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32章归途如虹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满楼强行把皮甲穿在徐东亭的身上。
    但此时,徐东亭身上穿着的皮甲,哪里挡得住陈友谅的利箭?
    羽箭凄厉的破空声在蕲水的涛声中若隐若现,徐东亭的身体又是一震。
    “东亭!你没事吧?”徐满楼担心地问。
    “大哥!我,有甲,我,没事!”徐东亭大声答道,鲜血却从他的嘴角慢慢溢出。
    终于,徐满楼抓住了绳索,他背着徐东亭小心翼翼地沿着断桥往上爬。
    他也不能太用力,用力太猛这座断桥会立马折断落入河中。
    所以他爬得很慢。
    徐东亭宛如一只大鸟,张开双翼,覆盖在徐满楼身上。
    二人在断桥上艰难地前移。
    蕲水对岸。
    陈友谅把弓抛给张定边,“这几箭还看得过去吧?”
    “汉王神射!汉王神射!”周围的人一起称赞。
    这也不算溜须拍马,毕竟,这箭沉稳有力,箭箭命中敌人,陈友谅的箭法确实是有些功底的。
    陈友谅面无表情,看着徐满楼和徐东亭的身影越来越远,要抓活口已经没有可能了。
    “剩下的,就看你们的了!”他说。
    蕲水断桥上。
    徐满楼背负着徐东亭,艰难地往上爬。
    他知道徐东亭这是在以血肉之躯为他挡住身后的箭矢,他想要爬快一点,但是,断桥在他身下摇晃得厉害,他担心用力过大这断桥便会彻底断裂落入河水中。
    身后的箭矢破空声终于停了。
    但他知道,敌人不会心怀仁慈,这只是短时的停歇。
    果然,一个呼吸之后,箭如飞蝗,破空而来!
    “夺!”“夺!”“夺!”
    利箭不停地钉在徐满楼周围的木桥桥板上,箭尾颤动的声音让徐满楼心惊肉跳。
    他双手不停往上攀爬,心中却担心着徐东亭,“东亭,你怎么样?”
    徐东亭的双手依然紧紧抱着徐满楼。
    “大哥!我有甲呢…我没事!”徐东亭慢慢地说,双双死死抱住徐满楼,用身体挡住飞蝗般袭来的箭矢。
    徐满楼一步步往前爬,终于,身边再没有了羽箭破空的声音。
    他们终于爬到了对岸弓箭的射程之外。
    便在这时,桥头传来“咔嚓”一声。
    断桥在激流的冲击之下,终于折断了!
    徐满楼只觉脚下一空,身体急速下落,但他立即抓紧了绳索,把身子悬在空中。
    俯视下方,只见断桥轰然落入滔滔急流,在水中翻了个滚儿,转眼间便被急流冲走了。
    幸好此地离上方石壁上的道路已经不远了。
    徐满楼感觉背上的徐东亭手臂逐渐放松,赶紧把左手伸到身后,搂住徐东亭,右手牢牢抓住绳索。
    “东亭!东亭!”徐满楼喊道,但呼啸而来的大风和脚下滔滔洪流的轰响很快便把他的声音带走,连他自己都听不真切自己的声音。
    他只好在心底默默地说,“东亭,我的兄弟,你一定要坚持主……我们已经到达对岸了!”
    岸上的兄弟奋力拉绳,几个呼吸之后,终于把二人拉到了岸上。
    蕲水左岸。
    陈友谅勒马而立,看着徐满楼和徐东亭被岸上的兄弟用绳索拉了上去,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之色,徐徐转身。
    “汉王,卑职有罪,卑职轻敌了!卑职以为他不过是一个鲁莽猎户而已!若我稍把他当会事,他哪有一丝机会逃走!”张定边跟了上去,诚惶诚恐地说,“我这就调集船只,渡河去追!”
    陈友谅又慢慢地把头转了过来,看着张定边,脸上却已满是笑意。
    “二弟,算了吧,狩猎而已!不过,今后若遇此人,须谨慎才是!你我沔阳起事,历尽艰辛,方有今日,一战一役,都要竭力而为啊!”
    陈友谅复又看了一眼对岸,慢慢地说,“打仗还靠亲兄弟,你我结义,不是手足胜似手足,我若不靠你,我靠何人啊?”
    “我必牢记大哥教诲!”张定边连忙大声答道,“今后,一战一役,都要竭力而为!”
