嘛,五指还有长短,皇上偏心某个儿子也很正常呀。”
    太子摆正了阿瑾的脑袋,“你说这么多到底想干嘛?”
    阿瑾很认真地道,“就是觉得您可以和皇上多亲近亲近。”
    太子点着阿瑾的脑袋,“父皇素来待孤严厉得很,再加上孤与父皇时常政见不合,亲近,去找骂吗?”
    “那殿下是愿意被皇上骂,还是愿意看着二皇子继续承欢膝下?”
    “嗯?”
    “殿下有没有听过爱之深责之切?”
    “你不会是想说父皇喜爱孤吧,你这脑袋里成天都在乱想什么?”
    “怎么就是乱想了,都说二皇子受宠,可为何他从不掌权?殿下,这些年,皇上真的有为他委屈过您吗?”
    “这……”
    太子一整晚都没有睡,因为他仔细回忆这些年和父皇的点点滴滴,发现父皇虽然一直很偏爱老二,却好像真的从来没有打压过他,朝堂上所受的阻力,也都是来自那些站队的大臣。
    父皇好像真的,从来没有刻意委屈过他这个太子。
    太子一夜没睡,还是早早地走了。
    阿瑾在他起身时就醒了,继续闭着眼,人走了,又睁看眼看着帐顶。
    殿下他,该有所动作了吧,试探着靠近,会有惊喜的。
    皇上偏心二皇子吗?当然偏心。可皇上偏爱太子吗?当然也是偏爱的。因为皇上从来都没动过换储君的心思。
    殿下是嫡长子,生来就担着责任,所以要严加教导,什么都得比旁人优秀,过分求全责备,在某些人看来就是不被喜欢了。二皇子是最受宠的周贵妃所出,子凭母贵,所以皇上会偏疼一些,但也只限于此了,只要殿下一直好好的,天子之位他是绝对摸不到边的。
    上辈子,二皇子想要毒害太子殿下,却被皇上提前发现了。为了太子,皇上狠心秘密地亲手送走了这个自己一直偏心着的儿子,没两年,自己也忧思成疾去了,阿瑾觉得,皇上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定是非常痛苦的,可他还是做了。
    皇上驾崩的那一晚,和殿下说了很多话。阿瑾不知道究竟说了什么,只知道殿下回来后,整整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一句话也不说,吓坏了东宫众人。太子妃甚至还请来一个“大师”给殿下驱邪,当然,最后被殿下怒斥一顿,又消停了。
    那也是她第一次看到殿下流泪,平日里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那时候却哭得像个孩子一样。无意碰到这一幕的阿瑾想不通,为什么殿下马上就要当上皇帝了,天下至尊,再不用担惊受怕,周围的人明面上暗地里都在高兴,他却那样难过。
    可后来,经历的、知道的事情多了,阿瑾明白了,其实殿下一直都盼着父亲的喜欢,也一直都羡慕着二皇子的,羡慕他总能得到皇上的夸奖,羡慕他学艺不精皇上却从不逼迫,羡慕他样样不如自己却总有大臣支持。
    最后,他知道了一切,终于体会到了这份父爱,却又马上失去了。
    阿瑾又满意地闭上了眼,这一世,殿下会少些遗憾吧。二皇子能和殿下分庭抗礼,其实不过是朝臣揣测皇上心意,又为了自身的势力刻意站队罢了。
    若是殿下虚心求教,皇上肯定是愿意教的,政见不合又怎么样,见面自有三分情。况且只要父子两人相处的时间多了,自然就会显得二皇子受冷落了。这朝堂,可从来都不缺少墙头草,很多阻力也会随之化解的。
    风向变了
    御书房。
    周贵妃又带着点心过来了,杨公公僵笑着脸出来了,“贵妃娘娘,皇上正忙着呢,您还是先回去吧。”
    周贵妃听着里面的争执声,笑容不变地把手中的食盒递过去,“陛下没空就算了,那这些点心就劳烦杨公公了。”
    “是,老奴得空就给陛下呈上去。”杨公公客气地拿过了食盒。
    周贵妃得体的回头了,面色却扭曲了起来,又是太子!
