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4章 龙华道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龙华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龙华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龙华山。登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龙华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c,夏季最高气温27c,冬季最低气温-22c,最长无雨期40天。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1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
    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龙华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而垂直分布,景区森林覆盖率为84.7%,植被覆盖率达93.0%,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1805种,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
    龙华山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有鱼类24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鸟类176种、兽类54种。主要有红嘴相思鸟、棕噪鹛、白鹇、短尾猴、梅花鹿、野山羊、黑麂、苏门羚、云豹等珍禽异兽。
    地下埋藏着多种矿物,大量的石灰岩、花岗岩、瓷土、石英岩,蛇纹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铜、钼、钨、锑、铍、铅、铌、钽、铀等有色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物,还有膨润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
    自古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龙华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
    龙华山脚下,玉真子的师叔、师父、师伯等人早已整理衣冠等候多时,都是穿着杏黄道袍修行了不知多少年月的老道士,他们身上虚幻灵气缥缈,自有一股仙风意境,修为道行比玉真子玉灵子等人深厚得多,但是当他们看见一个谪仙一样的白衣少年出现的时候,还是齐齐的三拜首,玉真子的大师伯领头道,“祖师前辈驾临龙华,晚辈等人不胜荣幸!”
    青云子微微一笑,“诸位道友,免礼,请起。”老道士又说:“请祖师移驾龙华宫!”
    于是,青云子和众多修行有成的老道士们一起向龙华道观走去,沿途风景实在是天下一绝,当之无愧的视觉盛宴,感叹造化的鬼斧神工神秘莫测,道韵玄妙,令人沉醉……
    对本书中龙华山的景物描写即黄山,因为现代流行“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