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9章 道教武当山真武大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上老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神仙,民间传说和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太上老君位列三清,是道教最重要的尊神之一。
    太上老君,又称太清道德天尊,据道经《云笈七签》记载:“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炁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常常显化人间。道教认为老子也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因此老子也被奉为道教的道祖。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身。
    根据《吕祖全书》之《仙派源流》记载:“大道之传,始於太上老君,而盛於吕祖。溯其源,少阳帝君得到老君之传也。两传而得吕祖云。
    盖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云。钟离祖传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传海蟾帝君刘成宗;又传重阳帝君王德威”。这也是全真派的北五祖传承谱系。
    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教派,自黄帝问道广成子以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道教真正作为一种宗教乃是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天师道之后。
    幼年的张道陵祖师聪慧过人,熟读各种经典,对玄学非常痴迷。
    汉明帝永平二年,张道陵官拜江州令。后见到官场黑暗,便决定辞官入道,隐居洛阳北邙山中。后来南下到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修道。
    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又转到蜀地鹤鸣山修炼,太上老君降临时间,梦中点化张道陵天师,授以他“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等。
    得到太上老君亲授的张道陵,降服了祸害一方的六大魔王,并且教化蜀地民众,护佑众生。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张道陵祖师将经箓、宝剑及天师印交付其子之后,与弟子王长、赵升白日飞升。
    武当山是道教的名山,古有“太岳”、“玄岳”之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在武当山的天柱峰顶有一座鎏金神殿,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神像,神像的形象威武不凡,身披金锁甲胄,执剑赤足,身旁有龟蛇二将。
    真武大帝是道教重要的神祗,全称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在民间的称呼为“真武荡魔大帝”,有时也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等。
    他与天蓬元帅、天猷元帅和翊圣元帅构成了道教的神仙团体北极四圣,北极四圣共同护佑北极紫薇大帝。
    他们的职责是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紫薇大帝在道教的地位极高,位列四御之首,仅次于道教最高神三清天尊。
    紫微大帝的职责是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同时也役使雷电鬼神。
    真武大帝同时还是道教的战神,道教有战神信仰,其中有一支是以雷部神将为主的道教战神谱系,具有极强的战神信仰。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是上古神话传说中四大灵兽之一,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灵最初是源自于古时的星宿崇拜,古人把天空可见的星分为二十八星宿,每七个星宿在一方位,组成四种动物形象,称为“四象”。
    后来道教将他神格化为真武大帝,真武大帝被称为统御北方之地的北方之神,因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也被称为水神。
    他的神仙形象按照道教典籍《道门通教必用集》的描述为:“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
    本来应该叫玄武大帝的,为何现在都以真武大帝称呼呢?
    原来到了宋朝时期,道教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真武大帝的信仰也在民间和官方流行,由于宋真宗赵恒曾经叫过“玄休”这个名字,因此“玄”这个字不允许被使用,变成了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坐镇武当山,“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这里的“真武”指的就是真武大帝。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