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0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而今,旅哈铁路从设计,到修筑完成,将全由铁路总局负责,这条铁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铁路。
    旅哈铁路将连通东三省,一路上难免要经过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肯定要钻隧道,搭桥,工程难度必定不少,即便是詹天佑自己,一开始也没想到这段铁路会交给自己负责,所以他是既激动又有些忐忑不安啊。
    魏季尘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笑着说道:“詹先生快快请坐。”
    詹天佑坐好之后,见魏季尘端着茶沉吟不语,他也不少意思说话,顿时,房内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有几家英国公司和德国公司都与我接洽过了,他们都表示很乐意承包这段工程。”就在詹天佑刚要找一些话来说的时候,魏季尘却缓缓开口了。
    詹天佑心中微微一沉,难道事情又起了变故,眼前这位魏帅又改变了心思。
    “但是,我都一口拒绝了。”魏季尘话锋一转,看了一眼詹天佑,继续说道:“如今,这些外国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想看到我们失败,然后再去求他们。”
    詹天佑连忙回道:“将军放心,我将竭尽全力修成旅哈铁路。”
    魏季尘摇头道:“不是竭尽全力修成,而是必须要修成,这条铁路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虎口夺食从俄国人手中抢回来,资金短缺集商股,可以说,修路之前的每一道坎不比修路时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小,之前的困难如今都一一被我解决了,所以,之后的困难都要交给你。”
    詹天佑这回郑重其事的说道:“回魏帅的话,谁说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己修路,我詹天佑就让那些洋人看看,中国人修的路不比他们差。”
    魏季尘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旅哈铁路预计九百多公里,先修地势平缓地区的铁路,等到积累了一定经验,再攻克难关,相信会容易得多。”
    “这个,要等勘察地形之后再考虑。”詹天佑做事谨慎,也不善于阿谀奉承,相信要是其他人听到魏季尘如此说,一定连连应是了。
    魏季尘不以为杵的笑了笑,自己确实有些关羽面前耍大刀了。
    不过,想到后世京张铁路遇到困难时,詹天佑提出的解决办法,魏季尘觉得还是先把这些告诉他好,免得他再浪费时间去思考。
    “我曾听闻一种开挖铁路隧道的方法,不知行与不行,现有詹先生你这样的行家在,正好询问你了。”魏季尘不慌不忙的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轻轻说道。
    见魏季尘说到铁路之事,詹天佑马上来了兴趣,追问道:“魏帅说来听听,铁路隧道一向难以钻挖,要是得一好办法,对此后的修路很有益处。”
    魏季尘憋住心中笑意,同时又觉得自己心中有些无耻,这办法明明是他詹天佑想到的,现在自己却说给他听,好在没有说这办法是自己想的,没办法,为了工程进度快一点,只有这样了。
    “此办法叫做竖井开凿法,主要是解决隧道过长的问题,如果隧道较长,可以采取此办法,分段施工,从两头同时对凿,同时可以在山的中段开一、两口大井,在井中也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有加快了工程进度。”
    魏季尘越说,詹天佑眼睛越亮,等到魏季尘说完,他几乎是站了起来,拍手赞道:“这个法子太妙了,还请魏帅代为介绍想出这办法的能人。”
    魏季尘连忙打哈哈说道:“我也是无意间听人说地,具体是谁并不清楚,还有一个坡度较大时,可以修建‘人’字形线路,而且每节车厢之间可以使用自动挂钩法。”
    魏季尘一股脑的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限的修铁路知识给说了出来。
    詹天佑越听越惊奇,虽然魏季尘有时候难免记错,或是说错,但大部分都对他有些启迪,一些魏季尘只知道名词,但是不知道具体意思的铁路术语,詹天佑想了想,也明白过来。
    魏季尘最后说了个口干舌燥,实在想不到其他的了,詹天佑才心满意足的停止了询问。
    “魏将军,有句话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詹天佑今日才算认可这句话。”詹天佑告辞之前,不得不感慨万千的说了这么一句。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备学堂
