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73章鄱阳!鄱阳!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73章鄱阳!鄱阳!3
    两名武士一下子把张道子扑到在地,狠狠地抓住手脚,便要拖出去。
    张道子吓得大喊,“朱元璋,为何恩将仇报,难道忘了昔日黄家寨收留之恩?”
    朱元璋挥手,那两名武士便停了下来。
    “念在昔日情分之上,且不杀你,只是你妖言惑众,乱我军心,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削去双耳,赶出我大营!”朱元璋喝道。
    那些武士如同虎狼一般,把张道子摁住,两刀下去,便削掉了双耳,然后他的屁股上被踹了一脚,连滚带爬地出了船舱。
    张道子又羞又怕,不敢再啰嗦半句,径直往自己那只小船跑去。
    上得小船,他对等候的那随从低声道,“回去,快回去!”
    张鱼儿见小船渐渐远去,放声大笑,“那老儿,我说吴王殿下不会见你,你一定要见,这番失去了双耳,你满意了吧……哈哈哈!”
    张道子此时逃命心切,哪里去管别人耻笑,只顾催促赶快划船,直到划出三五里路,心中方才放下心来,一抹自己的脸庞,全是鲜血。
    “朱元璋你个王八蛋,忘恩负义的东西!”他望着远方水寨骂道,“你会后悔的!”
    再说那水寨之中的大船上,待张道子走后,那“朱元璋”大笑数声,把脸上的粉彩抹了下来,道,“如果有一天我落魄潦倒,倒是可以考虑到梨园谋生了!”
    原来是百里濯缨。
    百里濯缨善于模仿各种声音,也能够模仿别人的声音,只要他听到过的,模仿出来便能以假乱真。
    这一次,他把那张道子抓回来之后,立马让那个叫“白玉霜”的兄弟来给他化妆。
    那“白玉霜”曾经在梨园混过,精通各种装扮技巧,经过他的处理,百里濯缨便有了几分朱元璋的样子。
    但是,要骗过张道子还是不易。
    于是,百里濯缨让人把船舱中的灯火调暗,在黯淡的灯光下,些许破绽便不易被发现了。
    张道子听到“朱元璋”的声音,便已经认定眼前就是朱元璋,没有仔细去留意,只看了个轮廓,见是记忆中的模样,哪里还会起疑心?
    也好在这张道子和朱元璋还是多年前见过,那时的朱元璋流浪乞食,在张家寨和张道子相见,张道子见他骨骼清奇,言谈颇有独到之处,便把朱元璋收留下来,施舍了半月饭食。
    只是后来朱元璋觉得张道子目光短浅,不足共事,才借故离开。
    后来张道子投靠了陈友谅,在陈友谅麾下做了谋士,他视颇高,但是一直没有建树。
    此番,见陈友谅有收拢朱元璋之意,心说机会到了,便毛遂自荐要来说服朱元璋倒戈。
    张道子自谓于朱元璋有收留之恩,殊不知朱元璋为人薄凉,莫说他只不过是施舍了半个月的饭食,便是救过朱元璋的命,若是对朱元璋无益,朱元璋也未必会理会他。
    更何况,他遇到了假的朱元璋。
    于是,他兴致勃勃而来,被削去双耳而归。
    百里濯缨做这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阻止陈友谅和朱元璋忽然化敌为友一致对付定河军。
    再说张道子气急败坏地回到陈友谅大营中,对陈友谅哭诉朱元璋的嚣张,并建议陈友谅整顿大军先攻朱元璋,再攻定河军。
    这张道子也是个小人,为了个人恩仇,也不顾究竟是先打定河军好还是先打朱元璋好,只管找出些理由,把矛头往朱元璋身上引,
    陈友谅本来是个好大喜功之人,见自己派出的使者被削去耳朵,也是勃然大怒,下令三军,准备进军。
    便在陈友谅准备进军的时候,忽然斥候来报,抓住两名敌人,说是要见陈友谅。
    此时的陈友谅正在气头上,一挥手,让张道子全权处理。
    张道子心中的兴奋无以言表,没想到报仇的机会来得如此之快,当即恭恭敬敬地施礼答应了。
    然后,他让人把那两名敌人待到自己的船上。
    “先削去双耳,再来说话!”不待来人说话,武士们已经把两人扑到在地,用锋利的短刀削去耳朵。
    “说,什么事?”张道子问道。
    “吴王殿下的意思,吴王和汉王本是故交,何必争个你死我活,反而让他人得了渔翁之利?不若贵我两方联手,化干戈为玉帛,方是美谈一桩……”
    妈的,我去谈的时候削了我的双耳,还险些杀了我,此时想化干戈为玉帛了?我化你妈的大头鬼去!
