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90章 海水养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坏坏男孩、暗极星夜、这么善良的我、20190428031726160的推荐票,谢谢你们。
    “三顺,你个狗日的怎么开船的!”谢老实站在一艘单桅渔船上,跳着脚骂到。
    在谢老实的南面五十米的距离,也有一艘同样的单桅渔船。
    两艘船船尾各自架着一台绞车,两根长长的牵引绳子垂到海面上。
    今天海上的风并不大,浪也不高。
    两艘渔船在海面上歪歪扭扭的向前行驶着,一会左边的船蹿到了前面。一会另一艘跑到了前面。
    谢老实朝着海里吐了口痰,然后紧紧的握住手里的舵把。
    沉在海里的拖网如同一支巨手,不停的往后拉扯着两艘渔船。
    被谢老实唤做“三顺”的,是一个矮壮结实的中年汉子。
    手臂上的肌肉虬起,紧紧的握住舵把。
    “三顺叔,咱们还得多长时间?在这样只怕船都翻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汉子,裸着上半身,手上紧紧抓着桅杆上的绳子。
    “慌什么,我三顺在海上半辈子还没翻过船呢,稳住!”三顺头也不转,手上只是稳稳的把住舵把。
    “谢老实,时间差不多到了!”张焘从船舱里露出头,叫了声,手上端着一块银壳怀表。
    “噢,知道了!”谢老实趁机抹了把脑袋上的汗珠子,对着身后的船员吼到,“发信号,停船!”
    一个船员站到船头,舞动着手里的红色小红旗。
    “顺叔,旁边船上摇红旗了!”年轻汉子指着谢老实的渔船,说到。
    三顺斜了眼,“好,落帆停船!”
    两艘渔船慢慢的停了下来,船身被海浪推得不停上下起伏。
    “快起网,看看有收获没!”张焘见船停了下来,于是从船舱里快步走了出来。
    两艘船慢慢的靠到一起。
    谢老实船头的小红旗再起晃动起来。
    “起网!”三顺指挥着几个船员开始转到绞盘。
    垂在海里的网绳慢慢的被拉紧。
    将近一炷香的时间,渔网终于被绞车从海水里拉了出来。
    “好像很有收获么!”张焘盯着鼓囊囊的网袋,
    “拉上来看看!”
    船员们用长长的钩子把网袋拉了过来,然后松开了底部的绳索。
    “哗!”
    一堆鱼虾螃蟹落入了敞口船舱。
    “估摸有百来斤吧!”谢老实搓着手,仔细的打量着船舱里的收获物。
    “还是不够啊,老夫听徐公子说这种拖网,运气好的时候上千斤都有的!”张焘摸了摸被海风吹乱的胡须。
    “再来几网试试呢!”
    “好!”
    绞车再次慢慢的转动起来,长长的拖网又一次被放进海水里。
    崖州城。
    “公子,你这是在干嘛?”张礼真盯着徐铮手上的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问到。
    “这个啊,这是叫马氏珍珠贝!我打算用这个试试人工养殖珍珠!”徐铮正在尝试着从贝壳里,剪下来一块外膜组织。
    “珍珠还能人工养殖?”张礼真等大了眼睛,吃惊的问到。
    “嗯,能啊,从宋朝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人工养殖啦,咱们的老祖宗们可是一直都很聪明的!”徐铮用手里的夹子终于从贝壳里面的嫩膜上成功的取了一块下来,小心翼翼的把嫩膜放在用酒精消过毒的盘子里。
    徐铮所做的并不是开创人工养殖珍珠,而是改进方法,提高人工养殖的成品率。
    “帮我把那个贝壳拿过来!”徐铮指着身旁另一个贝壳,说到。
    张礼真递了过来,
    “公子,莺歌海盐场那边眼瞅着就要打起来了,咱们就在这边捣弄这东西?”
    流风的情报已经送来了,抱由峒这次可是出洞了将近六千人!
    “瞧你那样!六千人就让你坐不住啦?”徐铮笑了笑,然后把贝壳在面前摆正。
    “公子,你对李天华就这么有信心?”
    “当然!咱们崖州军虽然人数不是太多,但也是几经战阵了,更何况黎民人数虽然占优,但是毕竟和官军、满洲八旗相比,还是差了远的,所以这一战必胜!就让李天华他们放开手去折腾吧!”徐铮轻轻一笑,“快过来,帮我把贝壳固定住!”
    “你不要小看这个人工养殖,这次要是成功了,以后咱们琼州这里可就发财喽!”
    张礼真撇了撇嘴,不情愿的伸出手,把贝壳按住。
    “你跟着我时间也不短了,打仗打的是什么?是银子!别看前线大炮、火铳放的爽快,但是每一颗炮弹、子弹不都是银子换回来的!织布厂能赚钱,拖网捕鱼能赚钱,人工养殖珍珠能赚钱,浅海养殖也能赚钱,没了这些源源不断的银子,咱们拿什么去打仗!”徐铮一边说着,一边用撑子把贝壳撑开。
    “稳住,不要动!”徐铮换了夹子,把膜块小心翼翼的夹了起来,填进了贝壳内外膜之间,然后停住了手。
    “松开手吧!”
    徐铮把贝壳放入旁边一个盆子里,“把这个端到院子里的水池边,轻拿轻放入池子里!”
    张礼真无奈的端起盆子,跟着徐铮走了出去。
    放好之后,徐铮吩咐到:“去准备马匹,一会咱们去园子里里瞧瞧玉米和红薯、马铃薯长的怎么样!”
    张礼真极不情愿的“噢”了声。
    刚到水寨前司的时候,徐铮就命人把红薯、马铃薯以及玉米进行试种,这几年来攒了不少种子。
    随着崖州城的扩建,徐铮特地让释雪花在城里留出了一块地方,建了个农庄,专门试种各种经济作物。
    徐铮给农庄起了个名字,“农园”。
    徐铮让释雪花帮自己搜罗了一批老农,专门负责园子的管理。
    不用干活,只要动嘴!
    徐铮看重的正是他们的经验。
    “刘大爷,最近园子怎么样?”徐铮笑着下了马,把缰绳扔给张礼真。
    “是公子来了,园子里一切都好!”刘名布是地地道道的崖州汉人,种了一辈子的地。
    徐铮把他挑出来,让他做了园主。
    刘明布带着徐铮,走进了园子。
    园内的土地被田畦分成了一个个方块。
    玉米、红薯、马铃薯、甘蔗、水稻、椰子树等被分成一块一块整整齐齐的方块地。
    院子里还挖出了几个池塘,几群鸭子正在水面上游来游去。
    一大块被渔网隔开的空地上,一大群鸡正在觅食。
    甚至还有几个马牛羊驴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