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92章铁马冰河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百里濯缨出城之后马不停蹄,一路向北,直奔渭水而去。
    当铁甲劲旅发现百里濯缨等人已经从北边出城的时候,他们已经驰出十余里。
    倒不是铁甲劲旅反应迟钝,而是他们以为此地北临渭水天险,百里濯缨断然不会向北撤离。
    当百里濯缨他们悄然出城的时候,铁甲劲旅还在等待那一座冰雪之城在大火的炙烤之下土崩瓦解,然后从两侧发动夹击,把这一波远道而来的乱匪绞杀。
    但他们失望了。
    那一座冰雪之城的确在大火的炙烤下崩塌了,但是,那已经是一座空城,城中的人马早就从北边逃走了。
    铁甲劲旅的领兵者是呼延错,他冷眼看着冰雪上踩出的往北的痕迹,脸上露出一丝狰狞的笑容。
    “北边有渭水天险,逃,你能逃到哪里去?”他心中暗自说。
    长刀拔出,指向北方。
    “追!”呼延错的军令一向简短。
    百里濯缨虽然已经离开了一盏茶的时光,但是,铁甲劲旅一旦催动,便风驰电掣般追赶而来。
    在短距离内,铁甲劲旅由于所骑的是良驹,当然占尽了优势。
    但他们依然晚了一步。
    当他们追到渭水边时,百里濯缨已经带着兄弟们安全地渡过渭水。
    渭水天险本不可渡,但这几日北风劲吹,寒流来袭,渭水终于结冰,天险变成了坦途。
    此时,百里濯缨和他的兄弟在渭水北岸列队,以逸待劳,等待铁甲劲旅的到来。
    渭水两岸的火把通明,渭水冰封的河面在火把的照耀下,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
    百里濯缨看着对岸正在集结的铁甲劲旅,暗想,呼延错在对岸看到百里濯缨的姿态一定很好笑。
    他摆出一副准备决战的态势,显然想击敌于半渡。
    但问题在于,河面冰封,铁甲劲旅如履平地,根本不存在“渡”的问题,何来半渡?
    果然,铁甲劲旅在对岸稍作集结,呼延错便发起冲锋!
    他等待一个和百里濯缨在平地上交手的机会,已经等待得够久了。
    此时,那一座阻挡他冲锋的该死的冰雪之城已经化为乌有。
    在这冰封的渭水之上,放眼看去,都是冰雪,没有任何可以阻挡重甲骑兵冲锋的障碍了。
    “百里濯缨,是结束的时候了!”呼延错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百里濯缨,狠狠地说,“我要亲手砍下你的头颅,为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在呼延错的指挥下,铁甲劲旅摆出了他们一贯使用的阵势,人马一排排横向相连,结成了一排排的钢铁战阵。
    呼延错咬着牙,从牙缝里迸出一个字,“杀!”
    铁甲劲旅呐喊着齐头并进,以雷霆之势压了过来。
    白兔在百里濯缨的胯下打了个响鼻,耳朵微微扇动,想必它也感受的那扑面而来的杀气。
    百里濯缨伸手拍拍它的脖子,嘴里悠然地哼起了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也许受到百里濯缨的感染,白兔立即安静下来。
    一人一马,便站在渭水之畔,看着如同一道黑色的巨浪席卷过来的铁甲劲旅。
    他们的身后,是严阵以待的来自长山的兄弟。
    对岸的呼延错看着自己的铁甲战阵往敌人碾压过去,而百里濯缨还准备在岸边和自己决战,心中忍不住冷笑。
    这世上无知的人太多,无知则无畏,果然没错。
    这些人一定是没有听说过铁甲劲旅的赫赫威名,因为,在这样一望无际的平地上和铁甲劲旅交锋,那不是战争,那是找死!
    两个来回,最多两个来回,铁甲劲旅便可以把对方碾得稀烂!
    铁甲劲旅的前锋踏上了渭水上的冰面。
    冰面坚实。
    他们继续冲锋。
    他们冲到渭水中线附近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冰封的河面突然破裂,大队的铁甲骑兵落入冰冷的河水。
    破裂的冰面还在扩大,不断有人马跌入水中。
    必要要命的是,这些铁甲骑兵都是十骑连接在一起,十骑中有一人踏破冰面落入水中,便带动余下的九骑一起栽入水中。
    后面的骑兵发现前面情况异常,想勒住马,但其势太猛,哪里停得住!