    晚上,周贵妃准备好了一桌的好菜,等着皇上。
    一个小宫女畏畏缩缩地进来了,颤声道,“娘娘。”
    周贵妃心中有数,“说吧,陛下是不是又不来了。”
    小宫女低着头,“杨公公说陛下和太子要秉烛夜谈,就不过来了。”
    周贵妃一把将面前的碗筷扫到了地上,“这个小兔崽子,竟没想到还有这本事!”
    周贵妃真是要气得发疯了,前段时间,太子突然一反常态,频频找皇上商讨政务,上朝的时候也总是与皇上抬杠,结果自然是屡遭斥责,原本他们还幸灾乐祸,觉得太子昏了头。
    可时间一久,事情就不对味儿了。
    从前,陛下总是在她的宫里流连,儿子也总能见着皇上,讨他欢心,现在呢,皇上没事就和太子在一起,御书房里隔三差五传出发怒的咆哮声,可太子却半点没见着责罚,反而势力越发稳固了。
    ——
    太子挖出了自己埋了许多年的酒,心情很好地拉着阿瑾一起喝了起来。
    “阿瑾,我很高兴。”太子已经有些醉了。
    “殿下。”阿瑾看着太子红扑扑的脸,觉得这样的他很可爱。
    “真的,”太子晃着酒杯,“你说得对,与其看着老二承欢膝下,不如我去挨骂。我以前从不知道,父皇原来对我这么关注,很多事他都一清二楚。我为某件事据理力争,他会生气,会责骂我,可夜深露重,他也会记得让我穿件披风再走,这些日子,我真的看到了,原来我在他心里也是有分量的。”
    阿瑾大胆地拍了拍太子的头,“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怎么说您也是他的儿子,殿下想一想澈儿,不是一样的吗。”
    “对,一样的,那也是我亲爹呢。”太子的眼神有些迷蒙了。
    阿瑾看着太子的笑容,心情也很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天家父子也是一样的,这个相处的时间多了,其他的,自然就少了。
    朝中的风向变得很快,二皇子每天上朝都觉得很煎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前他在朝堂上不说一呼百应,可到底能和太子争上一争。现在呢,一些墙头草直接倒向了另一边,几个城府深的也直接变中立了。父皇更是没事就和太子针锋相对,两人常常在朝上就能吵起来,看起来是对太子很不满,可你倒是做出些实际行动来呀,吵完了事情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太子是半点影响都没有,两人下朝又凑到一起喝茶下棋去了,这算个什么事。
    少了二皇子一天到晚的找麻烦,太子也空闲了许多,政务一般都和皇上去探讨了,剩下的时间多数都用来陪阿瑾了,有时候还会把公事搬到勤勉阁来处理。
    阿瑾见太子仍然在看奏折,顺手倒了杯茶过去,又给他捏了捏肩,余光看到太子手上的奏折,任元承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阿瑾的目光,“殿下,在看什么?”
    “洹州爆发了洪水,虽说有朝廷赈灾,现在局面也稳定下来了,可流亡的百姓日子还是很不好过,有个官员写了这本奏折,提了不少灾后富民之法,不过都是些小道,其他人都看不上,也不打算再往上递,孤倒是觉得这些方法还挺有意思的。”
    阿瑾抽过了太子手中的奏折,读了起来,太子虽有些惊讶,却也没阻止。
    “殿下,妾倒是觉得这位任大人是个务实之人,他写的这些办法,可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打算的。”
    “可都是些商贾、奇巧之术,难登大雅之堂,孤也一直很犹豫,此人无甚背景,若是举荐只怕生事。”
    可他有能力啊,虽是出身寒微,可学识却十分扎实,尤其是早年游学,见识了太多民生百态,现在只是区区地方官,以后还会成为殿下的内阁首辅,真正的肱股之臣。
    “能让灾民日子赶快好起来就行了,管他用什么办法。”
    “你倒是很赞同。”
    “妾自小长在民间,见惯了市井生活,所想自然和朝堂上操心天下大事的那些大臣们不一样,平民百姓啊,所在乎的,无非就是那一文两文,日子能过下去就是好的。”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