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61章远方来客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楚映雪“唰”的一声拔出战刀,跃到中央,“师弟,我来助你!”
    那边常遇春见了,哪里肯让赵斐然以一敌二,当下拔出随身佩刀,拦住楚映雪,“楚兄,好久不曾切磋了,今日我来领教楚兄的刀法!”
    常遇春擅长的是枪法,上阵冲锋陷阵勇猛无敌,但近身格斗却不是他的长项。楚映雪若是要下狠手,三招之内便可以让他落败。
    但楚映雪念及当年在汉水之畔并肩抗敌的往事,不肯便下狠手。
    而赵斐然为了制服百里濯缨,使出的都是最狠辣的招式。
    徐满楼、白熊等人想要帮忙,但现在是高手相争,他们哪里插得上手。
    百里濯缨险象环生。
    赵斐然刀锋忽然一个迂回,由刺改挑,自下而上,寒意直扑百里濯缨的小腹。
    百里濯缨若是用剑去挡,则露出上山的空挡,便会被赵斐然制住咽喉。
    两人的视线一触。
    赵斐然的眼中带着一丝得色,他终于可以制服百里濯缨了,虽然他不会杀了百里濯缨,但制服了他,重新再谈就掌握了主动权。
    百里濯缨的眼中也有一丝得色。
    这一丝得色让赵斐然感到惊奇,莫非一个人在被对方制住的时候,还会感到如此开心和得意?
    但随即他便明白,他把百里濯缨想简单了。
    百里濯缨居然不去挡已经掠向自己小腹的刀刃,白羽宝剑径直收回,往身手刺去。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往后看,剑刃却向后刺去。
    一声惊叫传来。
    赵斐然往百里濯缨的身后看去,百里濯缨的剑锋压在了朱元璋的脖子上。
    再往前刺,便要血溅五步,但百里濯缨把分寸掌握得极好,剑锋刚好压在朱元璋的脖子上,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赵斐然赶紧收了刀,同时对百里濯缨喝道,“我已经放手了,你快放手!”
    百里濯缨站稳了,慢悠悠地道,“放手?那倒不必!”
    楚映雪和常遇春见百里濯缨制住了朱元璋,也停止了打斗。
    “刘先生,你现在还有何话可说?”百里濯缨淡淡地道,“我和楚师兄在一起,还想要战胜我们的人也不是没有过,可惜现如今他坟上已经荒草萋萋了。”
    百里濯缨说的是李湘流和章泽世。
    刘伯温叹了口气,站了起来,并排站在朱元璋的身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某误了吴王大事了,事到如今,无话可说,惟愿陪吴王同死!”
    常遇春抛掉短刀,站在朱元璋的另一边,“也罢,也罢,不就是个死么!”
    百里濯缨看着赵斐然,“你怎么说?”
    赵斐然慢慢收回刀,道,“愧对吴王信任,若是吴王今日不测,赵某愿意一同赴死。”
    毕竟百里濯缨的剑还压在朱元璋的脖子上,他不敢坚持,掷刀于地。
    百里濯缨森然道,“我只留下吴王殿下,和你们其余三位无关!”
    常遇春道,“吴王殿下待我如同兄弟,你要杀吴王,常遇春愿意同死,这就如同我和你师兄弟情深,若是吴王要杀你,我也陪你同死。”
    百里濯缨沉声道,“今日之事,乃是为公,恕我不能两全了!”
    他示意了一下,白熊立马带着十余名亲兵把朱元璋等人绑了起来。
    “去收拾一个干净的帐篷,待会儿送吴王殿过去。”百里濯缨道。
    他又抚摸着白羽,然后把白羽交给白熊,“此剑锋利无匹,稍后便请吴王殿下用此剑自裁,以减少苦痛!”
    楚映雪看向百里濯缨,似乎心有不忍,但百里濯缨恍如不见。
    白熊推着朱元璋和赵斐然往帐篷外走去。
    百里濯缨伸手要拦住常遇春,但常遇春只看了百里濯缨一眼,也转身跟在朱元璋后面往外走去。
    只有刘伯温叹了口气,道,“果然是枭雄的做派,百里濯缨,我看轻你了,也看错你了!”
