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3章狐诈鹰扬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蒙古军在哈丹巴特尔的带领下,风驰电掣般地向红巾军追去。
    蒙古军来势甚急,骑兵的马蹄声震得地皮都在抖动,马蹄激起的尘土高高扬起,仿佛是一阵黄云从天不狂卷而来。
    刘福通站在一个山岗之上回头看了一会儿,知道跑是跑不掉的,只好指挥红巾军回身迎敌。
    虽然经历了谷地的伏击,蒙古军损失有两千余人,但此时跟着哈丹巴特尔全力追击红巾军的依然不下四千之众,而且都是比较精锐的骑兵!
    而刘福通此时能够指挥的,只有前军、左军和右军残余的一千余人,以及来自后军的李湘流率领的千人队残部,总数不超过两千人。
    敌我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
    刘福通挑出五百个尚能战斗的士兵,重新组成五个百人队,然后命令何大魁带领这五百人阻挡敌人追击,掩护韩山童撤退。
    何大魁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依然果断接过刘福通的令箭。
    “你的任务是迟缓敌人进攻,一旦达成目的,立即回来!”刘福通交待道。
    何大魁答应一声,转身带着五百人去了。
    他选择一个当地农夫灌溉用的沟渠,把五百人全部布置在沟渠这边,只等蒙古骑兵到达沟渠需要减速的时候发动攻击。
    人马尚未完全布置妥当,蒙古骑兵已经到了。
    冲在最前锋的骑兵看那沟渠很窄,不但不减速,反而加速冲来,他们到达沟渠边缘时一提马缰,胯下马便纵起四蹄,飞跃过来!
    何大魁大喝一声,身子往下一蹲,矮了下来,躲过敌人呼啸而来的刀锋,几乎同时,他手中长刀举起,从前至后奋力划过!
    一蓬鲜血在他头上炸开,纷纷洒落。
    那是刚才从他头上掠过的那匹战马的血,这支骑兵人马戴甲,防护极好,但战马的腹部却没有任何防护,是最容易攻击的地方。
    战马悲嘶,把背上的骑兵摔落在地。
    趁着那骑兵被摔得七荤八素,几个红巾军士兵把长枪插进了他的咽喉。
    其它红巾军士兵看到自家都督的身手,纷纷模仿,一时之间,数十骑追兵在沟渠边殒命,蒙古军的来势为之一缓。
    但哈丹巴特尔的命令之下,谁也不敢后退,蒙古骑兵前赴后继,不断越过沟渠。
    局势的缓和也只是短时的,那些腹部中刀的马匹,还有一些战死的蒙古士兵,有许多落到了沟渠之中,渐渐的,人和马的尸体居然把沟渠填平了。
    后来的追兵便踏着那些尸体平稳过了沟渠。
    失去了沟渠的地势,红巾军立马落于下风,在两军相接处不断飞起一团团血雾,那血雾有红巾军的,也有蒙古兵的,但主要是红巾军的。
    何大魁手下能战斗的红巾军的人数,正在急剧减少!
    在何大魁的全力阻击之下,追兵来势终于缓了一缓,红巾军主力正快速撤离。
    韩山童和刘福通并辔疾驰。
    在一个小山坡,韩山童勒住马,看着刘福通,平静地说,“大元帅,事已至此,或是天意,不过我并不意外,我做我应该做的,反元大业,自有人来完成。”
    “我一生忠于白莲教,辛苦奔波于南山北水之间,传播我教教义,唤醒人们起来反抗暴政,生死早不萦于怀!”
    韩山童止住欲言又止的刘福通,借着说,“大元帅你胸有韬略,心智坚韧,愈挫愈勇,我希望能以自身为饵,引开追兵,助你脱险。只是希望你脱险之后,能够重新竖起反元大旗,早晚将鞑子驱逐出中原!”
    韩山童很少说话,但一旦开口,虽然缓缓而谈,却说得句句在理,让刘福通不能拒绝。
    片刻,刘福通低声说,“值此为难之即,我若舍你而去,岂不为天下英雄笑话?”
    韩山童笑笑,“危难时刻,当有所选择,而不是坐以待毙,我等所图者,不至泯没于鲜血之中,乃是最理智的选择,何必学那愚忠愚义之人?”
    韩山童招手,一个面色苍白的少年拍马靠近,那是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
    “林儿,你且随大元帅走山的右边,我带人走山的左边,我们分兵两路,到颍上会合,放心吧,你的父亲不会有事的!”
    刘福通还想再说,被韩山童挥手止住。
    刘福通知道韩山童心意已决,劝也无用,只好答应。
    “既然如此,我会派人保护你!那面大旗目标太大,先不要打了。”刘福通对韩山童说。
    然后刘福通把人马分出一半,让韩林儿带着往右边山路去了。
    之后,刘福通又交待一名亲兵留在原地等待何大魁,让亲兵告诉何大魁,由他负责保护明王殿下,到安徽颍上会合。
    做完这些,刘福通才向韩山童抱拳告别,打马跟上韩林儿。
    韩山童带着另一半人马,往山的左边道路走了。
    百里濯缨、楚映雪都被分在了韩山童的那一半队伍里。
    百里濯缨看得出李湘流似乎很犹豫,不觉暗自好笑,此时此刻,在这一半队伍里面,和在那一半队伍里面,又有多大的区别?谁知道哪一队能够摆脱敌人的追击?
    队伍依然全速往前,但没有统一的指挥,偶尔有些乱糟糟,比如经过狭窄道路的时候,发生抢道,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李湘流虽然竭力约束,队伍依然有些凌乱。
    走了一盏茶的时间,后面马蹄声响起,却是何大魁带着二十余骑赶来了。
    何大魁立即重新指挥队伍。
    看得出红巾军将士们对何大魁还是很佩服的,对他言听计从,一支队伍很快又变得井然有序,稳步往前。
    但是,身后的马蹄声也越来越近了。追兵,像是见到血腥的恶狼,不肯轻易放弃。
    韩山童忽然派人来叫李湘流。
    李湘流正在寻思,韩山童目标太大,一定是蒙古军追击的重点,自家跟着他,危险极大,接到传见的口令,迟疑着拍马赶了上去。
    “殿下!”李湘流在马上行礼。
    韩山童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客气。
    “如今,鞑子紧追不舍,我们不妨再次分兵,让鞑子摸不着我们的真实方向.”
    韩山童淡淡地说.
    【作者题外话】: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