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微微动了动头,再往周围一看,只见树木葱葱成荫,泥土潮湿沾身,阳光从树叶缝隙之间,直透而下,形成了斑驳的光斑。
    “我们…我们,这是…这是在哪里呢?”山县有朋觉得浑身上下酸痛,骨头像是要被人拆了一样,有气无力的轻声问不远处的士兵。
    山县有朋昏迷过去之后,山泽静吾让人把他绑在了马背之上,马匹狂奔,上下颠簸,他才会感觉到像是被人拆了骨头似的。
    一名倭人士兵听到响动、声音,马上走过来,发现山县有朋醒过来,脸上一喜,俯身下来。
    山县有朋又问了一遍,士兵这才听清楚,听到他如此问,不由一脸沮丧,呐呐回道:“阁下,我们过了义州城,正在向平壤撤退。”
    “离交战有多长时间了?义州城丢失了吗?”
    山县有朋没有多大的意外,只是挣扎着身子,想要站起来。
    “阁下,离交战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师团长阁下带着几名士兵前去寻找一些可用吃的东西了。”士兵上前扶起他,连忙回道。
    “竟然过去了五个小时!”
    山县有朋这才把整个场地打量了一下,看见周围大约有四五百人的兵马。
    而己方大多士兵都是拉耸着脑袋,双眼无神呆滞的或坐或躺在地上,相互之间,更是无人交谈,气氛低迷,显得悲切荒凉。
    只有那些不知主人心情的军马依然在地上吃得正欢。
    “一场战役下来,我们就只剩下这一些人了吗?”山县有朋鼻子一酸,眼中含着泪光,不信的问道。
    那士兵惭愧的低下头来,劝解道:“大家都跑散了!应该还有不少的人跑了出来。”
    山县有朋还能够说什么呢?
    他佝偻的身子,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显得无尽的凄凉,他花白的头发,在微风吹动中,显得无尽的落寞。
    昔日的倭人陆军第一元老,此战过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和魏季尘作战的信心,狂妄自大的他,已经被魏季尘踩在地上,踩了又踩,踩得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剥去所有的荣誉,他只成为一名普通的老人。
    山县有朋这队人马算是跑得快的了,因为他们都骑着马,并且撤退得颇为及时。
    然而。
    砰砰砰…
    密林外却忽然传来的一阵枪响,使得无神坐在地上的俄倭人士兵快速的爬起来,犹如惊弓之鸟一般,纷纷逃窜到各处大树后面。
    几乎与此同时。
    山泽静吾捂着受伤的手臂,骑在一匹骏马上,逃跑而来,人未到,声先到。
    他大声吼道:“快上马,快上马,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
    众倭人士兵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一蹦三跳,使出浑身力气来,极快的翻身上马,然后仓皇而逃,竟然连醒过来的山县有朋都不理了。
    仅仅只有一眨眼的功夫,这些倭人都已经策马狂奔了。
    好在军马有余,山县有朋不得不自己爬上去。
    山泽静吾经过山县有朋的身边时候,发现山县有朋或许是人老了,或许是体力不济了,三番两次都没有爬上去,不由着急的翻身下马,快速的推他上去。
    “山泽君,要是此番大难不死,我必收你入门下。”山县有朋一脸感激的说道。
    “多谢阁下厚爱!”
    山泽静吾脸上没有半点激动,因为密林外面,中国士兵喊打喊杀的声音已经越来越近了。
    两人不敢多逗留,再做交谈,一拍马背,仓皇而逃。
    胡殿甲领兵循着踪迹找来的时候,山县有朋等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不过,他也不担心,这路上还有很明显的新马蹄印,都说明,刚才有一大股敌军在这里休息过。
    “这些***倒是跑得快,追!”
    胡殿甲没有任何犹豫,领着一千多士卒,继续前进。
    由于倭人四处逃散,他的几千马队,也分成了好几股追击,他本队人马只剩下这一千人了。
    平壤城内,却依然是惊叫声四起,自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出现之后,这种惊叫声,就没有停止过。
    无数平民百姓像是无头的蚂蚁一样,四处乱窜,企图发泄出心中的那股恐惧之情来。
    一座大型倭人军火库周围的几间民房内,忽然冒出了汩汩青烟来。
    天眼部队马上便发现了此情形,开动飞艇,不多时,便停在了军火库的上面,接着,呜呜的呼啸声响砰起来了。
    无数枚炸弹从飞艇底部落下,然后落在了军火库周围,以及军火库上面。
    此次作战,天眼部队可是把两吨的炸药都给带来了,每座城池,都化好几千公斤,虽然不至于无限量轰炸,但是炸几个主要目标,还是够了。
    “噢,上帝,这竟然是中国人的空中部队,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天啊,你看,上面不知道装了多少炸弹,正在往底下扔呢。”
    “中国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技术?”
    “难道上帝已经开始眷念中国人了吗?”
    平壤城内,有不少的洋人,这些洋人虽然惊讶与飞艇的庞大,但还不至于像普通民众那样惊慌失措,等到他们捡到天上飘下来的宣传单之后,心中更不害怕了。
    然而,当无数枚炸弹落在倭人的军火库上面时,他们又开始大惊小叫了,因为,即便他们自己的国家,也未曾有如此成熟的氢气球技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