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刀是好刀,却是日本刀。
    魏季尘趁机站起来,笑着解释道:“此乃日本名刀村正,正是小子缴获自倭人中将桂太郎的佩刀,现作为战利品献与将军。”
    刀的价值有限,但是此刀的纪念价值却不可估量。
    依克唐阿乐开了怀,恋恋不舍的看了又看,这才收入刀鞘中,笑着说道:“子杰这份礼物是老夫今天收到的最为开心的礼物。”
    今天前来祝贺依克唐阿的,不乏武人,都是眼光火热的看着依克唐阿手中的那把刀,恨不得能够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惜只有想想而已,又看到魏季尘一脸淡然的样子,都在心中佩服他,竟然连这样的东西也舍得拿出来。
    这下,众官员对魏季尘的第二份礼物又更为好奇了,在众人的心目中这第一份就如此难得,那第二份不是愈发价值连城。
    这下,连依克唐阿也来了兴趣,他亲自走下主位,拿起第二份礼物,轻轻打开来,却见里面既不是珍宝,亦不是名贵药材,而是一份文书——《统筹奉天全局疏》,署名:魏季尘,王士珍,…
    依克唐阿估计后面都是魏季尘的幕僚。
    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一连串的人名,以及这书名马上便引起了依克唐阿的兴趣,他迫不及待的急忙打开一览。
    只见文章开篇便指出了东三省存在的危机,接着笔锋一转,强调值此非常之地,非常之时,非行非常之政不可。
    政治方面,魏季尘提得不多,就寥寥一行,惩治腐败,更新吏治。
    魏季尘主要提出以兴办实业为中心,与列强进行商战,富省、强兵、御侮的思路。
    并且根据奉天省财政困窘,入不敷出,提出推行新财政政策,概括为:设立银行,多开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但不设租界,确保主权。
    甚至在农业方面都提出了建议来,鼓励利用‘地势广衍、土脉膏腴、雨量充足’之优越自然条件,发展粮食畜牧业,此时的东北,农民尚不知种植小麦,魏季尘积极倡导种麦。
    除此之外,魏季尘还提出积极发展工商业,开矿修铁路,清剿土匪、移民屯垦,筹边安氏。
    洋洋十万余言,依克唐阿一时之间自然是看不完,但是此陈书条理清晰,大纲简明扼要,他只是粗略一扫,便觉得妙不可言,言之有物,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既无空话,亦无大话,乃是一篇切实可行的上佳之作,不愧书名中统筹二字。
    依克唐阿虽然是看个大概,却是看了十来分钟,众官员见他一直站在那里,脸上表情跌宕起伏,越来越喜,无不心中称奇,对他手中那份文书的内容猜想起来。
    “咳…”魏季尘见依克唐阿看个没完没了,未免会怠慢了其他的贵客,不由轻轻咳嗽两声,以示提醒。
    依克唐阿被惊醒过来,不慌不忙郑重其事的把文书一把塞进怀中。
    走向魏季尘,再次牵起他的手道:“子杰之大才,老夫今天总算见识到了,老夫甫任盛京将军,深感责任重大,心中彷徨不安,如今,有了子杰这份上书,老夫犹如干渴之人见到甘美的泉水,必将走出困境。”
    魏季尘连忙回道:“将军太过谦了,即便小子不提,想必以将军的大才,不出时日,亦能想到这些,小子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何况这份文书并非小子一人所作,小子可不敢独自居功。”
    “子杰不用多说,你初来奉天,想必还没有找住所,这几日就搬入老夫府中吧,老夫要与你秉烛夜谈,共商大计。”依克唐阿以不容置喙的语气说道。
    也难怪他会如此高兴了,奉天省的局势糜烂不堪,他这些日子来是精力憔悴,奈何手下根本没有什么大才,询问起来,都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而且他心目中也有了个大概的思路,和魏季尘所想大致相同,但是具体如何实施,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此时见魏季尘这份《统筹奉天全局疏》,心中既生出了知己的感觉,又生出了自愧不如的赞叹。
