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00章 观书有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曾闻古之君子有陶渊明者,号五柳先生。其为人也,多才与异人也。其为文也,后人之以为奇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陶渊明之览书也。予尝思之矣,欲以究其文精奇之由,展卷而阅,目至此言,遂有感生于心。学者闻之,或窃笑予之短见,愚请言其说。
    韩文公之妙笔,文起八代之衰也。其为文也,在乎气也。养气而后能文,蓄势而后能发。陶渊明之词宗,尽寄田园之山水,后人以其妙绝,盖其文之气也。何处而致之?读书而不求甚解也。今之学士,每览古书,必究其句读只字之用,以白话解其文意,是故忽其文气。忽其文气,而不得古文之灵感,至于欲成文而词不达意,欲作书而志不可托,此过究字义之恶果也。吾尝试之矣,以白话之述,而作文言之篇,删其赘而简其言,用半日之时,行多日之劳,乃得文言一篇,虽有表意,而无龙飞凤舞精妙之用词,譬若中通之翠竹,虚有其表而少其深意,志不可发。吾又试之矣,以文言之感,为文之气,作文言之篇,洒脱而自在,无词穷句尽之时,行云流水,乃得文言一篇,观其文理,尚可发心中之意焉,譬若过山之溪水,畅然而无以阻其行也。
    嗟乎!今非古时,安得行古文之道耶?今之君子,有求于外物,何知古文之妙耶?王勃有云:“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微斯人,无知己于世,吾谁与归?同吾志者,盖惟案中之竹简,往逝之古人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