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70章 两大利益团体的碰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清明节过后。
    国能集团开展了一次电视干部培训会议。
    针对干部能力素养及保密意识,进行了针对性的演讲。
    国能集团从上到下的干部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宣传办的老刘,突然下课,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些推动着国能集团到风口浪尖上的几个关键人物,在这一刻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牵连的就是他们。
    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也不知道国能集团现在如此的风光,难道就不应该大肆宣传吗?
    在这一点上你不来,是持保留意见的态度的,周总这么一搞的话,他们的北庆精神就将不再提及,甚至不能大喊口号,如果连口号都不能喊了,你回来不是浑身不自在吗?
    李福来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所以不能针对这个结论,妄加评断,生怕触怒了周良安,家这边文化最近本来就失势,边文化一系都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任由这个电视电话会议圆满结束。
    前一阵子还在风口浪尖上曝光率极高的国能集团,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突然就消失了一样,人们似乎对这个国资企业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新闻上播放的时候就多评论两句,新闻上看不到她的影子,就当他不存在。
    这样的反应速度在许多有心人的眼中,看来已经算是速度奇怪了。
    看到电视上有关于国能集团的新闻突然消失的时候,崔元海在自己大原集团的大楼顶层办公室当中安坐。
    崔同哼道:“国能集团的反应速度这么快吗?我还等他赵明出来再露脸,多出出风头呢!”
    崔元海笑了笑,“知道垄断型企业最大的好处在什么地方,他们不但掌握的资源,更掌握了媒体,想让自己曝光就曝光,想让自己藏起来就可以藏起来,不得不说他们的警惕性还是非常高的呀!”
    崔元海叹了一口气,“我们的目的是要借炒作国能集团,让国内的工业单位都能感受到一丝危机,一旦能源供给等原材料发生改变的时候,企业的用料成本也就会升高,薄利时代,用料成本的升高,就意味着许多的企业面临倒闭,压力现在在国能集团一遍。”
    崔同好奇地问,“爸,国能集团真的有那个本事可以改变国内能源供给的结构?打破地区生态平衡?他们会不会太异想天开了?”
    “儿子,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的道理,你懂吗?”
    崔元海沉声说,“如果不能做到未雨绸缪的话,事情真正发生的那一天再来做运动一切都晚了,现在就是要让有关方面感受到压力,也许不能改变他们的初衷,但是却能延缓他们的计划。儿子,老爸也是在为你考虑啊,不然的话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崔同觉得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就像他们经常说几亿年之后地球上将在无可饮用水资源,谁他妈能管得了几亿年之后的事情。
    在崔同看来,改变能源格局的时间虽然没有几亿年那么夸张,几十年总还是可以的吧,那个时候,崔同玩也玩够了,浪也浪够了,管他们怎么搞呢?
    说到底,欠缺的还是远见。
    “这一次张家父子要和赵明拉出来单打独斗,胜负还不好说呀!”崔元海叹了一句。
    赵明近年来靠他搞出来的几个大项目捞到了太多东西,张家父子看准的机会,准备在这几个项目上大做文章,这一点符合崔家父子的利益,如果通过海底燃气管道项目能改变整个燃气管道项目的配置与格局那么北方的能源供给将暂时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就是崔元海要的结果。
    不过从国能集团的反应速度来看,他们应该是察觉到了危机,崔元海喃喃地说,“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国能集团……不,我们得看看赵明是如何反击的……”
    其实崔元海在对国能集团或者说对赵明这个问题上,已经表现得非常克制。主要还是因为国能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实在是给了他太大的压力。
    可是压力大了,反抗的力量自然也会变得更大。
    赵明弄出来的一个燃气管道项目,看上去是所谓的民生工程,却在北方像是安了一个定时炸弹,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动了北方能源格局的这块大蛋糕。
    天然气都来了,我们挖煤的还怎么混?
    在燃料供给市场上,以大原集团为首的能源单位首当其冲的会受到压制,崔元海绝对不想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最好是永远都不要到来,所以,他们首先要拔掉赵明。
    崔元海已经给予了照明足够的尊重,以商业诡诈的手段进行反击,接下来就看张家父子的行动了。
    ……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深城等高档酒店的饭局上。
    张维正和几位专家级的人物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畅谈闲聊。
    张维这个人最大的爱好,除了赚钱之外,就是喜欢一些古董珍迹,这些年国内外的大型拍卖会上,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最出名的就是港城佳士得拍卖会上,你的价格拍得了某画家的两幅真迹。
    然而,张维却所有人的面撕毁了一副,并说,“现在我手上这一幅,将是先生存世的唯一真迹,现在它是无价之宝。”
    有人说他是炒作,也有人说他暴殄天物,但是更多人却认为他这是对先生的尊重,真是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此时和张维同桌的,有一个富态的胖子,另外一个看起来干瘦,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单饼看的出来包浆,应该是个老物件儿,玩的有些年了。
    这两人虽然其貌不扬的,但是身上却背着一堆分量极重的名头。
    张维为了和这两人打上交道,花了重金,进了粤东书法家协会,而这两人,一位是副会长,另一位是会员,而他们还有共同的头衔,两位都是海洋生物保护的专家,而且这两人更是海洋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成员。
    把他们二人叫到这个地方来,绝对不是巧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