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55章白衣公子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元这栋老房子,只怕真的如曾补玉所说,即便奔溃,它也要百年之期呢!
    李湘流艰难地咽了口口水,压低声音问道,“我这么做,王总兵能给我什么好处?”
    曾补玉笑了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他靠近李湘流,“不是王总兵,是朝廷!王总兵将奏明朝廷,保你万户之职!”
    李湘流忽然站起,声音冷了下来,“补玉兄一路辛劳,且在帐中歇息吧,明日咱们再续友情!”
    说罢一甩袖子站了起来。
    立马有两名亲兵进来,带曾补玉去另一个帐中歇息。
    曾补玉冲李湘流一抱拳,走出大帐,他背着双手,看了看天上的弦月,微微摇摇头,随即有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曾补玉离开后,李湘流在大帐中来回踱步。
    不可否认,曾补玉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有诱惑力。
    但那件事如果做了,虽然可能大富大贵,但他也就背叛了师门,背叛了岳麓,李湘流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多时,一个亲兵来报,说颍上来了信使,已经被带到了帐门口。
    颍上,刘福通么?李湘流心中暗想,嘴里说,“带进来。”
    来人被带入大帐,见了李湘流,跪下磕了个头,拿出信件来。
    李湘流在灯下展开来信:
    “红巾军兵马大元帅刘福通书至后军都督李湘流将军麾下:
    初,足下远涉江湖,追随明王殿下,更受任于败军之即,奉命于危难之间,以铿锵铁肩,担当守护明王之重任,殷殷忠心,天日可见也。丽水两岸,鞑子惊心,锋芒所指,胡虏胆寒,某虽未亲见,然欣慰之情,片言难尽矣!
    某奉明王令,于颍上起事,顺天时,应民心,一呼而百应,一举事成,此皆弥勒保佑、明王威德故也。今雄兵五万,驻颍上,皆翘首以望明王。望将军小心行事,即日护送明王安全抵达颍上,则将军功在社稷,功在千秋也!某亦带精兵两万北上以迎明王。”
    李湘流把信放于案上,心想原来刘福通在颍上起事已经成功了,而且拥兵五万之众。
    远隔千山万水,不知刘福通是如何知道自己已经杀了章泽世当上了后军都督?
    又或者这红巾军中,他安置了大量的眼线,这里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
    想到这里,李湘流的心中感到一寒,这个刘福通,不是一般人!这支红巾军,也未必如表面一样,他李湘流想怎么带就怎么带,暗中还有一只手,在左右这支军队!
    刘福通的言辞虽然客气,但意思非常明确,即让李湘流带兵护送韩山童往颍上去,而刘福通自己则带两万兵马来迎接。
    李湘流思索片刻,对那信使挥挥手,“知道了,你且歇息吧,明王病重不能见人,你且待明日再说!”
    亲兵带着信使下去了。
    李湘流忽然想,不知刘福通给韩山童和刘福通的信里会说些什么?
    他心念及此,便叫来一名信得过的亲兵,交待一番。
    半个时辰过去,那亲兵匆匆赶来,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一封是给韩山童的,一封是给李儒思的。
    原来,那亲兵去把那信使灌醉了,然后偷出了那两封信。
    李湘流稍稍迟疑了一下。
    随即,他打开刘福通写给韩山童的信,刘福通在信中只是对韩山童表示关切,并请他移驾颍上。
    再打开写给李儒思的信,李湘流看着看着,不禁心头勃然大怒,“啪”的一掌拍在案上。
    原来,刘福通对李儒思说,他认为李儒思在非常时刻启用李湘流,是为了对付章泽世,这本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是,李湘流不是白莲教教中之人,且投入红巾军动机未明,虽有微功,然不足深信,需小心警惕其行动。
    最后,刘福通说,要李儒思对李湘流诱之以利以安其心,使其带兵护送韩山童前往颍上,当两军会师之后,再将李湘流去职,而后加以甄别,或“另行任用”,或“设计除之”!
    “我李湘流独撑危局,你刘福通却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逼我太甚!”
    李湘流把信撕得粉碎,然后径直往韩山童的营帐走去。
    “什么人?”一声低喝,何舫从草丛后站了起来。
    李湘流昂然答道,“李湘流,有要事禀告明王。”
    何舫连忙赔笑着走了过来,向李湘流施礼,“不知都督驾到,失敬失敬!只是不知这半夜三更的,都督有何要事?”
    李湘流心中火起,暗道,你们果然一直没有把我当成自己人。
    他傲然道,“你的意思是,我有何事禀告明王,需要先给你禀告一遍?”