    张道子想想,只削去耳朵实在不解恨,便下令再削去鼻子。
    又两刀下去,两个鼻子落地。
    可怜朱元璋派出的这两位使者,连话都不曾说完,便失去了耳鼻。
    “两位,还有何话可说?”张道子坐在太师椅上,悠悠然地问道。
    刚刚来到对方的大营,便受到如此待遇,剩下的话说与不说,有有何区别?
    一名使者知道保命重要,当下道,“已无话可说!”
    张道子冷笑道,“你们没有话说,我却有话要说,回去告诉朱元璋那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待他被缚于我天军帐下之时,张某一定建言将他千刀万剐!”
    停了停,他接着说道,“你们把我的原话转告朱元璋那小人!”
    两名使者只好答应。
    张道子道,“你们两个虽然跟错了人,但还算有些头脑,今日权且放过你们,你们滚蛋吧!”
    随从将两人打出。
    那两个人去得远了,张道子的喜悦之情慢慢变淡,忽然想起一事,心中暗道,“坏了!”
    自己日前去见朱元璋,被他削去双耳,此番他为何会派人来?
    莫非自己被人骗了?
    还有,那一夜在“朱元璋”的船舱中,只见那烛火摇曳,昏暗无光,看不太清,其实自己自始至终都不曾正眼仔细看那朱元璋……
    他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张道子用手抚头。
    “张先生你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么?”身边的随从问道。
    张道子心中转了几转,要想搞清自己那一夜见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朱元璋。
    但随即他打了个激灵。
    如果不是,会怎么样?
    他仿佛看到了陈友谅那阴恻恻的目光……心中不寒而栗,只要陈友谅的眉头一动,便可以叫他人头落地啊!
    一个声音在张道子的心底说,不能问,不能问,就这样吧……那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巨大的轰鸣。
    “张先生,你没事吧?”那随从用手在张道子的眼前晃了晃,问道。
    张道子从沉思中惊醒,阴森森地说道,“当然有事,刚才那两个人中,有一个留长须的,居然对我皇出言不逊,你带人去追,就地斩杀,人头让他的同伴带回去给朱元璋!”
    那随从迟疑了一下,“他出言不逊了吗,我怎么不曾听见?”
    张道子目光在那随从的联手一扫,森然道,“莫非你和他认识,想要替他掩饰么?”
    那随从吓得赶紧跪下,“张先生明鉴,小人和他素不相识,素不相识啊!”
    “那还不快去!”
    那随从赶紧招呼了十来个人,划一条快船,追了上去。
    做完这些,张道子往太师椅的靠背上靠去,仿佛大病了一场一般。
    第二日,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常遇春等几人来见百里濯缨和楚映雪。
    双方分宾主坐下。
    朱元璋的态度异常坚决,要竭尽全力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决一死战,刘伯温则从天时、地利、人和分析了己方之优势和陈友谅的劣势。
    “善恶有报,这陈友谅作恶太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将士同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刘伯温从容地说道。
    百里濯缨笑笑,悠然道,“这仗,其实也可以不打!”
    朱元璋吃了一惊,手一抖,茶杯中的茶水便溅出少许。
    刘伯温也不解地看着百里濯缨。
    常遇春眉头微微皱起,不知百里濯缨何出此言。
    楚映雪和贺劲松、刘鱼儿也不解百里濯缨为何这样说。
    百里濯缨笑道,“刘先生刚才说了,善恶有报,若是报应来得及时,那陈友谅忽然暴病而亡,我们岂不是就不用打仗了?”
    楚映雪口中的一口茶便忽地喷了出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