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83章 商事衙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暗极星夜的推荐票!
    感谢eopnc mnxan的推荐票!
    谢谢你们的鼓励。
    徐铮闲着没事,上了一本几万字的奏折!
    再次引发了一场大争论以及一波剧烈波动。
    徐铮奏请皇上,准许成立一个新的衙门:商事衙门,下辖厅、处、局、科,对全国商务以及海外商务尽行统一管理。
    其实这也不新鲜,
    大明朝不是没有对商事尽行管理,只不过是没有单独分离出一个专职部门管理而已。
    比如说京师以及很多大城镇的商事一般化归兵马司代管。
    而农村的商事,例如集镇,基本归地方政府管辖。
    徐铮的构思是把管辖权统一起来。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
    背地里徐铮还给朱由检单独上了道密折。
    密折里详细的说明了专设商事部门的重要性,那就是商税。
    新衙门设立后,不仅负责商事的日常管理,还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朱由检是细心人,当听徐铮提到商税的事情,立刻让王承恩把以前天启年间八大钞关的纳税记录找出来仔细的查看了一遍。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天启末年七大钞关纳税总额已经达到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个数据竟然是天府广记里的,不知道正确不)!
    “竟然这么多!朕的银子都到哪里去了?”朱由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根据徐铮的推测,商事衙门成立后,全国税额最起码能翻一翻!
    朱由检的眼前似乎已经出现了堆成小山一般的银子。
    但是万事皆有法度,徐铮在奏折里,系统的提出了商业管理制度以及税额制定等一系列构思。
    明朝对商业的管理已经很详细了,比如度量衡的统一规定、质量的保证、物价的限定、货币的使用、牙行的管理、课税等等,自有着完整的一套体系和制度。
    但是这种体系不是以商业发展规律而设定的,而且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致命的问题。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过钞关的时候,官船、內侍、进士举人的船只不上税,这就导致逃税漏税情况特别严重。
    最终被盘剥的都是最基层的小商小贩,正如农业税一样,征收对象都是穷苦老百姓,而最有资本的商人、官商以及大地主,从来不用上税,再加上各种摊派、杂征,无疑雪上加霜。
    徐铮思考的核心就是一体纳税,但是如果这样直接提出,那么必然遭到巨大的反对,因此走了个捷径,把明朝商事独立出来,进行独立管理以及核算,从而为朝廷增加收入。
    朱由检难得这么有兴趣、有毅力把徐铮的奏折从头到尾仔细的读了一遍,甚至在很多重要的地方还进行了资料查证,做了备注。
    很多人都说朱由检做皇帝很辛苦,日夜理政,不贪图个人享受,但是谁又能知道,朱由检能当上皇帝又是纯属侥幸呢,在这之前,朱由检并没有做好当皇帝的准备,要知道学习治国和驾驭臣子的帝王心术,绝对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尤其是心理学要有一定的造诣。
    而朱由检最欠缺的就是这堂大课,因此没办法,只好在做了皇帝之后,靠勤能补拙。
    但是很多事情是要有天赋的,不是勤就一定能补拙!
    纵观朱由检十七年当政,除了诛杀魏忠贤算是一个亮点(其实魏是皇上的家奴,收拾一个家奴也算不得明君的标志),之后一直被权臣们利用、玩弄,蒙蔽,尤其是到了周廷儒和温体仁时期,最根本的症结也是帝王心术的欠缺,至于治理国家方面的学问,就更不用谈了!
    朱由检边读边思考,一个自己从来没有重视过的商事,竟然能有这么多门道!
    那么治理整个朝廷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顿时一阵冷汗!
    自己是怎么治理国家的,也和徐铮一样的剥丝抽茧吗?
    没有!只不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从坐上皇位到现在,就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忙忙碌碌!
    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深思过,朝廷之所以出现这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这问!
    世事洞明皆学问!朱由检默念了半天,
    “大伴,我自认为真个皇帝干的要比我哥哥强多的,甚至强过前面数位长辈!”朱由检在心思激荡之下,连“朕”的称呼都忽略了。
    “皇上,事实如此啊,您勤劳节俭,不奢华浪费,夙夜批阅奏章等等,像您这样的皇帝,只怕除了圣祖能相媲美,就没什么其他的人能比的了!”王承恩还不清楚朱由检怎么这么激动的,但是说的也是实话。
    朱由检一脸失落的摇摇头,然后把徐铮的奏章扔给王承恩,“你好好读读,看看徐卿是如何剖析商事,然后又提出怎样的意见的,朕从来没有读过如此详细详实的奏章!”
    “可笑啊,朕即位的时候还要求大臣们奏章以两三百字为佳!倘若每个臣子都能像徐铮这样,就算十万字,朕也绝不嫌多!”
    “如今方才知道治国难!”朱由检叹了口气,坐了下来。
    “皇上,您已经做的够好的了!”王承恩见状,赶紧跪倒磕头,安慰朱由检,
    “再说皇上您天生聪慧,又如此勤政,奴才说一句不该说的话,纵算有点小瑕疵或者微小不足,就单单是勤快这一点,也足以弥补了,皇上你可千万不要气馁!”
    朱由检苦笑着摇摇头,“大伴,哎,朕继承九五之位,也是形势所迫!本以为治理天下并非难事,就算朕做的不好,但再不济也不会比前人差,如今看来朕确实是过于自信和自负了!”
    “以后不仅是经筵还有日讲,全部照例进行!朕必须补上这一课!大伴,宣旨:以后没火烧眉毛的事情,绝不允许耽误!另外还有太子教育的事情,朕记得徐铮曾经提起“胎教和早教”的说法,朕觉得甚有道理,必须立即着手进行!”
    “这个,这个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决不能让太子输在起跑线上!”朱由检又开始贩卖徐铮的名言警句了!
    “奴才遵旨!”王承恩一骨碌站了起来,皇上又恢复斗志了,做奴才的自然不甘落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