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4章 卧床静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原来,几天前,沈世华码头上给林记商行搬货时,不慎从高处跌落下来,摔伤了腰部,动弹不得,只得卧床静养。
    据林记的一位管事透露,现如今,沈世华正在要好的朋友家养伤,而他那朋友家是在北门外的棚户区,具体位置在哪儿,由于棚户区实在太乱了,那位管事很难说清楚,只能到了棚户区之后再慢慢找了。
    惊闻这一坏消息,苏氏等都急坏了,正在吃早饭的他们当即撂下筷子,搭上张有粮赶来的骡车,慌慌张张的赶往棚户区。
    棚户区乃是本地贫民以及外地流民的聚居地,住在这儿的,基本上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
    这种相当于贫民窟的地方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一眼望过去,全是破破烂烂、四处漏风的危房。
    再看脚下,道路泥泞、污水四溢。
    更要命的是,到处都是嗡嗡乱叫的绿头苍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掩鼻的腥臭味。
    哎呀妈呀,这种鬼地方,没病没痛都可能待出毛病来,沈世华在这儿养伤,他的伤能养好吗?
    沈采萱一行人站在全然陌生的棚户区里,心里直打鼓,浑身不自在,一时之间,有些无所适从。
    幸而有张有粮这个趟子手在,他时常走南闯北,很会问路打听,不一会儿,就从路人口中打听到了沈世华的所在,并说动那路人前面带路。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跟在路人后面,七弯八拐,也不知绕了多少圈子,这才来到了一个破败的小院门前。
    院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正领着一个约莫八九岁的小女孩晾晒衣服。
    忽听到了敲门声,那老妇人打开门一看,就见外面站着好些个陌生人,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心中茫然的同时,不由得暗暗生出了提防之心。
    直到苏氏交代清楚来意,那老妇人这才恍然大悟,忙将苏氏等引进了院子。
    沈世华的好友名叫何志祥,与祖母和弟弟妹妹共同生活。
    那老妇人正是何志祥的祖母何周氏,而那小女孩则是何志祥的妹妹何秀玉,至于何志祥的弟弟何志斌,他如今在当铺里做学徒,不在家。
    何家的院子里空荡荡的,就只有三间年久失修的泥草房。
    三间房一字排开,正中央那间乃是堂屋,堂屋右手边住着何周氏和何秀玉,堂屋左手边住着何志祥和何志斌。
    自打何志斌去当铺做了学徒,就吃住在铺子里,除非逢年过节,都不回家,所以他的床铺大部分时间都空着。
    现如今,沈世华就在堂屋左手边的那间屋子里,躺在何志斌的床铺上。
    苏氏等一跨进那间屋子,就觉得眼前一暗——低矮逼仄的泥草房里就只有一扇小小的窗子,上面的窗纸不知多久没有换过了,看上去乌漆嘛黑的。
    窗纸的边缘破了一道口子,几缕阳光透过那道口子照射进来,些许阳光下无数尘埃飞舞着。
    众人之中,沈采萱的眼力最好,她率先适应了屋里的黑暗,看到屋子西北角并排放着两张木板床,一张空着,另一张上面睡着一个人,料想那人就是沈世华了。
    果然,何周氏引着苏氏来到那张床边,颇为歉意的说道:“家里穷,四处漏风,许是昨晚被吹到了,阿华有些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刚才喊他吃早饭,他也没有回应,到现在都还没把早饭吃了。”
    提及早饭,沈采萱注意到,床边摆着一张椅子,椅面上放着一只粗瓷碗,看不清里面装着的是什么,估计是粥,满满的,确实没有动过的样子。
    不是,现在重要的可不是吃没吃早饭,而是沈世华的病情。
    忽然涌进来这么一波人,沈世华却一点都没察觉到,依旧双目紧闭。
    他这样子,可不像是有些发烧啊。
    沈采萱一把拨开挡在前面的苏氏,伸手一摸沈世华的额头……
    嘶,滚烫!
    “娘,爹在发高烧呢!”沈采萱语气凝重,“爹本来就有伤,现在又发高烧了,这又伤又病的,千万大意不得,必须立刻送他去医馆!”
    苏氏闻言,赶紧摸向沈世华的额头。
    果然如此!
    苏氏立刻慌了,毛手毛脚的,伸手就要去扶沈世华起来。
    “哎哟!使不得,使不得!”何周氏急忙制止,“大夫说了,阿华得要躺床上静养,在他伤势有所好转之前,绝对不能够随意挪动,否则的话,有可能会瘫痪的!”
    “什、什么?”苏氏闻言就觉得脑袋嗡的一声,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瘫、瘫、瘫……瘫痪!”
    沈采薇也吓得不轻,急急问道:“何家奶奶,我爹不就是摔了一下,扭伤了腰么?就这点伤,何至于会瘫痪呢?”
    “这个,这个……详细的情况我也不大清楚。”何周氏道,“大夫给阿华诊断的时候,我不在场,‘不能挪动,可能瘫痪’这话,我是从阿祥那儿听来的。”
    原来,沈世华在码头上出事之后,他身边的工友立即将他抬到了林记商行设在码头附近的分号。
    分号的掌事眼见沈世华陷入了昏迷,不敢掉以轻心,立刻派人去请大夫。
    请来的大夫很快就弄醒了沈世华,并仔细给他检查了一番。
    那大夫说了,沈世华应当没有伤到要紧部位,卧床静养十天半个月,差不多就能够起身了,再好好休养上一阵,便可以恢复如初了。
    但,事无绝对,不排除会有意外的可能——如果在伤势有所好转之前,随意挪动,说不定会伤上加伤,造成全身瘫痪等极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那大夫一再强调,最初的十天里,为了避免二次伤害,尽量不要挪动沈世华,若是迫不得已,一定要挪动,切记动作要轻、要缓。
    当时,那掌事本打算用车把沈世华送回他的老家——也就是几十里外的望山村,听了大夫的话,他立刻改变了主意,想把沈世华送去附近的鸡毛小店,让他那儿养伤。
    这个时候,何志祥主动站了出来,说与其把人送去无人照应的鸡毛小店,还不如把人送去他家。
    他家条件虽然不行,但胜在家里一直有人,可以让他的祖母来照料沈世华。
    在征得了那掌事和沈世华的同意之后,何志祥也不用车,而是和几个工友轮流着,用担架将沈世华从码头一路抬到了这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