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到东北之后,他便被崭新的机器给震住了,操作一翻之后,发现这些机器甚是精良,他实在想不到魏季尘是如何弄到这些的。
    “魏帅来了。”华蘅芳正在自顾自想着,耳边却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听到冯国璋有些开心的叫了一声。
    华蘅芳放眼看去,只见小道之上,一队人马在快速靠近。
    似乎是片刻之间,便已经奔至眼前,为首一人虽然风尘仆仆,但是精气神却丝毫不减,看起来还是精神奕奕的样子。
    “魏帅!”冯国璋连忙领着把守兵工厂的将领上前见礼。
    华蘅芳、徐建寅等没有与魏季尘见过面之人也走上前去见礼。
    魏季尘微笑着翻身下马,马上便猜测出了华蘅芳的身份,见他要给自己行礼,连忙快走几步,上前正色道:“可是华老,小子身为晚辈,可受不得您老的大礼。”
    天朝自古做官为第一,华蘅芳等科学家做出的贡献虽然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与尊敬。
    此时魏季尘行后辈之礼,而不是以势压人,马上便赢得了兵工厂内跟随两人而来的技术工程人员的好感。
    “天气寒冷,却让诸位在外头等我,真是折煞小子了,华甫,我不是说不需要人来迎接吗?”魏季尘不悦的说道。
    华蘅芳笑着为冯国璋解围,说道:“此事与冯大人没有关系,都是老朽等人急于见魏将军你一面。”
    冯国璋感激的看了华蘅芳一眼,魏季尘是这么说过,但是他不可能不让大家出来迎接的。
    “魏帅,我在厂内已经设宴,准备为您接风洗尘。”冯国璋趁着大家寒暄过后,急忙说了出来。
    魏季尘略一沉吟,笑道:“此事不忙,我们还是先去看一看兵工厂内的机器如何?”
    “如此甚妙。”华蘅芳在一旁捋着胡须,点头同意,他也是刚来兵工厂没有多久,指挥着技工刚安装好机器,还没有试造一枪。
    众人同样是迫不及待的表情,之所以兵工厂还没有试造枪,就是因为等着魏季尘的到来,毕竟这一刻具有非凡的意见,兵工厂的创始人魏季尘不可能不在场。
    “如此,我们走吧。”魏季尘习惯性的摸出一根雪茄来,正准备点燃。
    旁边的徐建寅恰好看见了,连忙出声制止道:“魏将军,兵工厂内由于有存放有火药,所以严禁烟火。”
    徐建寅此话一说,原本喧哗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他们之中,刚才也有人看见魏季尘点烟,但是一来不知道魏季尘的脾性,不敢出言制止,二来认为此地刚入大门口,离存放火药的地方十万八千里,应该没有关系。
    现在见徐建寅一下子便冲撞了这位大帅,众人心中都为他担忧。
    魏季尘先是一愣,伸出的手停放在半空中,有些尴尬的说道:“多谢徐会办提醒。”
    众人皆是松了一口气,心中感受各是不同,不但大多暗自在心中提高警惕,连魏季尘在厂内都严格按照要求来办,自己能够不遵守吗?要是不遵守的话,估计第二天就会被扫地出门了。
    魏季尘对徐建寅好感顿生,兵工厂不比其他的地方,讲求的是精细稠密,任何一个小错误,都能导致前线的将士受伤,正需要这么一位严格按照规矩办事的人。
    “对了,徐会办,这个无烟火药研制出来了没?”魏季尘笑着问道。
    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
    使用无烟火药可认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
    1890年代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具有实用的价值。
    现在的大清,还不能够自行生产无烟火药,自造的子弹,都是使用黑色火药,魏季尘早之前花了五千点功勋值,从系统中购买了一份无烟火药的配方,交给徐建寅等人试研制。
    一说到火药,徐建寅当即两眼发光,一脸激动,与之前的黑面包青天判若两人、
    “魏将军,你得到的那份配方正确无比,我们严格按照配方上面的配置,已经研制出来了无烟火药,马上就能够投入生产之中,从此之后,中国又少了一样东西受制于人。”徐建寅显得十分兴奋,几乎就想马上拉着魏季尘前去观看成果。
    这下,马克辛机枪的子弹有着落了,魏季尘很是欣慰,虽然有了配方,但是徐建寅等人能够在半个月之类就配置出来,也实为不易啊。
    “仲虎啊,你那个无烟火药还是稍后再去看吧,老夫等人还等着第一支96式步枪出来呢。”华蘅芳与徐建寅相交多年,一看他的表情,便知他在想些什么,当即便打消他的念头。
    第二百八十五章 轻机枪的设想
    徐建寅一听华蘅芳道破他的心思,不由讪讪的笑了笑,按捺住心中的兴奋,随着众人前往枪炮厂。
    一行人经过几道检查之后,终于进入了兵工厂的腹地——生产车间里面。
    一排排的生产车间耸立如云,虽然是新成立的,但是周围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以看出主人们对它们的爱护。
    “魏帅,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枪炮厂了。”阮忠枢一脸振奋的抢先一步,缓缓推开大门,振振有声的说道。
    随着大门推开,生产车间内,早已经安装好的生产设备线和等候多时的工匠们一下子便展现在了众人面前,崭新的机器,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味道。
    黄皮肤黑头发,无一洋人技师的东三省兵工厂就这样显现在魏季尘的眼中。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纵观安庆军械所,天津制造局,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甚至是现在的湖北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里面无一不聘请洋人技师作为技术骨干。
    国之利器,不得不求之于人,几代中国军工人员,不得不忍辱负重,薄厚待发,终于在这一刻,拥有了完完全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兵工厂。
    这是一个饱受欺凌的民族,当敌人用坚船利炮撬开中国的国门之后,面对敌人的排枪,中国只有长枪大刀,在刺刀和枪口面前,中国只有无尽的耻辱。
    但是,这个民族并没有放弃自己,用不屈的身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到现在的维新运动,作着不懈的努力。
    可是,这个时代科技日新月异,腐朽的清政府根本负担不起这个责任,他们醉生梦死,他们只是被迫不断做着前进,终究是离世界越来越远,最终被列强送入了地狱般的深渊之中。
    现在,就让我来改变这一切吧,从这里开始,魏季尘在心中无声呐喊。
    魏季尘先是郑重其事的向华蘅芳和徐建寅深深的行了一礼,然后才领着众人进去了生产车间。
    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不配洋技师,可以说,都是两人的功劳。
    两人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家,而不被称之为技师,那是因为,两人不光有深厚的经验,还有自我的系统理论知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