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7章 工具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家人面面相觑,满脸茫然的摇了摇头。
    陈记车马行派去苏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不知是他不了解初来乍到的沈采萱家,还是他有所了解却不愿意多说,反正他口风紧的很,一问三不知。
    对了,今天下午,苏家人一行沿着官道,来到了府城外面。
    原以为沈采萱家的茶寮就在官道边上,那老大爷很快就会将车停下。
    却不想,那老大爷始终不停,径直驾车进城。
    当时,苏家人就觉得不对劲了,忙问那老大爷这是要去哪儿。
    那老大爷就说了,送你们去沈家。
    至于沈家在哪儿,是干什么的,那老大爷只字不提。
    到了陶然居门口,那老大爷让他们在车上等着,独自一个人跑去陶然居里叫人。
    这么说吧,那老大爷只负责拉人,负责将人送到地方,其他的一概不管。
    碰上这么个工具人,苏家人真心很无奈啊。
    看到苏家人的反应,沈采萱安心的同时,不禁暗暗好笑。
    正当沈采萱想要继续忽悠的时候,陶然居结束了一天的营业,苏氏顾不上收拾厨房,便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兄长和侄儿,苏氏又哭又笑,沈采萱等人劝了好一会儿,她方才止住泪水,稍稍平静下来。
    因着家里有郑永维这个贵客在,沈采萱家鸡鸭鱼肉买了一堆。
    故而,尽管不知道苏家人今天就能到,苏氏还是在何周氏的帮助下,操办出了一桌极为丰盛的接风宴。
    先前是苏氏哭,到了接风宴上,就轮到苏氏的哥哥哭了。
    干饭!
    而且是没有掺杂、纯粹无比的白米饭!
    这么金贵的吃食,从未出现在苏家的饭桌上,哪怕逢年过节也不例外。
    苏海潮和苏海生这两个十几岁的少年自不必说,就是苏成北这个三十来岁的汉子,活了三十多年,这还是他头一回吃到白米饭。
    苏成北抹了抹眼泪,不好意思的解释道:“那个,我、我就是觉得白米饭好好吃,好吃到哭。”
    事实上,苏成北没有说实话,至少没有将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
    白米饭确实很好吃,但还没有好吃到令人哭泣的程度。
    苏成北之所以哭,其实是因为他想起了远方的爹娘——苏家老两口都已年过半百,那么大年纪了,都没能吃到过一碗白米饭——他这个做儿子的,心里难受。
    就在不久前,苏家所在的渔村里,一位老人临终之前,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想要吃上一碗白米饭。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心愿,那老人的儿孙也没有能力令他如愿以偿。
    苏成北看到那老人的儿孙泣不成声,心中不禁要想,倘若他爹娘在寿终正寝之前,要求吃上一碗白米饭,这个愿望,他能够帮忙实现么?
    应该……实现不了吧。
    要知道,苏家原本就不富裕,祖祖辈辈都靠出海打鱼维持生计,勉强能够糊口。
    前些年,朝廷颁布了禁海令,规定“片板不得下海”。
    此令一下,苏家这种渔家,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理论上,不能出海,可以转而去江里打鱼。
    可问题是,江虽宽广,但里面的鱼并非是无穷无尽的。
    江里的鱼,本来就有江边的渔民打着,数量本就有限。
    禁海令一出,那么多本该出海的渔民一窝蜂的涌到江上捕鱼,江里的鱼根本就不够捕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苏家这种渔家进项越来越少,难以维持生计,连糊口都困难了。
    沈采萱家明明邀请的是苏氏的娘家侄儿,怎么苏成北也跟着过来了呢?
    还不是穷闹的。
    原来,苏成北虽然能干,一个人抵得上三个壮劳力,可与之相应的,他也很能吃,一个人能吃三个人的饭量。
    前些年,苏成北依靠一手很厉害的捕鱼本事,与他哥苏成南一起出海,几乎次次都能够满载而归。
    这些海鱼虽不值钱,却胜在数量够多,拿去卖了,也将将够养活苏家人了。
    尽管苏成北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什么像样的饭食,但饭量一个顶仨的他好歹不用饿肚子。
    可到了这几年,苏家的家境急转直下,渐渐的,已经吃不上饭了。
    对于家里面临的困境,苏成北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哪里还敢多吃?
    别说三人份的饭食了,就是一人份的饭食,他也不敢下嘴,总想着自己少吃点,好省下饭食给家人吃。
    然而,家人谁还不清楚苏成北的饭量啊?哪舍得让他——这个家里唯二的壮劳力忍饥挨饿?
    一家老小,上至苏成北的爹娘,下到苏成北七岁的小侄女,都主动省下自己的饭食,供苏成北吃。
    苏成北不肯吃,一家老小还不依,非逼着他吃。
    这饭食,苏成北吃了扎嘴,更扎心哪!
    这一回,沈采萱家派车过来接苏氏的娘家侄儿。
    苏成北寻思着,自己就一个大饭桶,与其留在老家祸害家人,害得全家人都吃不饱饭,还不如搭个顺风车,到府城寻个包吃包住的活计,解决自己这张嘴的同时,赚些钱养活家人。
    于是乎,苏成北来了,老实了一辈子的他厚着脸皮跟来了。
    如今的苏家穷到令人发指,苏成北觉得丢人,不好意思实话实说。
    沈采萱家向苏成北询问苏家的近况,苏成北先是支支吾吾,后来眼见实在是敷衍不过去,就捡好听的说——什么苏家老两口身子骨硬朗,什么苏氏的大嫂又怀上了,而且村里的老人说,她那怀相,十有八九是男娃——至于那些不好听的,比如苏家经常揭不开锅,他提都不提。
    不光苏成北本人不提,就连苏海潮和苏海生要说,苏成北也拦着不让他俩说。
    就苏成北这样的老实人,还想有所隐瞒?
    开玩笑呢吧?
    沈采萱一眼就看出他心里藏着事儿,很多事情藏着掖着不肯说。
    于是乎,沈采萱就暗中吩咐沈世华,让他设法劝苏成北多喝几杯。
    白米饭不香么?鸡鸭鱼肉不鲜么?
    放着一桌子的好饭好菜不吃,没事喝什么酒?
    活了三十多年,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大吃大喝的机会,现在的苏成北只想敞开肚皮胡吃海塞,根本不想喝酒。
    可架不住沈世华总劝,苏成北只好忍痛放下筷子,举起酒杯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