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90章 微斯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京畿客栈
    粗布衣裳的姑娘端着饭菜站在门边,“侯爷,您要的酒菜。”刻意压低的声音依旧透着丝缕清媚。
    “进来吧。”片刻后才传来应答,隔着门,音色沉沉。
    姑娘后脚进来,又将门严严实实掩上。
    房内或坐或立,统共四人。一男人身穿盔甲腰佩长刀,生得浓眉大眼;另一男子披散着发,素色长袍松垮套着,外罩一件大氅,他低头把玩着一把镶着宝石的匕首,墨发自肩颈垂下,从她角度,只能隐约瞧见那高挺的鼻梁,微勾的唇角。两位姑娘皆编发戴绒帽,腰间配饰坠铃铛,看装扮,不似中原女子。
    将托盘放在桌上,姑娘并不退下,只是静静立在一旁,低颈垂眸,一言不发。
    一道目光落在她身上,良久,她听得女子操着拗口的汉语,问:“这就是你找来的人?”
    “是。”那坐着的男子应了,又道:“你走进些,抬头让公主好好瞧瞧。”
    虽没有指名道姓,但花影听得明白。她依言上前,在女子面前矮了身:“见过公主。”
    阿依木伸手挑起她的下巴细细端详,啧啧叹:“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美人……侯爷能找来这般好颜色,应当也是废了一番功夫吧?”
    “不过……我反悔了。”阿依木直起身子,绒帽上坠的珍珠随她的动作轻晃,她眯起眼,宛如一只狡黠的狐:“这几日我想了想,进宫也无不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我何必同您一起冒这欺君之险呢?”
    男子闻言耸了耸肩,并不在意的模样:“公主能想得明白,自是最好不过了。周旭,既如此,送公主回去好生休息。”
    他又将手中的匕首塞进阿依木手里,抚掌大笑:“宝刀配美人,这匕首便送给公主赏玩罢。”
    男子本就生得极俊朗,笑起来更是夺目,“公主担心些,这匕首是开过刃的,锋利无比,刀剑无眼,可不怜惜美人。”
    声音轻轻,一字一句:“您伤了自个不要紧,就不知艾尔克会不会心疼呢……”
    满意地看着美人神色变了几变,他亲自斟了两杯酒,将其中一杯搁到阿依木面前,又端起一杯一饮而尽:“公主,言出必行,我答应您的已经做到,现在轮到您践行诺言了。
    皇帝一身朝服未褪,隔着冕旒看座下站着的青年——身着紫袍,头戴乌纱,朝服沉闷,穿在他身上却也是一副翩翩公子的俊朗模样。
    与他父亲的刻板大相径庭,他低垂着头看似恭谨地奏报,只那话里,十句有八九句都拐到西凉美人身上。什么能歌善舞,细腰丰臀,性格火辣……
    皇帝眉头皱起又平下,打断他的滔滔不绝:“除了美人?没什么其他重要的想跟朕说了?”张口闭口的西凉美人,这外甥的心眼怕是钻美人堆里了,也不知是被谁养歪了性子。
    皇帝冷哼。纪灵昀嘴角勾起一丝讥诮。
    “嗯?臣已将受降书和其他要务写了折子呈交给李公公了……”他思索了一会,恍然想起一般:“确还有一事,西凉王愿与我大殷结两姓之好,特送来公主阿依木,公主现在已经在殿外候着了……”余下的话没有再说,彼此都心知肚明。
    得到皇帝首肯,李培全扯着嗓子尖声:“宣西凉公主觐见——”
    环佩相撞,随女子莲步轻移叮当作响。她面覆轻纱,将半张脸掩得严实,只余一双美目在外,如两泓清泉粼粼潋滟。怀抱琵琶半遮面,朦朦胧胧看不真切,因而更添几分神秘惑人。
    阿依木头戴坠绒球的毡帽,一头长发编成几绺几绺的小辫垂下。穿一身绣祥云的银白长袍,腰间系一缎带,勾勒出纤细腰肢,盈盈一握。脚蹬长靴,外罩狐裘。一身素白,除那蓝色的绣纹,几乎找不出亮色。皇帝稍稍坐直了身子。
    殿内地龙烧得旺,蒸得女子周身馨香更浓郁了些。纪灵昀屏息,不动声色地往旁挪了挪。
    待至殿中央,女子双手交叉在胸前,微一倾身,声冷似冰:“阿依木见过皇上。”纪侯爷(委屈)“您不让我讲美人,阿依木不也是美人么?”隆冬季节,鹅毛般的雪飘飘悠悠地下,像厚实的白毯,严严实实覆盖了山水楼阁。入目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仙居殿
    红柱青砖黛瓦,台阶两侧汉白玉的凤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厚重的垂帘遮拦了凛冽的北风,殿内地龙烧得旺,温暖如春。
    年轻的女子坐在鎏金铜镜前,对镜梳妆,淡扫蛾眉。镜子模模糊糊映出她的容颜——青丝如瀑,黛眉长睫,目如晓星,唇似红樱,面若桃李。五官极其精致,雪肤花貌,端的是倾国倾城的貌美。
    “殿下,”清漪匆匆进来,眼角眉梢皆是掩不住的兴奋,来不及福身请安就急急忙忙道:“侯爷,侯爷回来了!”
