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7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些人有很多的选择,一是考进军校深造,二是考进北京大学等高等学院继续深造,第三个选择才是当兵。
    中国的高校太少,没关系,和德国人签订的秘密条约已经生效,军政府要往德国一年派送10万的学徒和留学生,第一批1万人正在招募当中,这些拥戴军政府、热血赶到京师的爱国青年当然是首先考虑的了。
    魏季尘已经把天津武备学堂迁移到了北京,然后把东三省武备学堂的陆军部也搬迁过来,合并成一个军校:中国军事大学。
    东三省武备学堂的海军部则留在大连,改名大连海事学院,由德国人棣立斯任院长。
    学校、军队;出口、内销,滞留在京师的几万人没有多久就消化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魏季尘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站起身子来,吩咐外面侍从官把谭嗣同给找来。
    各省代表入京,军政府成立了参议院,谭嗣同任参议院院长,代表军政府接待这些各省代表,以及商讨国家政治体制,魏季尘准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首先便找他来了解一下情况。
    谭嗣同的办公地点不远,同样是在颐和园内。
    他的身边,聚集着十数位被他邀请而来的社会名流,有王闿运、杨度、唐才常等人,就连康有为和梁启超都从国外赶回来了,如今,也算是‘投靠’了谭嗣同吧。
    康有为是典型的俊杰,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康有为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维新变法的前期,康有为就提出了设立众、参议院,仿照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是到中期的时候,一看到清政府没有此意思,他马上就提出设立制度局,提出强化君主的权力。
    对于这么识时务的人,魏季尘当然没有理由不接受他,就算康有为其他方面不行,但是搞演讲、写文章说理吹捧还是有一手的。
    几人正在商量的,就是即将举行的各省代表、大会,那个时候,各种社会团体,各省代表,都将提交自己关于国制的意见。
    谭嗣同拿着一份报纸,脸色凝重的说道:“我们已经得到消息了,孙中山等同盟会成员也来到了京师!这些人在四处蛊惑,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并且已经向参议院提交了政治请愿书,而且还在报纸上刊载了文章。”
    众人接过谭嗣同递过来的报纸一看,只见上面刊载了由陈少白署名的文章:论专制与民主。
    陈少白在文中详细分析了满清政府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将主要原因归之为专制体制带来的腐败,一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千里做官只为钱,绝对的专制导致了极度的腐败,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能从根本上减缓贪污腐败的产生,而且还说明美国人的总统制,是人人能够选举当总统。
    “不能让这种思想蔓延看来,这样一弄,整个天下还不大乱。人人都能当总统?笑话,就算是美国也不可能人人当总统!”康有为放下报纸,一脸不屑的说道。
    孙中山等人还来不及革命,一声炮响,清政府已经没有了,变成了军政府,而且军政府还邀请社会各界前来京师商量国事。
    同盟会的几位大佬一商量,觉得这事好事啊,我们怎么能够甘于人后了,当即便决定由孙中山等人北上京师,趁着各省代表齐聚北京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来。
    杨度不慌不忙的取出一篇文章来,笑了笑道:“既然元首要进行文斗,我杨度怎么可能没有准备呢!众位,看我这篇文章如何!”
    杨度这篇文章的名字是《君宪救国论》,一看就知道是赞成君主立宪制的。
    “中国如不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杨皙子真是大才啊,这篇文章极妙,凭借着元首的威望,以及丝丝入扣的分析,相信社会各层,各省代表都知道,现如今,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康有为捋着胡须,不得不称赞。
    他心中却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写一篇出来。
    其他众人亦是赞不绝口,谭嗣同笑着说道:“这篇文章,我们尽快发表出去,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组织各阶层百姓,组成请愿团,向军政府和参议院请愿,劝说元首早日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五百六十七章 劝进会
    谭嗣同身份较为特殊,他是参议院院长,要是他去办这事,未免让人觉得魏季尘有说一套,做一套之嫌。
    魏季尘让各省派代表来京师,就是为了商量政体问题,谭嗣同再去促成各界请愿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不是假惺惺是什么呢。
    所以,谭嗣同不好直接出面做这个事。
    康有为一听,连忙说道:“吾观今日之中国,地方势力坐大,非一强有力之人来消弱各地诸侯势力,才能免遭中国走向分裂,这个人,非元首莫选,康某不才,愿意将事实的真相告知民众,让民众自己来做选择。”
    王闿运也点头道:“孙中山、陈少白之辈在京师大力鼓吹西方民主共和制度,蒙蔽民众,实为可笑,万事不能操之过急,中国几千年的君主思想,岂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改变的,英、德、日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强大,是世人皆知的。”
    顿了顿,王闿运继续说道:“魏将军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抵御外辱,实为圣德天子,如今国家稍安,这些没有出过半分力的所谓民主人士纷纷跳了出来,不是为了功名利禄,那是为了什么。我提议,我等联名成立“劝进会”,尽快劝说魏将军登基称帝。”
    来这里的人,都是坚定的立宪派人士,自是没有任何意见,纷纷执笔签名,都同意成立‘劝进会’。
    所谓劝进,就是劝魏季尘登基。
    谭嗣同最后拿起名单,一脸喜意的说道:“如此,我们明日便联名通电全国,号召各省仁人志士加入劝进会。”
    谭嗣同又看向康有为,笑道:“南海兄,京师各劝进团体事宜就交给你去办了。”
    康有为正等着谭嗣同这话呢,当即一拍胸口,一口应承了此事。
    正在此时,魏季尘派来请谭嗣同过去的侍从官也到了门口。
    谭嗣同长身而起,笑道:“看来,元首也想早日解决此事了,众位,恐怕我们要加快点速度了。”
    谭嗣同进来的时候,魏季尘正低着头在翻阅战报。
    “元首,你找我有事?”谭嗣同见房门开着,便径直走了进来,笑着问道。
    “复生来了啊,快坐!”魏季尘抬起头来,放下手中战报,让人给谭嗣同送上一杯茶来。
    等到谭嗣同坐下之后,魏季尘便直入主题道:“现在外面情况如何,各阶层的民众都有什么意见?”
    魏季尘虽然想整君主立宪制,但是他不会死脑筋,也会见机行事,要是各方都明确表示反对,他又何必自己找虐呢,继续当他的元首就是。
    否则像袁世凯那样,搞得众叛亲离,自己把自己给弄得气死了,那就成为千古笑谈了,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不但外面的人发对,连他手下将领都不赞成,要是他能够悬崖勒马,大总统的位子不是还做得稳稳的吗。
    在魏季尘看来,只要实权握在手中就行,不必强求一个称号,否则可能会祸及家人。
    对于这个问题,谭嗣同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如今的中国普通百姓,根本就弄不清什么君主制啊,君主立宪制啊,或是总统制等等,都是一小撮人在上蹿下跳。
    依谭嗣同的心思,他认为魏季尘根本就不用和各省商量什么国制问题,直接自己决定即可。
    “各省督抚代表中,有一大半的人赞同君主立宪制,有少部分的人意见漂浮不定,不过,近来有同盟会的成员在京中鼓吹实行总统选举制。”谭嗣同与各省代表都接触过了,自然很清楚他们的意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