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魏季尘看到李鸿章走了过来,轻声说道:“待会再详谈,李中堂过来了。”
    李鸿章驻着自己的拐杖,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走到魏季尘身边之后,首先便是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子杰,你太过年轻气盛了,俄国是欧洲一流强国,我们是弱国,他们的海军成立之时,我们还不知有海军这两个字,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如今我们联合西洋,制衡东洋,在一些小的问题上面,完全就能够做出一些让步来。”
    魏季尘没有想到,李鸿章走过来,就是为了责备自己而来的,看来,这位李中堂被罗杰斯的威名,被俄国人的威名给吓住了,自认为技不如人了。
    魏季尘摇头道:“小子不这么认为,小子要做的是渔翁,并不是什么联合西洋,制衡东洋。”
    李鸿章瞠目结舌,他没有料到魏季尘竟然有此巨大的野心,要做的是渔翁。
    “子杰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日俄两国哪一个是易于之辈,不要弄不好,不但渔翁没有做成,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李鸿章嘴角艰难的扯了扯,有些苦涩的说道。
    “中堂就请拭目以待吧,不知中堂这几日在旅顺住得习惯否?”魏季尘连忙扯开话题,笑着问道。
    “来回奔波了大半辈子,在那里都一样。”李鸿章识趣的不再提起此事,李鸿章知道如今的魏季尘已经今非昔比了,他连日来在旅顺各处徘徊,心中可是感慨万千,自己一辈子办的洋务,别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他能够不感叹吗?
    更让他担忧的是,如今的辽东百姓,只知有魏季尘,而不知有朝廷,那些军士,更不用说了,都以身为定辽军而自豪,对朝廷非但没有好感,反而还带着淡淡的敌意。
    第四百五十一章 瀛台泪章
    和李鸿章又稍微聊了一会之后,魏季尘看到会议室中,只剩下自己和刘步蟾了,才开始说起变故之事来。
    “你是说,皇上已经写下了衣带诏,且让谭嗣同带了出来。”刘步蟾大惊,万没有料到京中的局势已经变成了这样。
    其实,京中的局势原本与海军等军队没有多大的关系的,但是刘步蟾如今跟着魏季尘一起干了,自然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魏季尘拿出电报来,让刘步蟾细细看了一遍。刘步蟾没有了原本的吃惊,沉稳的问道:“那子杰准备怎么办?水师官兵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海军由于其特殊性,还是比较容易策反的,刘步蟾在花了一翻功夫之后,水师官兵几乎完全站到了辽东这一边了,刘步蟾相信,就算辽东现在忽然宣布独立,他还是能够控制得住水师,加入辽东一方的。
    魏季尘四根手指头轻轻的在桌子上敲着,低声道:“袁世凯通过谭嗣同联系我,想要和我一道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清君侧,诸奸臣。”
    袁世凯的计划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魏季尘打心眼里是不愿意救光绪的。
    此时的袁世凯估计心中还没有不臣之心,可能仍然以追求权臣为目标,但是魏季尘此时早就有了推翻清廷的想法。
    两个人的目标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
    魏季尘心中有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是要将慈禧和光绪一网打尽,并且让人看不出来是他干的。
    算了,如今想这么多也没有用,袁世凯的计划能不能够成功,还是未知之数,虽然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但是相信慈禧的心计,荣禄的老辣都没有改变,这些都不是康有为等人临时仓促所作的决定能够比拟的。
    要是袁世凯真个能够把光绪迎进新建陆军中,自己到时候再随机应变吧。
    “袁世凯此人能够信任?”刘步蟾好奇的看向魏季尘,他与袁世凯没有多少交往,相比之下,魏季尘与袁世凯的来往还要多一些。()
    “一半一半,袁世凯是个识时务的人,哪一面的胜算大一点,他就会站在那一面。”魏季尘对袁世凯还是比较了解的,给出了这么一个评价来。
    “想必这就是袁世凯要与子杰联络的原因吧,袁世凯难道就不怕子杰答应之后反悔吗?”刘步蟾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袁世凯那么信任魏季尘。
    魏季尘轻笑连声,淡淡的说道:“袁世凯或许觉得我和他一样,都是不甘寂寞之人吧,或许认为我也想除掉慈禧吧,此事还是难说,如果袁世凯真的密谋成功了,我不介意派兵前去。”
    其实,魏季尘根本就不需要纠结,因为,慈禧抢先动手了。
    慈禧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一鸣惊人。
    她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怀塔布,立山,荣禄,刚毅等人已经联络好了众多的顽固守旧大臣,上至军机大臣,下至京中的小官,都联名签署了,同意慈禧重新训政,而慈禧还准备让荣禄带兵入京师,快速的稳定京师局势,然后准备抓了康有为几人,算是对维新变法之事做一个了结。
    而这一切,都是光绪呆在颐和园这段时间内完成的,慈禧一看自己弄得差不多了,便先放光绪回紫禁城开朝会。
    因为慈禧还找了一个托,这个托就是就是刚毅等人的枪手杨崇伊了,杨崇伊要在朝会的时候上奏折,吁请慈禧训政。
    金銮大殿内,惊魂未定的光绪刚坐上龙椅,便发现今日早朝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同,众大臣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异样。
    大太监高声喝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话刚落,御史杨崇伊就出列了,他跪倒在地,不急不缓的说道:“奴才有事启奏,奴才恳请太后训政。”
    杨崇伊手中举着那道顽固派早就已经誉写好了的奏折,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杨崇伊的话让光绪完全失神了,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办才好。
    光绪这才发现,似乎朝会中,少了许多官员,这些官员呢?都到哪里去了。
    “大胆,杨莘伯,陛下亲政多年,早已经威仪天下,法令四海,从无过错,何须要请太后训政。”徐致靖最先反应过来,当即喝问道。
    “陛下做事太过荒唐,竟然准备聘请英国人李提摩太为顾问官,就此一项,便能够使我中国步入万劫不复之地步,陛下还有许多错处,非太后训政,不能够挽救我之中国。”杨崇伊硬着脖子,慷慨激昂的说道。
    英国人就是一把双刃刀,康有为等人企图借他们来制衡慈禧,顽固守旧大臣也以此点来攻击维新派以及光绪。
    “恳请太后训政。”片刻之间,朝中的大臣跪下了一大半,都是大声吆喝,声震九天。
    “退朝,退朝!”光绪怒吼道,他已经气得说不出其他话来了,这一定是慈禧指示的,一定是的,他现在,只想着前往颐和园寻找慈禧理论一翻。
    跪在朝堂上的各位大臣并没有离开,而是仍然跪着不动,光绪也没有闲心再理他们,而是快速的从后面出去。
    然而,还没有等他前往颐和园,刚来得及回寝宫换了一身衣服,门外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接着有太监不顾礼仪破门而入。
    光绪站起身子还来不及责骂,那太监就慌张的说道:“皇上,老佛爷领兵过来了。”
    领兵过来了?慈禧竟然领兵过来了。
    光绪身子发寒,脸色大变,瑟瑟发抖,慌张不知所措,难道是求救之事已经被发现了?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光绪心乱如麻,不知所措,他还是太嫩了,一遇到大事,就开始慌张起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