    魏季尘自是点头应允,依克唐阿这才心满意足的坐回主位。
    “好了,众位今天来恭贺老夫高升,老夫心中甚是高兴,已经让人在偏厅设宴款待,还请众位与老夫一道入席。”依克唐阿捋着胡子,满脸喜悦的说道。
    众官员见他这表情,都是心中痒痒,想要探得只字片语,奈何依克唐阿半句不提。
    宴会之上,众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众官员对魏季尘都是有心结交,魏季尘也是来者不拒,都是笑言相对,加上不凡的谈吐,博闻强识,马上便赢得了众官员的好感。
    直至最后,他也不知自己喝了多少杯酒。
    看到魏季尘醉倒在桌,依克唐阿无奈的摇了摇头,让人把他送到厢房之中。
    宴会从下午一直到了夜间,众官员方才心满意足的散去。
    依克唐阿收拾了一翻之后,还真的要与魏季尘秉烛夜谈,急急走向魏季尘的住所。
    魏季尘在床上躺了一会便清醒过来,听到脚步声,打开门一看,见是他,便将这位盛京将军迎了进来。
    一阵寒暄后,依克唐阿快速地取出怀中的文书,要与魏季尘当场讨论起来。
    “将军也太过心急了点吧,都不让小子休息一晚,要知道,小子因为将军的原因,今天可喝了不少酒。”魏季尘笑着打趣道,一幅郁闷的样子。
    正是因为依克唐阿的看重,那些官员才会吹捧魏季尘,魏季尘这样说也没错。
    依克唐阿先是笑着回道:“自古能者多劳!谁叫子杰你那份文书看得老夫心旷神怡呢。”
    接着他语气一转,有些黯然的说道:“老夫上任之前,便接到很多有关俄国人在东北四处活动的消息,俄国乃贪婪之辈,对我国领土步步蚕食,现在更是乘虚而入,如今东北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中大部分人又看不到这一点,把俄国人当成了救星,想借俄国之力,这无异饮鸩止渴,亲近虎狼,你我都为东北守将,只有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心力了。”
    依克唐阿与俄国人打交道甚多,自然很清楚俄国人的德行了。
    魏季尘叹了一口气,附和道:“还是将军是个明白人,俄国人正在京师活动,想要从东北修筑一条铁路,他们在东北四处勘察矿产,铁路所过之处,必定是资源丰富之所,更何况修好之后,俄国还能在铁路周围驻兵,盖时便能攥取最大之利益,将军,我们实不能坐以待毙,看着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逐渐坐大,最终我们连立足之所也没有。”
    “老夫观子杰上书中,也提出了筑路、开矿之事,不知子杰有何打算。”依克唐阿若有所思的问道。
    “小子已经派人查到了辽东好几处都储存着铁矿石,还请将军上书朝廷,在奉天设立开采煤铁总局,设炼铁厂,解禁抚顺煤矿,自行生产铁轨,自行修铁路,这样,俄国人也没有了借口,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筑铁路,他们自然是一边去,况且有了炼铁厂,我们东北也能像湖北、天津等地一样,建立军械制造局,巩固边防。”魏季尘是准备多时,此时当然侃侃而谈。
    依克唐阿听了大是心动,他没有想道,魏季尘已经先走了一步,连铁矿石都找出来了。
    “子杰设想是好,但是朝廷如今财政困顿,恐怕出不了几个钱啊。”依克唐阿眉头紧锁,奉天的财政更是入不敷出。
    “将军,我们亦可以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从民间吸收资本,这样就不愁资金不足,小子觉得,我们奉天省当务之急便是移民,开矿,修路。只要这几件事办好了,不出一两年,我东北便面貌焕然一新,实力大为增加,西洋、东洋何敢再作窥视。”魏季尘郑重其事的说道。
    清廷虽然赔款不少,但是比起原历史上来说,要好上许多,魏季尘就不相信,会挤不出这点钱来,只要依克唐阿夸大其词一翻,作为陪都的奉天,不容有失,清廷的财政自然会倾向这边了。
    依克唐阿显然是被魏季尘说服了,笑着回道:“好,老夫即日便向朝廷提出以上几点,而且这事还要弄大一点,老夫要联合其他吉林、黑龙江两地一道上奏,还请子杰助我。”
    “这是自然,小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切惟将军马首是瞻。”魏季尘松了一口气。
