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46章 做自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轼虽在朝堂,几次被贬,在人生潮水般的起落中,他并没有倒下,因为他身在官场,心中自有一片开阔的田园,自有挺拔广阔的山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苏轼没有归隐过,他是在“大隐”中做真正的自己,谁又能说他的人生不适意呢?在朝为官时,他每到一处,就造福一方;被贬贫穷时,他带领全家自开田亩,不仅养家糊口,还着实体验了一把老农的辛苦生活。
    处朝野而不傲不惊,居林下而自有清欢,被贬谪而自寻快乐,“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困顿中怀抱人生希望,在失意中有美好的理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才是真正坚强的适意的人生。
    翻开中国的文人史,真正无拘无碍地生活,做堂堂正正自己的也就那么几个。有些知识分子打着诗意生活的幌子,却做着违背道德与良心的事,与适意的生活背道而驰。
    诗意,是以满腔热情拥抱生活、热爱人事万物的美好情怀;而适意,是安于内心、沉浸世间万事,宠辱不惊、闲看花落的良好人生态度。诗意而有适意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
    常在微信里看到一些稍有微才的年轻人,写出很高调的文章,信誓旦旦地说,要过不将就的日子,过不凑合的日子,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满满的正能量溢于字里行间,看了让人心生羡慕。我很佩服这样的年轻人,但我相信这类人不是社会精英,就是经过千锤百炼、满腹才华的人。
    适意的活着,要不看重功名利禄,不把唯利是图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要身在碌碌尘世,又不囿于种种规范,要活出自我,每天能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适意的人生,需要艰苦的历练,需要有挑战自我和社会的勇气,需要十足的信心,需要有打破世俗和传统的胆量,需要足够养活自己、立足于社会的能力。整日贪吃贪睡、不学无术的人,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何适意?一个没有技能、没有才气的人,又怎敢说,过适意的生活?
    所以,适意的人生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要有一定的才华支撑。否则,你只能是普通小民一个,舟车劳顿于世俗,为生存和生活而苦苦挣扎。
    “人生适意即为之,醉死愁生君自择。”人生贵在适意,既要诗意地活着,又要适意地生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