    有的强行勒马,那前冲的惯性都落在了冰面上,冰面“咔嚓”裂开,一队人马立马惨叫着落入了冰冷的河水中。
    一时间,渭水之上人喊马嘶,乱成一团,落水者不计其数。
    看到渭水上的乱象,呼延错大惊,“怎么会这样?”
    他不明白,为何百里濯缨的人马可以踏冰渡河,他的人马却不行。
    但当务之急不是去搞明白这个问题,是把河面上的人马撤回!
    “回撤!回撤!”呼延错气急败坏地大声喊道。
    要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后面的人接到呼延错的军令,慢慢止住冲锋之势时,便开始缓缓后退,留下大量的落水的人和马在水中沉浮、挣扎。
    要知道铁甲劲旅的士兵都身着沉重的铁甲,一旦落入水中,任你有天大本事,也挣扎不了几下便沉入水底,做了鱼虾的美餐。
    想必他们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百里濯缨的人马能够安全走过冰面,他们却不行?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当百里濯缨还在那座冰雪之城苦守的时候,他已经派出兄弟在河边日夜观察,等待冰封河面。
    他不但准确地知道河面冰封的时间,还知道河面冰封的厚度和可承受的大致重量。
    他到达河边的时候,便命令兄弟们下马,大家呈“一”字分散走上冰面,防止冰面上人马过于集中踏破冰面。
    行进时他们步伐缓慢,防止过分震动冰层。
    这些措施帮百里濯缨和他的兄弟们安全地抵达渭水北岸。
    但呼延错只知道河水结冰了,又看到百里濯缨的大队人马都已经安全渡河,哪里会去思考冰面能不能承受铁甲骑兵结阵冲锋的力量!
    他指挥重装的骑兵贸然集中兵力,呈冲锋阵形过河,冰面哪有不裂之理?
    当然,还有一个常识,河水结冰先从靠近岸边的地方开始,而河流中间,水流通常要比两边的流速慢,因此结冰也晚些。
    于是,渭水水面的冰封,两边坚实,而中间最后冻结,当然就比两边要薄得多!
    自幼在望岳山下河水中玩耍的百里濯缨,对河流的这些特性最清楚不过了。
    但呼延错却不明白.
    他只知道自己带着铁甲劲旅所向无敌,即便在北方草原上和那些叛变的蒙古人作战,也能让敌人鬼哭狼嚎、肝胆俱裂!
    于是,冲锋到渭水中间时,他引以为傲的部属踏破了冰面跌入冰下的激流。
    “君不知兮山有木,山有木兮木有枝……”
    百里濯缨继续哼着他的歌。
    当然,他也在冷眼看对岸的敌人折腾。
    敌人退回到岸上,短暂地停顿之后,便开始砍伐草木铺到冰面上。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他们如果像百里濯缨一样,人下马,一字排开过河,一旦遭到攻击会措手不及。
    在冰面铺上草木,可以把马蹄上的承重分散到整个冰面,而不至于把蹄下的冰踏破,这样一来,他们可以人不下马直接过河。
    况且,先在的冰面,靠近岸边的冰层厚,只是河中心水流湍急,结冰较晚,冰层较薄而已。
    当他们把草木铺垫完毕,再次渡河。
    有了前车之鉴,他们这次的过河谨慎得多,人马都缓缓而行,防止震裂冰层。
    当前部安然越过渭水中心时,呼延错再次露出了笑容。
    即便遭受了多次挫折,但在他的眼中,百里濯缨依然只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抓住的猎物。
    现在,这个可恶的猎物离他不远了。
    百里濯缨可不这么想。
    他扭头对胖子道:“胖子,可以下手了!”
    他的话音刚落,胖子便兴奋地大喝一声:“放火箭!”
    弓箭手们立马把箭头上捆着的蘸饱了油的棉花点燃,这样的火箭被弓箭手们纷纷射出。
    河面上恰似下了一阵火雨。
    这样的火箭并未杀伤多少敌人,但百里濯缨并不介意,因为杀伤敌人不是射箭的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引燃铺在河面的草木!
    果然,那些枯草和灌木很快就剧烈烧了起来,大火将敌人的队伍阻断。
    前面的敌人已经冲到渭水北岸,但他们回首看时,后续的人马并未跟上来,上岸的只是寥寥数十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