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71章官兵来袭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又两个月后,朔风劲吹。
    当一场大雪即将来临时,十万铁甲从北方开来,巧妙地避开了望江崖的防守,长驱直入,把长山团团围住。
    百里濯缨知道官兵终会到来,但他没想到居然来了这么多,而且来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劲旅!
    官兵密密麻麻将长山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毕竟,想通了这一节,心中反而豁然,死则死耳,何足惧哉!他跃马下山,在山脚下勒马站定。
    百里濯缨看见他们衣甲鲜明,进退有序,大军行动,除了传来马蹄声和偶尔的马嘶,居然没有任何喧嚣之声!
    他暗暗心惊,这支军队与以往来征讨的军队只怕不一样!
    百里濯缨知道,今日之事只怕只有拼死一搏,至于胜负,他也没有丝毫把握。
    本来,这一次官兵来袭,百里濯缨还是提高了警惕,但是,他没有想道陈友谅会和官兵达成一个阴险的协议。
    年初和官兵的交战中输得一塌糊涂,陈友谅不得不逃进深山躲避的陈友谅,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再也不可能重整旗鼓时,他不放弃不气馁,图谋东山再起。
    陈友谅重新整顿兵马,收缩防线,把分散在河南江北行省、江南、潭州、江南、太湖各地的兵马召回,在短时间内对兵马重组。
    另一方面,他命人深入到百姓种,利用“白莲教”的号召,声称“苍天已老黄天当立”,劝说百姓加入他的军队。
    半年多之后,“天完”的军队再次达到了近三十万人。
    而此时,百里濯缨的人马总共不过七八万。
    因此,在官府的眼中,百里濯缨依然不是他们最担心的。
    官兵卷土重来,是冲着陈友谅去的。
    但是,这并不表示官府对百里濯缨的长山势力视而不见。
    百里濯缨派出的斥候得到的准确消息是,这一支剿匪大军的目标依然是正在恢复军力的陈友谅。
    但是,这支军队只不过在黄梅一带和陈友谅进行了短暂的接触,陈友谅便大败而走,给官兵留下了三十万石粮草、两万匹战马和几十万两白银。
    官兵没有追赶,带着这些粮草、战马和白银返回。
    在返回的途中,他们突然改变方向,袭击长山。
    百里濯缨来不及展开兵马,长山被围住了。
    当斥候把官兵围攻长山的消息带到百里濯缨那里的时候,百里濯缨一拳头打在墙上,把墙打了坑。
    他明白,自己大意了。
    这一场兵火,表面看是官兵把陈友谅打败了,然后顺便来攻打长山。
    但实际情况却是,陈友谅为官兵提供粮草和军饷,官兵攻打百里濯缨!
    这个计谋并不高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已。
    但它的诡异之处在于,官兵和陈友谅血战不过半年多,这么快就握手言和了,一致把目标对准百里濯缨。
    “这些人也太没有道义了吧!”徐满楼站在百里濯缨的身后,皱眉说道,“陈友谅纵然和我们有仇,也不应该和官府携手啊,他的袍泽尸骨未寒啊!”
    百里濯缨冷笑,“道义?在陈友谅的眼中,道义一文不值!”
    徐满楼沉吟道,“我们长山的兄弟还没有和这么强大的敌人打过仗啊,这一仗,你有几分胜算?”
    百里濯缨没有回答。
    有时候,没有回答就是回答。
    徐满楼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些兄弟在人数上不及官兵,训练也还不足,现在所占的,无非地利而已,要想打败官府的十万大军,真实举步维艰。
    “你也不必有太大压力,我们全力而为,胜败悉听天命!”徐满楼见百里濯缨沉吟不语,果断地说,“兄弟们既然尊你为大哥,便把性命交付于你了,无论胜败,绝无怨言!”
