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0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不,威廉,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要时刻注意它的变动,这位魏季尘在远东的势力很大,他手中拥有的军队,是整个中国最精锐的,而且,他还是一位排外主义者,曾经多次谈起他的民族遭受到我们的侵略,而且,他的领土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够生产出一些我们也自愧不如的商品出来。”罗斯福收集了,在美国能够收集到的所有有关魏季尘的情报。
    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魏季尘是极度的民族主义者,十分敌视外国。
    “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麦金莱端起咖啡来,轻轻喝了一口,好奇的看着罗斯福。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敌人是西班牙,没有太多的时间花费在远东。”麦金莱补充了一句。
    “是的,总统先生,我们目前的敌人是西班牙,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以后的敌人。”罗斯福眼睛眯成一条缝,接着笑着说道:“我们应该联络英国人,一起武装南方的中国人。”
    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
    系统中装备多弄点武器装备,谁有比较喜欢的,可以在书评区留言,呃,海陆空都行,不过最好是一战之前的,还有,别忘了投红票哦。(
    ————————————————
    汉口,湖广总督署。
    湖广总督张之洞一脸愁容的靠在太师椅上,手中拿着他得意弟子杨锐从京师送过来的情报。
    坐在他对面的,是张之洞的心腹幕僚赵凤昌和梁鼎芬两人。
    那份情报,两人都已经看过了,张之洞这是看第三遍。
    “唉,你说康有为此人,当真是竖子不足与谋,太过狂妄,太过异想天开了。”张之洞指着那份情报,嘴角不悦的同时带了点不以为意。
    情报上面写的是,康有为上书光绪立制度局之事。
    康有为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连番建议光绪设立制度局。
    他所设想的制度局包含了两层权力关系:一是朝廷内部由皇帝主持的中央制度局和地方‘十二专局’之间的关系,二是制度局与地方新政局和民政局之间的关系。
    康有为提议新政推行,内外皆立专局以任其事,这‘十二专局’囊括了政治、经济各个方面。
    如此一来,中央制度局垄断了新政的决策权,地方‘十二专局’农工商学兵无所不包,垄断了新政的执行权,那么,现存的军机处、总理衙门、六部等中央机构的该干什么呢?
    回家养鸟种花吗?
    康有为此举意在架空中央、地方,所有行政机构啊。
    那些原本站在帝后两党中间的官员,毋庸置疑,倒戈向后党,会表示反对维新变法了。
    为什么?因为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好处啊,说不定还会被罢官。
    对于康有为此项建议,光绪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同了,光绪自有他的打算,因为朝中多为慈禧的旧班子,光绪想要真真正正的掌握实权,那就需要从中央到地方来一次大换血,全都换上自己的人马。
    光绪毫不犹豫的将康有为立制度局的提议交给了总理衙门去商讨,责令限期拿出意见来。
    于是六部震动,外省惊惧。
    军机大臣曰:“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可开。”
    王文韶曰:“上意已定,必从康言,我全驳之,则明发上谕,我等无权矣,不如略敷衍而行之。”
    总理衙门王大臣奕劻顶不住光绪的责问,只好去颐和园寻求慈禧的帮助了。
    慈禧一看,这还了得,反了天了你,当即批示:“既不可行之事,只管驳议。”
    消息传到各省,同样是引起了各省督抚官员的不满。
    梁鼎芬点头赞同,忧心忡忡的说道:“我曾经就说过,康南海执政,不五日而乱天下,如今看来,要一语成谶了。”
    赵凤昌更是恼怒的说道:“康有为此人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之洞捻须沉默不语,心中暗暗思忖:康有为此举恐怕会引起全天下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维新变法事宜,要蒙上一层阴影啊。
    梁鼎芬呷了一口茶,愤愤不平的说道:“翁常熟曾经阻扰香帅入京,如今却让小人捡了个便宜,当真是造化弄人啊。”
    梁鼎芬之所以如此不待见康有为,还是因为那份《时务报》所致。
    《时务报》原本是汪康年创办的,里面多有张之洞的影子,但是康党人士却想要控制住这份报纸,于是自然就会排挤其他维新人物了。
    而翁同龢和张之洞的矛盾,也很简单。
    维新变法之初,慈禧见不得不作出一些改变,由此有意召张之洞入中枢,主持变法,因为张之洞宦术之精,晚清是无人可及,自然明白什么能够碰,什么不能碰。
    奈何,当时京师还有翁同龢在,翁同龢当然不愿意来一个人与自己分权了,暗中阻扰之下,就未成行。
    翁同龢被慈禧赶回家之后,康有为就趁机得到了光绪的赏识。
    张之洞看了看桌上的情报,叹了一口气道:“钝叔提议我再入京师,只是如今康党深得今上的信任,今上被蛊惑,恐怕也难以成行啊。”
    光绪现在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控制住朝中大权,进而以雷霆之势,实行变法。
    康有为的几项提议,很合他的胃口,张之洞这等老成持重之人提出来的变革思想,已经不讨他喜欢了。
    “香帅不入京师也好,听说谭嗣同已经动身前往京城了,恐怕京中局势有变啊。”赵凤昌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意有所指的说道。
    如果说康有为是激进的维新变法人士的话,那么谭嗣同比他们更为危险,因为谭嗣同是以维新派面目出现的革命派。
    谭嗣同湖南人,结交广泛,与江湖上的一些会党人士都有所联络。
    加上张之洞对辽东的重视,每期《新视野》他都会托人偷偷购买,上面所有文章都让手下幕僚分析过,而谭嗣同撰笔的文章当然也包括在内。
    谭嗣同所写之文章内,隐含着排满革命,他骂从太平军手中挽救了满清王朝的曾国藩是“负天下之大罪”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