    说罢,他转身跟着常遇春身后,大踏步往外便走。
    百里濯缨是真想杀朱元璋,倒不是因为他隐瞒身份冒犯了百里濯缨,而是百里濯缨看到他的面相极度不喜。
    百里濯缨第一眼看到此人,按照师父海树教他的相面术,这人“印堂狭窄”,人心胸不会开阔,眉毛距离相近,眉骨又格外凸出,多为忘恩负义、六亲不认之人,这种人极其狭隘自私的,特别是这人的眼睛,眼梢吊起,眼神深不可测,是恩将仇报之险恶面相。
    这种眼神的“凶”是不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时间他都不露声色,但偶尔精光一闪,就给人一种惧怕的感觉。
    俗话说“相由心生”,百里濯缨心中纳闷,一个随从怎么会有这种相貌。
    待看到赵斐然亦步亦趋,保护的重点显然不是刘伯温,而是另一个随从,百里濯缨心中便了然了。
    在集庆,地位在刘伯温之上的,除了吴王朱元璋,还能有谁?
    所以,他故意安排白熊和贺劲松借比武挑事,要让朱元璋自己露出本来面目。
    其实,和朱元璋合作,消灭陈友谅,在短时间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除去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只怕就会过河拆桥了,而且,朱元璋一定比陈友谅难对付。
    这便是百里濯缨要杀朱元璋的真正原因。
    刘伯温精于算计,只想到百里濯缨一定想要找陈友谅报仇,却没想到百里濯缨年纪轻轻便想到了这么多,居然能超越个人仇恨作出最己方最有利的决断。
    有今日之难,也是刘伯温大意所致。
    朱元璋走到了大帐门口,忽然站住了。
    “大丈夫死则死耳,何足惧哉?”他沉声道,“但是,死前我想见朋友一面!”
    “吴王殿下想要见谁?”百里濯缨问道。
    朱元璋转过身来,看着百里濯缨,说出了四个字。
    “司马秀璎!”
    对于军中大事,百里濯缨和楚映雪一般不会和秀璎通气,一则秀璎并不关心,二则秀璎虽然聪明,但对打仗基本一窍不通,也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
    所以,朱元璋来访,秀璎并不知晓。
    此时,朱元璋忽然提出要见秀璎,百里濯缨还是感到非常惊讶。
    他不明白,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秀璎这个人,而且提出要见秀璎。
    但是,要杀朱元璋,对百里濯缨来说,也感到些许歉意,他要见秀璎,或许过去曾经相识,倒也不算特别过分。
    百里濯缨示意白熊把朱元璋押到一边,并对身边一个亲兵耳语了两句,那亲兵便去了。
    “吴王殿下,我答应你了,但是秀璎师妹愿不愿见你,就不是我的事了!”
    “这个自然!”朱元璋坐了下来。
    虽然百里濯缨对朱元璋很不喜欢,但见他在死亡面前坦坦荡荡,毫不害怕,倒也是大丈夫的风范,心中也有几分敬佩。
    他知道朱元璋武艺平平,刘伯温更是一介书生,当下让白熊把二人的绳索解开,只是赵斐然和常遇春的绳索依然捆着。
    不多时,便听见大帐门口传来一声银铃般的声音,“朱大哥来了为何不早早告诉我?”
    门帘掀开,秀璎笑着走了过来。
    朱元璋起身,冲秀璎抱拳道,“司马姑娘,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吧!”
    秀璎抱拳还礼,“谢朱大哥关心,我好得很呢!”
    秀璎瞥见赵斐然和常遇春被捆着,脸上现出一抹惊讶的神色,冲着百里濯缨和楚映雪道,“百里师兄,楚师兄,怎么还捆着两个人,他们是干什么的?”
    百里濯缨和楚映雪对视了一眼,眼中有一丝苦笑,这秀璎居然真的认识朱元璋,要是她再为朱元璋求情,就不好办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