    说罢,徐满楼打开房门,慢慢走了出去。
    当日,百里濯缨接到官兵送来的劝降书。
    书曰:
    “征南都元帅杜其书致百里濯缨将军麾下:
    阁下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特步,声畅血脉。每念及将军以仁义之师,行忠义之德,享忠勇之名于八方,而不得志于山野,兄无不潸然落泪。
    今兄受皇恩,率百万雄师,与将军会猎于长山。将军迫于情势,困守于荒野,厄运将至而不知,圣坛号泣而不闻。战胜则复铸大错,得无报乎?战败则招现祸,身首难全!
    兄以为,拼将军之忠义丹心,以博乱民贼子之杀伐声威,诚为明珠暗投也。
    将军有今日之颓势者,固非将军一己之罪,亦地方官役不惜民力,不恤民情之过也。将军若率众来降,亦无愧于天地也。
    若将军有心北归,兄当禀报世贤大帅,复报当今圣上,亲迎将军入朝,赐圣坛,委重任,以为国之门户,将军无忧于世矣。
    若将军执迷不悟,则兄身负圣皇之恩、世贤将军之托,挥泪攻山只在今夕,将军师老兵疲,能与天兵相抗几日几月?玉石俱焚,流血漂橹,尸臭盈野,岂兄所乐见乎?
    兄为将军计,早日来归。天地鬼神共鉴,决不食言。上天有好生之德,蝼蚁尚且惜命也,愿将军思将士之劳苦,念前程之得失,早日携众来投。
    征南都元帅杜其敬上”
    “唧唧歪歪,啰嗦没完,他到底想说啥?”徐满楼皱眉道。
    小马笑道,“满楼哥不懂吧,这是劝百里大哥投降呢!”
    “就是说,你很有才能,要为国出力,投降把,如果百里大哥投降,他将报告世贤大帅和皇上,封官晋爵,不比打仗打输了身首异处好么?世贤大帅是谁?”
    百里濯缨看了小马一眼,“李思齐!”
    胖子愤愤地说,“百里大哥写封信去劝他们投降,劝李思齐也来投降!”
    百里濯缨笑了笑,脸上的愁绪慢慢散开,“兄弟们随我到山顶看看去。”
    到了山顶,远远地看到官兵旌旗招展,营帐相连,刀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果然是一支劲旅。
    百里濯缨指着山下,问道,“如果你们是官兵,如果攻山,将如何进攻?”
    徐满楼道,“呸,我们怎么会是官兵!”
    百里濯缨笑道,“你当然不是,但我和胖子、小马都曾经是。只是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好拿出对策。他们攻山不会太迟,最快今夜。”
    徐满楼把手放在额上,眺望了一会儿。
    良久,百里濯缨徐满楼,“若是你来攻山,你如何攻打?”
    徐满楼道,“长山上山的道路三条,但中间一条最为险峻,莫说有人防守,便是无人防守,那狭窄的道路,通行极慢,也不利于攻山。”
    百里濯缨点点头,中间的道路可供小队人马攀爬而上,但绝对不利于大队人马上山。
    “那就只剩下两条道路了。”徐满楼接着说,“如果人马有限,则一路虚攻,一路实攻,集中优势兵力,沿着一条道攻上山去!”
    “官兵的兵马很足,无需集中优势兵力,他们可以两路都很优势!”胖子摇头道。
    徐满楼点点头,指着山下,“这个我知道。所以,我断言,敌人会从两个方向同时发动攻击!两路都是实攻!”
    百里濯缨点点头,“敌人刚刚驱逐陈友谅一百余里,得到大量粮食和银两,士气高昂,正好一举而攻山,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今夜他们会进攻。”
    他转头看着小马,“小马,可曾派斥候弄清楚东西方驻扎的主将是谁!”
    小马抱拳道,“斥候早已探清,这次领兵的是“征南都元帅”杜其、右副元帅厉岳锋、左副元帅统帅冯查秋。”
    百里濯缨微微点了点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