    象牙梳在发间停了一瞬,猛然上翘的嘴角又压平。纪灵熙听得景姑姑呵斥:“便是天塌下来了,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而后是清漪唯唯致歉。
    “倒也不怨清漪,”女孩将梳子“啪”地搁到妆台上,面无表情:“一声不吭走了两年的人就这么大剌剌回来,就好比死人诈了尸,本宫也是闻所未闻,怎还不许人惊讶了?”
    纪灵熙素日里虽娇纵些,却也识大体明是非,待身边的人也宽和。突如其来的阴阳怪气让景姑姑都楞了楞。
    “您怎么能这么说侯爷呢,”景姑姑很快反应过来她这么大气性的原因。
    知她恼,好言好语地劝:“那好歹也是您嫡亲的哥哥,血浓于水的……固然先前不告而别是侯爷的不是,您也不能这般咒他呀。”
    小姑娘眼圈一下就红了,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啪嗒啪嗒掉。她咬着唇,竭力按捺着不让自己哭出声,连声音都变得凝涩:“姑姑,您知道这两年我有多担心他吗?”
    “我害怕哪一天就只能从别人口中听到他的消息,害怕哪一天他就像爹爹一样,连尸首都找不回来啊!!!他就这么一声不吭从军去了,去的还是当年爹爹都平不定的西凉!”
    终是抑制不住的嚎啕大哭,“爹爹和娘亲都不在了,要是哥哥也没了,我怎么办?剩我一个我怎么办啊?!”
    她伏在桌上,哭得都快岔了气,景姑姑和清漪也别过身抹泪。旁人不知,作为贴身侍奉公主的她们又岂会不清楚,自两年前侯爷随军出征起,公主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或整宿整宿不成眠,或半夜惊醒,呆坐至天明。
    半晌,纪灵熙抬起头来,素净的脸上布满泪痕,失去往日的鲜艳明媚,却仍是勉强扯出一个笑容:“看我,都要误了给老祖宗请安的时辰了。”
    “清漪你去帮我打盆水来,我梳洗一下。”纪灵熙从铜镜里看“清漪你去帮我打盆水来,我梳洗一下。”纪灵熙从铜镜里看见清漪仍是怔怔的模样,温声催促:“好姐姐,你倒是去呀!”
    又吩咐景姑姑:“去取我那套新裁浅粉的襦裙来。”
    “哎哎,奴婢这就去。”景姑姑揩干眼泪,忙应了。
    清漪端着铜盆进来服侍,涟溯也被唤来帮忙。景姑姑取来衣裳替她换上,又拿过梳子给她绾发。珍珠粉敷面,螺子黛画眉,眼影,腮红,花钿……纪灵熙闭上眼平复思绪,娃娃般任由几人摆弄。
    待收拾停当,她站起,片刻都不曾留恋镜中那抹娇艳身影:“走罢,去慈宁宫。”“跪下。”简短却威仪。
    纪灵昀目光从别过头去不见他的妹妹身上掠过,转到捏着檀木珠面色沉沉的外祖母,再转至一旁悠悠品茗的年轻男子身上,略略顿了顿。
    卫珩似乎是察觉他的动作,漫不经心抬头觑他一眼,骨节分明的手轻轻扣了扣杯沿,似笑非笑。
    他收回目光,神色如常。长袍一撩跪下,纪灵昀稽首一拜,语气诚恳:“请太后责罚。”
    “责罚?”太后冷嗤:“侯爷如今是我大殷的功臣了,哀家一个老婆子,如何敢责罚您?”
