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88章 一碗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世华闻言,深以为然:“到了棚户区,咱们拿着画像,挨家挨户的问过去,说不定就能够打听出你大姑他们的下落。”
    “哪里用得着挨家挨户的问过去?”沈采萱道,“到了那儿,你瞧好了,不用咱们去问,届时会有人主动找过来,给咱们提供线索的!”
    主动找过来?
    棚户区的群众这么热心的么?
    事实证明,棚户区的群众还真就这么热心——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得有钱。
    到了棚户区,沈采萱连马车都没下,站在马车上,鼓了两下掌,吸引了附近几个路人的注意力,随即扬声道:“各位街坊,现在咱们要找几个人,喏,就是画像上这几个人。
    “倘若有谁能够提供线索的,咱们给十文钱;倘若有谁能够直接将咱们领到这几个人面前的,咱家给一百文钱。”
    闻言,沈正榕在心中小声嘀咕:“不是奖励一两银子和十两银子的么?怎么变成十文钱和一百文钱了?你这降价,降得也太狠了点吧?”
    沈采萱降价,狠归狠,但对于棚户区的居民来说,现在给的价钱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不,沈采萱话音刚落,那几个路人就围了过来,纷纷要求查看画像。
    棚户区其实就是贫民区,这一带的百姓穷虽穷,但绝大多数都很实诚,看见就是看见,没看见就是没看见,不会无中生有,骗取钱财,哪怕他们很需要钱财。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棚户区面积不大,人口却很密集,里面居住人口上千,这之中难免会有些个败类。
    就有几个人,谎称自己见过沈月娟一家,捏造线索,企图骗取赏金。
    论骗人,这几个人的道行还不够深,哪里会是沈采萱这个谎话精的对手?
    三言两语间,就被沈采萱识破了。
    一个上午过去了,沈采萱等人线索收到好几条,但很可惜,全是假的,相当于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沈采萱并不着急。
    在这个通讯极为不便的时代,要找到几个人谈何容易?
    这才过了半天而已,没找到很正常,找到了那叫超常,那叫好运爆棚,可遇而不可求。
    眼看就到了饭点,沈采萱直接收摊,在附近找了个面摊子,照常吃午饭。
    沈采萱很淡定,沈世华却淡定不了,神色沉重的看着面前的臊子面,迟迟没有动筷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越是这种时候,你就越得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否则的话,你的身体垮了,还怎么找人?”
    沈采萱从桌上的竹筒里取出一双筷子,递给沈世华:“来,赶紧把面吃了,吃完咱接着找。”
    沈世华不想辜负沈采萱的好意,便接过筷子,一言不发,慢吞吞的吃了起来。
    沈世华饭量可不小,这样的面,他平时至少能吃三碗,可今儿个,他吃了不到半碗,便放下了筷子。
    沈采萱懒得再哄他,直接冷冰冰的来了一句:“吃完,我陪你找人;不吃完,我待会儿就回府城。”
    这话一出,沈世华立刻老实了下来,三口两口就把剩下的面吃了下去。
    沈采萱估摸了一下沈世华的饭量,冲摊主喊道:“老板,再来两碗臊子面!”
    “好嘞!”那摊主欢快的应了一声。
    臊子是现成的,只要把面条一煮,臊子面基本上就ok了。
    不过片刻工夫,那摊主便端着两碗臊子面过来了。
    那摊主上完面转身要走,却被沈采萱叫住了:“老板,问你个事儿,你上面的三个人,你可曾见过?”
    说罢,沈采萱拿出三张画像,摊在了桌面上。
    那摊主扫了一眼,正要回答没看见,就在这时,他听说提供线索有钱拿,硬把“没看见”仨字咽了回去,凝神看起了画像。
    “这两张面孔,看上去很陌生,我应当没有见过。”那摊主指着其中一张画像,“但是这张面孔,我总觉得在哪儿见过。”
    那摊主指着的是画像是张立秋——也就是沈月娟的儿子的。
    沈世华原本蔫了吧唧的,垂着头,小口小口的吃着面,听了这话,他立刻抬起头来:“老板,你在哪儿见过?”
    那摊主皱眉沉思良久,最终遗憾的摇了摇头:“有点眼熟,我总觉得自个儿在哪儿见过这孩子,可到底是在哪儿,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唉,十文钱呢,可惜了,赚不到手呢。”
    那摊主的媳妇方才蹲在不远处洗碗,这会儿洗好了碗,甩了甩手上的水,走了过来,准备收拾桌子。
    听到赚不到钱这种话,她立刻凑了过来,询问缘由。
    “这孩子……嗯,确实眼熟。”那摊主的媳妇端详着张立秋的画像,仔细回忆了起来,忽而,她惊呼出声,“啊,我想起来了!”
    据她回忆,约莫四五天前,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端着一只破碗过来,向她讨要热水。
    当时她正忙着洗碗,没空理会,就让他去别处要。
    可那男孩说,他现在急需一碗热水,不能再等了。
    原来,他太奶奶病了,这几天昏昏沉沉的,水米不进。
    就在刚刚,他太奶奶醒了,他和他的家人就想给老人喂点食。
    可是他家就只有馒头,而且是放了好几天、很硬的那种,没法儿直接给老人吃,只能泡进热水里,弄成糊糊,才能给喂给老人。
    听了这话,她心肠一软,就在百忙之中抽空给那男孩打了一碗热汤——用棒子骨熬成的汤,不值钱,但可以给病人补身体。
    那摊主一拍脑袋:“对了对了,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那天,明明不是饭点,可摊子上忽然来了几个客人,我又是要擀面,又是要下面,忙得不可开交。
    “忽而,你领了一个孩子过来,给他打了一碗面汤。我有些好奇,就看了那孩子一眼,本想问问那孩子是什么来路,可忙着忙着,我就忘了这件小事儿了。
    “对对对,那孩子跟这画像上的人一模一样,错不了,就是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