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众义兵首领见那小子拔得了头筹,不由一个个都是站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禀报起自己的义军规模来,想要在魏季尘这里谋一个好前程
    其中一些聪明的人都高报了手下义兵的人数,等到下去之后,赶紧会乡去大肆招募
    魏季尘也是来者都收,多多益善,都在口头上一一答应,反正他们还要通过一些考验,并且这些义兵编入定辽军之后,会被打乱编制,不会像原先这样,让他们抱成一团
    有营务处的文官在一旁记录,不一会,便统计出总人数来,众义兵首领上报的人数,竟然高达一万多人
    魏季尘估摸着砍掉其中一半,还有五千多人,这人数,已经足够定辽军在台湾站住脚跟了
    魏季尘之所以不明目张胆的在台湾张贴榜文,发出招兵通告,而是通过收编义军这种形势来招募士卒
    其实也有他自己的考虑,最主要的是避免引起朝廷的注意,收编义军这是清廷的一贯做法,说也说不出闲话来,张榜招募士兵就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了,另外,这些义兵大多都是热血依在的奋勇之辈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举国欢腾
    祝书友们长假快乐
    ——————————————————————
    京师,紫荆城
    此时已经是退朝之后
    一道人影从几名小太监眼前一闪而过,带起的一阵疾风
    “刚才那位不是翁大人吗?”
    “就是啊,想不到翁大人老当益壮啊”
    几名太监窃窃私语,无限感慨,佩服翁同龢的度
    “陛下,大捷啊,大捷啊”
    翁同龢一脚高,一脚低的从勤政殿大门外面飞驰而进
    光绪正坐在龙椅上,仔细翻看康有为上的请求变法的奏折
    变法,变法,图强,图强
    光绪心中已经像着了魔一样,他想一展心中抱负,他想给死气沉沉的大清带来一些改变
    这回听到翁同龢的喜叫声,光绪不由抬起头来
    翁同龢衣衫不整,鞋子都跑丢了一只,尚未发现
    如此失态,光绪还真是少见
    光绪不由站起身子来,好奇的问道:“翁师,是南方来的电报,还是东方来的电报?”
    如今中日在台湾、东北都已经交上了火,有两个战场
    台湾战场是最让光绪担心的
    “是台湾,魏季尘来的战报,定辽军昨天攻下台北,台湾已经收复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江山社稷之福,国家民族之幸啊”翁同龢纳头便拜,噼里啪啦的就开始恭贺起光绪来
    “台湾,台湾”
    光绪嘴唇颤抖,双脚像是生了根一样,再也动不起来
    他激动得说不出其他话来,嘴里翻来覆去就这两字
    顷刻,他便泪流满脸,却恍若未见
    “朕,朕死之后,终于有脸见祖宗了”
    光绪一阵失神,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一样,他终于能够说其他一句话了
    光绪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看见翁同龢还跪在地上,连忙上前扶起他来
    他现在才表露出来,手舞足蹈,状若疯癫,语无伦次的说道:“翁师,翁师,朕实在是太高兴了”
    君臣两人,竟然高兴得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向六部、全国通报此事,朕要全天下的臣民在今天之内都知道此事,朕要普天同庆,坚定全国军民抗倭决心”
    光绪一边抹泪,一边对翁同龢笑着说道
    光绪不能不激动啊,自从他决定参战之后,每一晚,每一刻,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他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
    战事一旦出现僵持,如雪花般的奏折都会摆在他的案头,请求光绪趁着日本有意言和,赶紧停战
    日本为了稳住中国,在政治上那是采用拉拢分化的手段,宣称愿意趁着两国尚未生死交战,坐下谈和,并且放出风声来,甲午之赔款能够稍微较少一点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日本人的缓兵之计,等到他们腾出手来,便是复侵中国之时
    奈何,就是有一些软骨头,不断鼓吹中日友好,并且说出这样,那样似是而非的理由来
    什么,中国与日本作战,必败,必蹈甲午之败之老路
    什么,趁着现在日本愿意捂手言和,并且减免一部分赔款,见好就收
    日本人在政治上分化拉拢,在军事则是穷追猛打
    在一支日本偏师侵入东北,魏季尘被日本军队包围的那几天内,求和论调一度尘嚣直上
    大有中国再不和谈,必将晚矣,必将灭矣之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