    何舫听得李湘流语气不善,但他跟随韩山童日久,是韩山童和李儒思非常信任的心腹,加之会些功夫,并不畏惧李湘流。
    他冲李湘流拱拱手,语气也变得冷淡,“那倒不敢,只是明王殿下身体不适,李先生临行前有交待,若无要紧事任何人不要打扰他!”
    他把“任何”两个字咬得很重,显然是提醒李湘流,他李湘流也在这“任何人”之中。
    “那好,现在就有要紧事!”李湘流也把这“要紧”两个字咬得很重。
    何舫依然没有放行的意思,问道,“请问都督,是何要紧事?”
    “那你的意思还是,李某需要先给你禀告一遍?”李湘流的声音冰冷,他的心头已经有熊熊烈火燃烧,这些人果然眼中只有韩山童和李儒思,没有他这个后军都督。
    “李都督,你这样较劲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何舫昂起头,答道。
    “是吗?”李湘流扭过头来看着他,“那你说,怎样才有意思?”
    话音未落,只听“哗”的一声,李湘流的“虹影”出鞘,剑光在黑暗中掠过一道淡淡的光芒。
    “你…”何舫握住喉咙,挤出一个字来之后,再也发不出声音。
    便在此时,帐门一掀,葛大嘴打着呵欠走了出来,“老何,你在嘀咕啥呀?”
    他一抬头,猛地看见眼前矗立着一个人影,从帐中射出的灯光照在那人的脸上,散发着一种诡异的气息。
    然后,何舫的尸体轰然摔倒在地。
    葛大嘴的睡意全无,颤抖着说,“都督!”
    “此人私通鞑子,我已经杀了!”李湘流一边往里走,一边冷冷地说,“明王安好么?”
    葛大嘴下意识地把手按在腰刀上,“明王…”
    又一道寒芒闪过,葛大嘴一个仰身,躲过那一道寒芒,同时奋力拔出腰刀,横在自己面前。
    “你也要私通鞑子么?”李湘流低声喝道。
    他手中不停,“虹影”转过一道弧影,斩向葛大嘴的前胸。
    葛大嘴举刀格挡。
    只听“咔嚓”一声,腰刀从中断裂,“虹影”斩入葛大嘴的前胸。
    “你…你你…”葛大嘴指着李湘流,断断续续地说。
    李湘流伸出左手,在葛大嘴身上轻轻一推,葛大嘴便倒了下去,再无声息。
    李湘流收剑入鞘,径直走入营帐。
    韩山童依然沉沉睡着,一动不动。
    李湘流把眼睛闭上,静了静,然后睁开,拿起搭在床头的布巾,在水盆中浸透,拧干,之后搭在韩山童的额头上。
    韩山童在睡梦中动了动,慢慢睁开眼来。
    李湘流俯下身去,低声叫道,“明王殿下,明王殿下!”
    “儒思…”韩山童喃喃地说,“何事?”
    李湘流心中一动,知道韩山童半梦半醒之间是把他当成李儒思了。
    那就将错就错吧,他暗自对自己说。
    他压低声音,尽力模仿李儒思的声音,“明王殿下,颍上来信,起事失败…大元帅被俘身死…残兵一万余人,正赶往永年…”
    韩山童的身体挣扎了几下,但终于不动,只是,他的脸在剧烈抽搐,想是已经听懂了刚才的话,两行老泪顺着面颊流了出来。
    “眼下…用人之际,李湘流…李都督,明王殿下…认为可当大元帅之职否?”李湘流继续问道。
    韩山童的手伸了起来,仿佛要抓住什么,他的嘴唇急剧地翕动着,却没有发出声音。
    那一刻,李湘流知道,自己走在十字路口。
    倘若韩山童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他依然会跟着韩山童,毕竟,他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推翻朝廷,而不是在朝廷谋一个高位,即是是万户这样的正三品大员。
    韩山童的嘴中终于吐出一个字,“不…”
    李湘流的心终于彻底凉了下来,他终于知道,自己不是白莲教信徒,在韩山童、李儒思和刘福通眼中,都是不可信赖的人,而只是暂时可用之人。
    “为什么?”李湘流站直了身子,冷冷地问道,“他现在不干得好好的么?”
    韩山童断断续续地说到,“湘流此人,个人野心太重…用之,或再起…章泽世之祸…害了红巾军也害了他!”
    韩山童说完,忽然睁开眼睛,定定地看着李湘流,“你是,李公子…”
    李湘流冷笑一声,看着韩山童,这个拥百万信徒的白莲教主,此时不过是一个气息奄奄的病人,还有什么资格决定别人的命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