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13章 访宋庆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两点半左右到达宋氏祖居。买票的时候,队友出示学生证获得了半价优惠。这时我开始有点明白了他从一开始就要跟我分开算而不是平摊旅费的缘由。
    由右边的入口进入,登上第一坡台阶,首先看到的是宋庆龄雕像。石头雕刻的半身像,也许是为了彰显她的伟大吧,雕得过于魁伟,完全不像是女子的身体。脸也微微发胖。不过眯起一半的略带笑意的弯弯的眼睛直视前方,炯炯有神,使整个面部表情看起来既庄重又和蔼。守候在一边的两位工作人员请我们站过去跟宋庆龄合影,一位用相机拍,一位用手机拍。虽然他们已经明确提示一会儿出展馆的时候可以免费领取我们的照片,但我还是用自己的手机给宋庆龄拍了一张。
    从宋庆龄身边走过,再上一坡台阶就到了宋庆龄陈列馆。进入大门,里面是一个小的四合院,我们跟随一位讲解员小姐和几个游客从正对面的大展厅开始参观。从左至右依次陈列的是宋庆龄、主要家族成员(丈夫孙中山、姐姐宋霭龄,以及妹妹宋美龄等),友人、同志等相关人物的照片、手记、遗物,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简述。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讲解员的讲解,对宋庆龄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参观到一半的时候,站在人群最中间正对讲解员的女游客突然大声打断了讲解:“你是我们花钱雇的,怎么能让那么多没出钱的人也来免费听!”
    当讲解员无奈地尬笑着向她解释的时候,我们这些没出钱的蹭听的游客就都纷纷四散开了。为了不跟那位女游客和讲解员站到一处,剩下的一半我和队友都没有再依次参观,而是随便跳着拣着参照简述看了个大概。
    右侧出口的门边挂着一张宋庆龄的照片——或者是肖像。框中的她还很年轻,身体和脸都还没有像石像上那样发福;不过从轮廓来看也是属于“环肥燕瘦”中的前者。这是我在展馆中看到的她的照片和肖像中最美的一张。在随意绾起的不加任何发饰的民国风的发髻下露出宽阔的美丽的睿智的额头;细长的眉毛,外端被文雅压得稍微向下弯曲;因为看书的关系,眼帘低垂着,但仅从轮廓我们都不难看出当她抬起眼帘的时候会露出一双怎样的勾魂摄魄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鼻尖骄傲地微微上翘;同样小巧的唇线清晰的嘴巴,嘴唇薄而性感,有着蚂蟥的环节一样可爱的纹路;下巴的轮廓恰到好处,没有尖得像狐狸,也没有圆得像熊猫。穿的是一件很有民国特色的斜开襟的有点像旗袍的浅色连衣长裙,领口和袖口都饰有深色的花边。她正端坐在一张圆的书桌边看书,始终低垂眼帘,看得那么聚精会神,恐怕永远都不会注意到在她生前身后有那么多人都在看她。
    右侧的展厅给人的感觉比较轻松和随意,所展示的内容主要是宋庆龄及其相关的人的一些逸闻轶事。我们看到她在国外上学和同学一起参加社团活动;访问和接待一些国外和国内的重要人物;到田地、工厂和学校视察……我们还看到她的姐姐、妹妹、丈夫和妹夫等关系密切的人也在此隆重登场,向我们演绎那些平淡无奇的和精彩绝伦的、他们彼此相关的和完全独立的、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故事。
    从右侧展厅的后门出来,她的丈夫孙中山先生赫然屹立在四合院的正中,被与他当年沸腾过燃烧过的热血一样鲜红的什么花簇拥着。我站过去跟他合影,我为被那些鲜红的花挡住不能跟他肩并肩而感到遗憾,也为叫不出那些妨碍到我的花的名字而感到遗憾。
    在陈列馆通往宋氏祖居的路上的一个服务站前,有工作人员招呼我们去领取进入的时候跟宋庆龄的合影。我们一人领取了一张巴掌般大小的照片,这是环岛期间跟队友的唯一的合影。
    咫尺之外映入眼帘的宋氏祖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民国风格的四合院。青的砖墙,青的琉璃瓦。大门正上方的朱红的匾额上赫然题着金色的“宋氏祖居”;与后门之间的墙上也镶嵌着同样题字的石刻,左右各立着一块绍介的石碑。虽然半个世纪的时间还稍显不足,虽然墙上还未覆满青苔,但在西仄的踆乌斜着添上的一抹明暗恰到好处的光线之后,却也显出几分古色古香来。院子里面的客厅(那个时候应该是叫做堂屋吧)、卧室、储藏室、厨房等房间里面陈列的旧的黑白照片,以及旧的床铺、桌椅、橱柜、洗脸架、柴灶、筲箕、锄头等器物,让人眼前依稀浮现出主人一家曾经在此生活的场景。
    在通往出口的半路上的一间小屋里见到了石磨。旁边还有一块架在两块石头之间的朽木,形状已经不是很完整,看上去像是舂桩之类的。出口处有几个小贩在叫卖小菠萝,拳头般大小五元一个在景区并不贵,只是我跟队友要赶时间去定安,都没有驻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