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43章 猪都不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久之后,沈采萱、沈采薇、赵燕婉以及沈正榕——沈采萱想让沈正榕出来见见世面,便特意带上了他——乘坐着由沈世华驾驭的骡车,来到了棚户区附近。
    沈采萱请赵燕婉做向导,在河畔、田间或山上转悠了一大圈之后,来到了赵家。
    原本颇为宁静的赵家小院很快就热闹了起来,聚集了一大群老弱妇孺。
    这些老弱妇孺都是沈采萱让赵燕婉请过来的,无一例外,都来自于曾对赵家雪中送炭的良善人家。
    至于说,为何来的都是老弱妇孺,怎么就没有一个壮劳力呢?
    那是因为,大白天的,壮劳力都出去扛活了,家里就只剩下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就老弱妇孺吧,反正沈采萱打算交给他们做的活计比较轻省,没有壮劳力,照样能够完成。
    听说人都到齐了,沈采萱清清嗓子,刚要发话,就有几个性急的大娘大婶抢先发问:
    “我听说,可以用野果换钱,这是真的么?”
    “野果?不是说野花么?”
    “咦,我怎么听说是野菜呢?”
    “……”
    “哐哐哐”,一阵锣声响起。
    紧接着,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乡亲们,不要吵,也不要挤,大伙儿都听我说!”
    大伙儿循声望去,就见停在院子中央的骡车上站着一个小姑娘,虽然年纪幼小,却说不出的好看。
    那小姑娘自然就是沈采萱了,当着这么陌生人的面,她一如既往的张口就来:“咱家茶楼新开张,需要大量的野草野花和野果。倘若你们采摘到了咱家想要的野草野花或野果,不妨送到这儿来,只要检验合格,咱家照价收购,并且当场支付现钱,绝不拖欠。”
    一听到“现钱”两个字,全场都沸腾了。
    要知道,这年头,老弱妇孺要想赚点现钱,可不容易,一年到头,都很难碰到几次赚取现钱的机会,能够赚到的现钱屈指可数。
    在场众人之中,一位约莫五十来岁的老大娘率先向沈采萱发问:“小姑娘,你家茶楼想要什么样的野草野花和野果?”
    赵燕婉刚刚特意告诉过沈采萱,这位就是王里正的夫人王许氏。
    沈采萱先是夸了一句:“您这个问题问得好,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紧接着,沈采萱看了一旁的沈采薇一眼,沈采薇忙将一只竹篮递了过来。
    “这东西你们这儿叫什么我不清楚,咱们那儿叫木馒头。”沈采萱从竹篮里拿出几个绿色的果子,展示给众人看。
    “鬼馒头,咱们这儿叫鬼馒头!”立刻有眼尖的人认了出来。
    什么鬼名字?切,比木馒头还难听!
    沈采萱嘴角一抽:“鬼馒头对吧?新鲜的鬼馒头,收购价三斤五文钱;晒干的鬼馒头,收购价一斤五文钱。”
    其实,沈采萱最初拟定的收购价是鲜果一斤三文钱,干果一斤十文钱,却遭到了沈采薇的强烈反对。
    在沈采薇的百般劝说下,沈采萱考虑再三,大幅下调了收购价。
    虽说收购价大幅下调了,但对于这些家住棚户区的土著来说,依旧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这不,沈采萱话音刚落,全场就再一次沸腾了。
    啥啥啥?这种猪都不吃的玩意儿,三斤就可以换到五文钱?真的假的?
    倘若是真的,那可就发啦!
    要知道,这附近的荒山上,每到这个季节,鬼馒头就成片成片的长出来,轻轻松松就可以摘到几十上百斤。
    也就是说,随便上山摘点鬼馒头回来,就可以换得好多钱呢!
    一想到这儿,大伙儿都兴奋不已,心中又是忐忑,又是期待,纷纷开口向沈采萱求证:
    “这玩意儿喂给猪吃,猪都嫌弃,你家茶楼当真愿意掏钱买?”
    “茶楼,那可是有钱人才去得起的地方!你家茶楼收购鬼馒头做什么?给有钱人吃么?不是,猪都不吃,有钱人怎么肯吃?”
    “对呀对呀,你家茶楼没道理买这种猪都不吃的玩意儿呀!小姑娘,你该不会是在说笑吧?”
    “……”
    从上面的问话不难看出,尽管大伙儿都希望收购一事是真的,但收购鬼馒头什么的,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他们的言语中透露出深深的不信任。
    听听这话,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穷,一直无法搬出棚户区了吧?
    事物的好坏,不是由自己做出判断,而是让猪去辨别,能分得清好歹才怪!
    不识好歹,怎么可能发家致富?
    “一样东西,猪都不吃,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价值。”沈采萱坦言道,“鬼馒头,对于猪来说,不是好饲料,但对于咱家茶楼来说,却是不错的食材,在制作茶饮、茶食时,会用得上。正因如此,咱家茶楼才会特地跑来这儿收购鬼馒头。”
    有些事情,瞒是瞒不住的。
    既然如此,索性坦言相告,取信于人。
    果然,此言一出,尽管大伙儿都想象不出用鬼馒头做出来的茶饮和茶食是什么样的,严重怀疑会吃了吐,但他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沈采萱是认真的,不像是在说笑。
    鬼馒头好像真的能换钱呢!
    发了,发了,自家好像要发财了呢!
    大伙儿激动不已。
    就在这当口,沈采萱适时的来了一句:“咱家茶楼诚心收购鬼馒头,不过……”
    听到“不过”二字,大伙儿的心都提了起来,就怕沈采萱提出什么他们达不成的要求。
    只听沈采萱继续说道:“咱家茶楼新开张,生意有限,每天用到的鬼馒头的量不会很大。我估摸着,一天下来,用个两三百斤的鬼馒头也就差不多了。在场一共六户人家对不对?这样吧,你们每户人家,每天最多最多,送五十斤新鲜的鬼馒头过来就好。”
    哦,原来有数量限制的呀!
    这样一来,就不能够几百斤、几百斤的往这儿扛了。
    不过一天五十斤也很好了呀!
    五十斤可以换……换多少钱来着?
    这年头,可不是每个人都识数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掌握加减法就很了不起了。
    乘除法?抱歉,那是少数人才会的。
    上面那笔账涉及到乘除法,大伙儿立刻爪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