    “臣不敢。”纪灵昀又叩首,“臣知错。”
    “其一,臣不该先斩后奏,让您和满满替臣担心;其二,臣没有考虑到臣为人子应尽的孝道,是臣不是。”条理分明。
    不反驳,不抬杠,要积极认错,要态度良好。纪灵昀深刻贯彻落实“二要二不要”原则,端的是一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样子。
    装得还挺人模狗样。看来去西北吃了两年风沙,这面皮是愈发厚了。卫珩轻咳一声放下手上的茶盏,坐得端正。
    话都被说尽了,太后默然:“知道就好!”
    “起来吧。”到底是自己的亲外孙,又刚从生死线上挣扎回来,说不怜惜也不能。
    太后又命人搬来椅子让他坐下,左瞅瞅又看看,犹如打量什么稀世珍宝。良久,她叹:“瘦了。”
    “孽障,这几月,你就在京城好好待着,哪都不许去,听到没有?”太后絮絮念叨:“缺什么就来同哀家说,同你皇舅舅说也行,别委屈了自己。当然,也别乱跑。”
    重点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相当给自己变相禁了足。
    纪灵昀听懂了,面色一僵。对着太后眨眨眼,再眨眨眼,把欲说还休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见老人家实在没什么反应,跨下了肩:“哦。”
    卫珩向来面无表情的脸勾起一丝笑,转瞬即逝。
    “哦是什么意思?外祖母说的你听懂了没?”一直没说话的纪灵熙突然开口,那张与纪灵昀五六分分肖似的脸仍是冷冰冰的,瞧着还有几分唬人。
    原来自己木着脸是这般模样,还不赖,不比卫珩差。纪灵昀满意了,抬头对上妹妹阴阴测测的目光,忙不迭点头:“是是是,我知道了知道了,哪都不去都不去。”太后和纪灵熙在聊天,从衣裳首饰侃到宫闱长短,都是女人间的话题。两个大男人坐在一边,无所事事喝茶吃点心,相顾无言。
    “哀家得了几颗红宝石,瞅着颜色艳丽成色也好,不如你拿去打套头面,喜欢便自个留着,不喜欢拿去送人也好看。”太后打发人去库房取来。
    纪灵熙笑:“外祖母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哪有随便往外推的道理。”
    “你这丫头惯事会哄哀家开心的。”太后刮了一下外孙女的鼻尖,宠溺道:“见天往哀家这里跑,我这老婆子好东西都快叫你搬走了。”
    “你倒是好好管管你妹妹。”太后拍了纪灵昀一下,打断了他的思绪。
    “嗯?啊,这臣要是能管住,当初也不至于被逼上树啊。”纪灵昀连连摆手,仿佛太后丢给他一个烫手山芋。
    纪灵熙没有理会他,女孩的目光在两个青年间逡巡了一周,又若无其事般收回视线,理了理衣襟上的褶皱:“哥哥怎的这般说我,怪教人难过的。”
    “我现在已经收敛许多了,不信你问问表哥?”她状似无意地把话题往卫珩身上引。
    “是,”卫珩很给面子地给了肯定答复,揶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被嘲笑了。
    纪灵昀睨他一眼,看看外头天色,起身抱拳:“外祖母,时候不早了,孙儿还需往府里拜谒爹爹和娘亲,怕是要先出宫了。”
    “也对,这是大事,莫耽搁了。”太后点点头,又对纪灵熙道:“你也该回去看看了,别老拘在宫里头。”
    “是。”纪灵熙应了。
    送走兄妹俩,太后和蔼道:“哀家乏了,想先歇一会。”这是变相逐客的意思了。
    卫珩了然,行了一礼:“孙儿告退。”声音淡淡的,犹如凛冽寒风里裹挟的雪。似乎更冷漠一些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