    第二百三十一章  长兴岛
    魏季尘在奉天待了四、五天,期间,足不出户,整日和依克唐阿讨论奉天以后的发展形势,魏季尘把自己所知结合后世徐世昌、张作霖等人治理东北的方针政策一股脑的和托出来。
    短短几日的相处时间,依克唐阿对这个年轻人越来越佩服,恨不得把魏季尘留在身边,要不是他知道魏季尘军务繁忙,不宜多呆,还真舍不得放魏季尘离去。
    随着魏季尘的离去,是依克唐阿联合东北三省重要官员的上书,正式快马加鞭传送往京城。
    依克唐阿为盛京将军,能够直接上书皇帝。
    东三省即将落入俄人之手,当这份首行如此彪悍的奏折放到光绪的案头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奏折详细收录了俄国人近几年来在东北三省的所做行为,指出俄人比起倭人来,所图更大,倭人好歹还隔着一片海,俄人却与东三省接壤。
    俄国的阿穆尔州、外贝加尔州、滨海州和萨哈林岛大部领土割自中国,而如今东三省已经被俄国以上几州所包围,岌岌可危。
    而俄人通过修筑铁路,使得国内兵力能够随时到达以上地区,一旦其对中国不利,后果则是十分严重的,俄国趁着中日甲午之战,势力已经慢慢渗透入了东三省,通过收买、利诱、胁迫,黑龙江省内众多小部落已经投靠俄人,假以时日,俄人控制黑龙江不远矣。
    奏折还指出俄国人在东北境内的大肆勘察活动,就像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之前一样,是侵略的先期行动,如果不加以控制,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便会成为俄国人军用地图上面的一笔。
    光绪看了这份奏折之后,觉得触目惊心,遍体生寒,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随之,奏折上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便是魏季尘所说的以兴办实业为中心,与列强各国在东三省进行商战,富省、强兵、御侮的思路,从而能够有效的遏制俄国人势力的扩张。
    奏折的最后指出,非以全国之力发展东北不得而救,恳请太后以及陛下觉察,祖宗龙兴之地不容有失,否则必悔之晚矣。
    而依克唐阿、魏季尘、长顺等官兵联名声言,与其引狼入室,不如自行发展,臣等誓死抵御外辱,无须结俄人为援助。
    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如此多的东三省官员站出来说事实,比起朝中夸夸其谈与俄国结盟之后获得如何如何好处,更加有说服力。
    光绪当即召集中枢大臣商议对策,事后,除了对‘多开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有异议外,其他各条俱表示赞同,对俄国人想在东北境内修筑铁路一事,更是持坚决反对态度。
    这个时候,各国的铁路轨道宽度不是统一的,俄国人修铁路,肯定会以他们国家的规格修筑,而如果东三省自行修筑的话,只要按照其他国家的办,俄国人侵略东三省的时候,想通过铁路运兵,不费一翻大力气是不可能的。
    军机处当即回电依克唐阿,同意在奉天设立开采煤铁总局,开始着手开矿建厂之事。
    而往东三省移民之事,清廷一直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此次光绪决定大力支持,着山东,直隶,河南等省筹划迁民事宜。
    由此,整个东北大地,即将开始沸腾起来。
    朝廷内部,亲俄势力大幅收敛,对于俄国的态度,虽抱着不敢得罪的态度,但是也开始虚与委蛇起来,除非万不得已,都是暧昧不明,因为这份奏折是秘密上奏的,俄人暂时不得而知,俄人还因为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拖拉所致。
    而引起这场风暴,却躲在依克唐阿背后的魏季尘此时已经在海城定辽军的军营中了。
    今天,将是定辽军大部前往旅顺、大连而出师的日子。
    马金叙领着定辽军左翼部队已经接收了这些地方,此时大部才出发。
