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46章黄金宝藏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百里濯缨不再和他啰嗦,拖着他往回走。
    走到一门火炮便,百里濯缨直接把他扔在炮筒上。
    李细荣身子一滑,差点跌了下去,还好他及时抱住了炮筒,身子悬在炮口前。
    莫小稚明白了百里濯缨的意图,低声骂道,“你比老娘还狠!”
    说罢,她点燃引线。
    李细荣忽然明白了这一男一女准备干什么。
    “你么这帮强盗……”他颤巍巍地沿着炮筒想要往回爬,但是哪里来得及?
    一声巨响,火炮吐出一团红色的火焰,带着李细荣罪恶的灵魂,飞到了大海深处。
    再看四周海面,已经没有一艘海盗船了。
    百里濯缨从腰间摸出酒葫芦,慢慢的啜饮了一口,“给我们送行的仪式结束了,我们可以放心走啦!”
    “你在兰芳岛的山顶,留下几个活口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今日?”莫小稚走过来,问道。
    百里濯缨点点头。
    “我当时还以为你忽然发了慈悲呢!”莫小稚扁扁嘴。
    百里濯缨淡淡地道,“慈悲?我对这中恶贯满盈的人从来没有慈悲,我只负责把他们送到阎王爷那里去,让阎王爷对他们慈悲吧!”
    他举起酒葫芦,递给莫小稚。
    莫小稚也不客气,接过来便“咕嘟咕嘟”地饮了两大口,然后把酒葫芦抛给百里濯缨。
    百里濯缨接过,接着说,“兰芳的老酋长对我们不错,若再多待些日子,没准儿把他女儿嫁给我呢!”
    莫小稚想起了酋长那个肤色黝黑、只穿着裤子露出上身的女儿,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
    “酋长对海宁寺也一直很照顾,这一伙椰林岛的海盗把他们害苦了,让他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我早就想把这些海盗都杀了!”
    百里濯缨的目光眺望着远方,可惜,兰芳岛已经看不到了。
    “从此后,酋长和兰芳的渔民不用担心海盗了。”他淡淡地说。
    此后,三艘大船一路向前,再没有遇到麻烦。
    二十多天后,天气越来越凉,已经可以看到陆地了。
    但莫小稚并不登录,只是从大船上放下几艘小艇,让水手划了,到岸边去补充些清水和食物,完毕后继续北上。
    再往北去,天气越冷,和兰芳的气候简直判若水火。
    行了一个多月,百里濯缨一算,居然已经是春节了,便把船抛锚,在船上备些酒食,和水手们饮了一夜的酒,
    期间,百里濯缨走上甲板,看到岸上的烟花升起,在空中炸开,散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来,不禁想起弱水之畔,师父此时一定和楚映雪、秀璎他们在一起,也会想起自己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吧。
    莫小稚也走了出来,倚在栏杆上往北眺望。
    “这么多年了,过春节我还没有和妹妹分开过呢!”莫小稚淡淡地说,“也是为了你,否则谁愿意跑这么远啊!”
    百里濯缨点头称谢。
    离开兰芳之后,莫小稚果然就冷淡得多了,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
    或者,那只是一个梦而已。
    百里濯缨便这样在海上度过了这个春节。
    两个月后,大船回到了蓬莱。
    百里濯缨一到蓬莱岛,便写了一封信,让莫小稚安排人送到弱水之畔。
    他自己还不能离开,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黄金塑像被拉到了岸上,这是一尊两人高的巨大的塑像,除了被海树截下的那一块外,整个塑像完好无损。
    百里濯缨和莫小稚站在塑像前静默。
    这是文天祥文丞相当年留下的反元根本,没想到七十多年后,落到了他们的手中。
    百里濯缨在心中默默地说,文丞相请放心,司马牧云前辈请放心,百里濯缨定不负你期盼,把这些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莫小稚也是感慨万千。
    四海帮一直寻找为反元出力的机会,却一直没有机会,这次找到文丞相当年留下的巨额黄金,也算是为反元尽了一份力了。
    当下,莫小稚先是安排人摆放香炉,带着工匠们拜了这尊观音,然后让工匠们开始拆解这尊巨大的塑像。
    每拆下一块,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寻常人莫说见到这么大一尊黄金塑像,便是见到几个金锭也不容易。
    要把这么多黄金铸成方便携带并能在市场上流通的金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过了十多日,百里濯缨见工匠们才把剩下的条腿全部铸成金锭,不知道完工还要多久。
    他感到守在此地也没有什么意义,反正事情都有莫小稚照料,当下便告辞离开。
    他要到江南各地走一走。
    莫小稚先派了一艘船把百里濯缨送到了陆地,然后,百里濯缨骑上白兔,背着白羽,一路往南而去。
    他先到太湖,求见张士诚极为倚重的谋士罗贯中。
    这罗贯中,百里濯缨是曾经见过的,那是在岳麓山下,当时的罗贯中虽然带着儒雅气度,却也豪气万丈,让百里濯缨心生亲切。
    来到太湖边,听说罗贯中是张士诚的得力谋士,百里濯缨便写了个帖子递进去求见。
    罗贯中居然立马接见了他。
    两人一见如故,一起讨论天下形势,相谈甚欢,罗贯中留百里濯缨在府中做客三日,三日饮宴不断。
    三日后,罗贯中请百里濯缨留下辅佐张士诚,被百里濯缨婉言拒绝。
    罗贯中手指扣着桌子,道,“不能为我所用者,亦不能为人所用,你就不怕走不出这平江府?”
    百里濯缨哈哈一笑,“在岳麓山下初见先生,便已经断定先生为人落落大方,绝非小人,先生今日休要试探!”
    罗贯中也哈哈大笑,牵起百里濯缨的手,把他送到城外。
    “虽不能共事一主,但却可以携手共抗一敌,”百里濯缨举手让罗贯中留步,“他日再会,当再饮三日!”
    罗贯中颔首,“此话大妙,虽不能共事一主,但却可以携手共抗一敌,罗某期待这一日!”
    二人挥手作别。
    此时中原各地的义军,经过纷纷扰扰的厮杀兼并,势力弱小者都已经被兼并或者被消灭。
    至正十五年,濠州义军首领郭子兴病逝,其势力大抵为其部将朱元璋所继承,随即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为“应天府”。稍后不久,朱元璋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朱元璋重用谋士刘伯温,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的战略,韬光养晦,崛起于应天。
    几乎与此同时,张士诚重用罗贯中,发挥江南富庶的优势,招兵买马,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崛起于平江府,进而势力辐射四方,江南大部已经尽在囊中。
    而湖北的陈友谅,在经历了和朝廷作战的惨败之后,隐到黄梅山中,痛定思痛,半年后复出,屯兵黄州。
    徐寿辉部将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基本架空了徐寿辉。
    至于刘福通,在经历了几次和朝廷作战的大胜之后,于至正十三年二月,刘福通与王八秃会战,杀八秃,败元军,攻占安丰,进围庐州。
    也是在至正十五年,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到亳州,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刘福通与罗文素同为平章。
    同年二月,由于战略失误,义军主力北上,亳州遭元军围困,刘福通保小明王血战突围,南奔安丰,这是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挫折。
    此后刘福通的势力日渐消弱,已经不能与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相提并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