    陈友谅满意地点点头。
    张定边转过脸去,抬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那汗水也不知是热出的,还是担心而至于汗涔涔而下。
    绳索缓缓收紧,徐满楼终于到了路上。
    他双脚一着地,立即想放下背上的徐东亭。
    但徐东亭的双手依然死死地抱住徐满楼。
    几个人帮忙,好容易才把他从徐满楼的背上抱下来,徐满楼回过头,看清了徐东亭现在的样子。
    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他的背上密密麻麻钉满了羽箭,陡然看去,就像是一只刺猬!他的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流血,整个人仿佛是在血水中浸泡过一样。
    他的双臂依然倔强地保持着环抱的姿势。
    他的双眼紧闭,他的嘴角冒着血泡,嘴唇一翕一张,在说着什么,但声音极低,几不可闻。
    徐满楼把耳朵贴他的嘴边。
    “大…哥,我有…甲,我没…事!”徐东亭轻轻地说。
    这是他一生中说出的最后一句话,说完,再无声息。
    徐满楼盯着徐东亭那已经不再起伏的胸膛,然后把目光移到他的脸上。
    这是一张充满稚气的脸。
    他只有十六岁,还是个孩子。
    他和徐满楼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他们分别居住在相隔几十里的地方,都以打猎为生。
    但自幼年起,每一次相逢,他们都极其快乐。不管徐满楼干什么,徐东亭都会帮忙,从不质疑。
    即便是徐满楼一怒之下揭竿而起,以数十个猎户的力量和朝廷对抗,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徐东亭也义无反顾,立马带着自己能够号召来的兄弟,加入了徐满楼的队伍。
    在徐满楼的心中,徐东亭不是堂弟,而是亲弟弟,是那种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啊……
    但这个兄弟再也不会跟随在自己身后了,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他先是失去了最信任的“八大金刚”,现今又失去了徐东亭。
    这个面孔稚嫩的小兄弟,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他以生命为代价,为徐满楼挡住了射向他的箭矢,却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刺猬”……
    徐满楼直起腰,腮上的肌肉微微地抽动。
    徐满楼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对岸。
    那里,穿红袍的陈友谅在军队的簇拥下正在离开。
    徐满楼伸出手。
    身边的兄弟明白他的意思,把一张弓和一支箭放在他的手中。
    徐满楼弯弓搭箭,随即放下。
    此地到对岸的距离太远,这箭即便能够勉强飞到对岸,也没有了杀伤力。
    他又拿过一张弓,把两张弓并在一起,然后弯弓搭箭,瞄准蕲水对岸的陈友谅。
    两张弓在徐满楼的手中拉开如满月。
    然后,他松开了弦。
    那一支羽箭去如流星,“嗖”的一声飞向蕲水对岸。
    陈友谅正策马而行,忽然感到眼皮一跳,一种从未有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这不是他看到了危险,抑或是听到了危险,而是一种本能!
    多年在刀尖上过日子,随时都可能死于非命,这种生活让他具备了一种感受危险的本能。
    他知道这中感觉绝对不会是错觉,那危险一定是存在的,而且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他靠近!
    无暇多想,他陡然身子往下一沉,一个鞍里藏身,人便藏到了马腹之下。
    几乎同时,徐满楼射出的那一支羽箭插入了马的脖子中,那马惊叫一声,跳了起来。
    而陈友谅,已经在战马的一跳之前从马身跃下,藏在了骑兵之间。
    这一箭虽然来得甚远,但力道依然不弱,半支箭没入了马颈。
    陈友谅暗自心惊,心道这一箭若是射到自己,哪里还有命在?
    也亏得他提前感到了危险,并且没有丝毫犹豫便藏身到马腹之下,假使当时他有丝毫的犹豫,他今日也难逃一劫。
    徐满楼看着对岸红色的衣衫一闪,陈友谅已经被人簇拥着远去。
    他把弓箭掷于地上。
    “我徐满楼发誓,今生不杀此人,誓不为人!”他一字一顿地说。
    他蹲下,一咬牙,从徐东亭的后心拔下一支羽箭。
    那是一支与众不同的箭,它的羽毛是红色的,它的箭头是三棱的,这是一支透甲箭,箭头闪动着寒光。
    箭杆上刻着一个小小的“陈”字,这是汉王陈友谅的专用羽箭。
    徐满楼冷冽的目光盯着那箭看了一会儿,染红把那支红色的羽箭放进自己的箭囊中。
    “我们走!”他抱起徐东亭冰冷的身体,轻声说,仿佛徐东亭只是在沉睡,大声会惊醒他一样。
    .徐满楼带着长山的众兄弟,一路迤逦而行。
    经过这一天一夜的厮杀,共有五百多兄弟永远沉睡了蕲水两岸。
    队伍悄无声息地行进在山间的林中,再走一日便能到达长山了。
    这里,是官兵和天完交界的地方,一般来说,徐寿辉或者陈友谅若不想和官兵大规模作战,不会派人到这里来。
    同样的道理,官兵若不是接到朝廷的剿匪命令,也不会主动去惹天完。
    毕竟,双方的势力都很大,一旦准备不周却仓皇开战,胜败之数便很难说。
    这样的态势,对徐满楼来说,或许算得上是好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