    操场上,魏季尘站在最前面的高台之上,眼睛注视着下方排得整整齐齐,鸦雀无声的一万多名士卒。
    经过这段日子的训练,定辽军已经初具规模,军士素质技能都是大大提高。
    定辽军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不同,定辽军中老兵占了大部,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则是新兵占大部。
    “去年,倭人侵我辽东,占我旅顺、大连,我国军队节节败退,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我定辽军的出现。”魏季尘缓缓开口,声音十分沉痛。
    “如今,我们定辽军将要重新进入这些地方,但是,这些领土不是我们收回来的,而是用钱赎回来的,这是站在这里的诸位和我的耻辱。”魏季尘看着一张张愤懑的脸,开始逐渐提高声音。
    “在此,我魏季尘立誓,不让旅顺再次落入倭人之手,倭人要想占领旅顺,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而你们,则是我安身立命的依靠,众将士,我们定辽军要——定辽东,御外辱!”魏季尘慷慨激昂的大声喝道。
    “定辽东,御外辱!”三军将士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和道,声音刺破天际,宣誓着这片土地已经完全被定辽军所护佑,谁敢从定辽军手中争夺,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现在,出发!”魏季尘大手一扬,早已等待多时的军队开始徐徐开进。
    海城的定辽军营垒不会拆除,魏季尘调遣虎子的马队驻防于此,并且还有特战队的基地设在海城管辖范围的深林之中,更加不能让人知道了。
    大军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魏季尘就当是进行一次长途拉练,行军的同时亦可以检验军队这些日子来的训练成果。
    如此神速,没有几日,大军便经过复州,金州,进入了旅顺的区域。
    甲午战争之前,旅顺口被称之为‘东洋第一堡垒’,旅顺口背靠群山,峰峦蜿蜒起伏,主要山峰都设有炮台,有加农炮、榴弹炮、野炮、山炮等各种大炮一百来门,是名符其实的军事堡垒。
    然而,此时的旅顺口已经俨然成了一座死城,城内的平民被倭人屠杀殆尽,定辽军刚接手这座城池,也尚未来得及从各地调民入城。
    通往旅顺口的大路上,左翼翼长马金叙领着几名军官迎接魏季尘的到来,左翼人马先期接收了金州、旅顺口、大连湾,并且安置好了营垒,等着大军的到来。
    “魏帅,你来了!”马金叙策马过来,一脸沉重的上前行了一个军礼。
    不用说,他一定是看到旅顺城内的惨状,心情沉重了,这也是魏季尘不愿意亲自接收的原因了。
    “魏帅,那边是松树山、二龙山,这边是椅子山、案子山。”马金叙坐在马上,指着东西两面的山峰向魏季尘介绍道。
    “走,我们先去那里看看。”魏季尘让徐道邦领着大军先行入城,自己则带着马金叙等人往松树山而去。
    此山扼守来路,是旅顺天然的防守屏障,山上原本筑有炮台。
    但是当魏季尘上山之后,却只看见空空如也,一切都被夷为平地,莫说大炮了,日本人连营垒都拆得一干二净,不能带走的,也炸毁了事,总之,不留下任何能够使用的东西。
    如此险要的地方,却因为不战而逃,轻易落入倭人之手,魏季尘无言的叹息了一声,举起望远镜来,见四周的高峰都好不了多少,除了原有地基能够使用外,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好在如今的直隶总督王文韶对海防之事,甚是重视,否则魏季尘还不知向谁要大炮去。
    魏季尘心情郁闷,一言不发,率领众人纵马快奔,超过大军,从旅顺城内穿过,直往旅顺海口而去。
    城内,除了有军士进出之外,再无其他人,房屋亦是多有烧毁,鲜血尚未干透,魏季尘仿佛能够看到当日的惨状在自己的眼前浮现,无数冤魂在四周缠绕,压抑得他胸口发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