    辽东的冬季,寒冷异常,大雪应时而下,渐渐形成一场雪灾,房屋被压垮损坏者不知凡几,瘦弱老病者,也大多认为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百姓都已经习惯了。
    然而,在此寒冷的天气里,各地定辽军却接到了魏季尘的命令,派遣一部分士卒帮助各地百姓修缮房屋。
    军队帮助百姓做事,并非没有先例,驻扎在黄河口岸的淮军就要在黄河泛滥时出手修堤坝,转移安置百姓。
    但是像定辽军这样出动到每县每乡,帮助在大雪中毁坏房屋的百姓搭建房子的,还真是少见。
    “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百姓要像春天般温暖。”这是魏季尘刚下达的指示,要求定辽军的将士在帮助百姓的时候,必须不能板着脸,要整日露出微笑来。
    一时间,从旅顺到海城,从盖平的花园口,到处都是定辽军将士的身影,到处都是将士的笑脸,各地驻兵划分好了区域,使得整个救助计划井然有序,不出现重复现象。
    原本官府发出通告说军队会帮助修缮房屋,那些听到通告的百姓压根儿都不信,但是,这次不是和他们玩虚的了。
    一队队的士卒赶赴各县,先由各县统计好损坏的房屋,然后马上制定出合理的修缮路线来,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得最多。
    这也是检验各地驻军训练情况的好办法,魏季尘按照后世的演习,经常让定辽军各军互相之间进行比赛,评比优劣,奖励胜者,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不但左、中、右翼军队之间进行竟然,左翼内部的各部队也互相存着竞争的心思。
    因此,这次救雪灾,各军都尽了十二万分的心思,想要在魏季尘面前好好表示一下,希望能够在来年新兵招募后及时扩大编制。
    “大娘,我们已经把房屋上面的破洞补好了,以后不会再渗雨下来,还有,灶房里那口大缸我们也挑好了水。”两名定辽军士卒一脸和蔼的站在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面前,微笑着说道。
    那老妇人眼中蓄着泪水,她使劲擦了擦,不让眼泪掉下来,其实百姓很单纯,也很容易感动,只是一些官员忙于争权夺利,忙于搜刮民脂民膏,早就忘了自己头上顶着个父母官三个字。
    “小伙子,太谢谢你们了。”老妇人声音中有些哽咽。
    两定辽军士卒笑着回道:“大娘,不用谢了,我们大帅说了,我们这些当兵的原本也是普通老百姓,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相同的一幕在辽东各地不断上演,一场大雪,让老百姓记住了定辽军,记住了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将军——魏季尘。
    在此期间,魏季尘偶尔也会抽出时间来,与军士一道,去旅顺周围的村庄看望一下受灾的民众,并且亲自动手帮助一户村民修葺房屋。
    消息传出,万民震动,众多百姓都感动得无以复加,这个时代并没有作秀这么一说,更何况魏季尘是真的付出了劳动呢,并不是敷衍了事。
    只是,百姓眼中流露出来的深切感激还是让魏季尘觉得心中有愧,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在百姓眼中,却仿佛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起他击退倭人还要大一样。
    定辽军在行动,苏芷娘同样忙了个脚不沾地,魏季尘决定在旅顺,大连,盖平,金州,复州,海城等地建了几所孤儿院和养老院,收留那些孤儿和没有儿女的老人。
    虽然大部分事情都是手下人办好了,但是苏芷娘要做的事情也不少,在寒冷的天气中,奔波于辽东各地,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等到月底的时候,魏季尘算了算,竟然发现自己这个月的威望值收入竟然是15万,除去2万点士卒的威望值收入,还有13万是百姓对他产生的,辽东的总人数大约是500来万,这么看来,大概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对他的友好度超过了
    要知道,魏季尘还只是做了这两件应该做的事而已,就有众多百姓对他的友好度朝过50,可见平日一些官员的做法是多么不得人心了,正是有这种深刻的对比存在,才突出了魏季尘的爱民如子。
    正当整个辽东之地因为魏季尘而喧腾的时候,东三省武备总学堂却以低调的姿态,在大连校舍举行了开学典礼。
    此时,全国各地已经自觉的成立了不少武备学堂,因此,这个东三省武备总学堂就一点不显得稀奇了。
    如果硬要说稀奇者,那就是这所完全按照西方军校而设立的武备学堂,它的总办是魏季尘,而这所学堂还招收海军学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