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1章 道法博大精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若有过,司命辄夺算,算尽夺纪,纪尽则身死;有功德,司命辄与算,算得与纪,纪得则身不死,长生矣。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
    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
    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
    ……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