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64章 气急败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暗极星夜的票票,谢谢你!
    被李天华掺和的这一脚,本来人数已经不多的建州骑兵,顿时所剩无几。
    “我靠什么玩意儿,这是摆明了捡现成的嘛!”吴三桂的一个手下见状说到。
    吴三桂气的手直哆嗦。
    天色已经亮的差不多了。
    李天华发现建州骑兵已经为数不多,因此下令停止了射击。
    吴三桂也逼了上来。
    夹在中间的十来个建州骑兵,眼见着活着无望,反而硬气的抹了脖子。
    完胜!
    李天华很满意,跳下车,让大家开始整理装备。
    吴三桂骑着马走了过来,一脸的不高兴,“你们新军就这样对待友军的?”
    李天华一时间没领会吴三桂的用意,“啥意思?”
    “咱们配合的不是蛮好的么,全歼!”
    “好个屁!你们这是摆明了抢我们的功劳!”吴三桂气呼呼的吼了声。
    “抢什么功劳?”李天华也有些火大了,
    “人头,装备我们不要,我只要活的战马!”李天华直截了当的挥挥手,已经有新军的人开始收集幸存的战马。
    “你们!”
    吴三桂的骑兵也开始冲进战场,不过大多数都是搜刮尸体上的财物,至于装备根本没人多看一眼。
    眼见马匹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
    李天华懒的跟吴三桂多啰嗦,只是抱了抱拳,“我军还有作战任务,就此别过!”
    然后下令登车。
    收集来的战马,被动作熟练利索的系在车边。
    一看就没少干这活,绝对有经验。
    不到一刻钟,李天华带着车队,轰隆隆的走了。
    “我!”吴三桂气的嘴唇直哆嗦,半天才下令,“砍脑袋,剥盔甲,所有能卖钱的都带回去!”
    那木泰在中午的时候,终于赶到了永平城。
    听完那木泰的禀报,阿敏开始沉默不语。
    硕托在旁边问到:“明军的人数真有你说的那么多?”
    那木泰点点头,“最少有五万,应该只多不少!”
    “夜里你还能看的那么清楚?”硕托追问到。
    “贝勒爷,明军这次攻城的时候,并没有暗袭,而是点亮了火堆,光明正大的攻城!我敢肯定是孙承宗发动总攻了,还请二贝勒爷早做准备!”那木泰心里有些不高兴硕托对自己的怀疑。
    “哦,对了,明军还动用了一种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会爆炸,威力惊人!”那木泰好心的提醒到。
    “我看你是被明军吓破胆子了!”硕托很不满意那木泰竟然长明军士气。
    “我们一直坚守了四天,可是你们呢,一个援兵都没看到!我们就几千人,能扛得住孙承宗和马世龙的几万大军吗,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你去试试!”
    “你!”
    “好了,别抱怨了,也别争了。”阿敏制止了两人的争执,
    “我看这次明廷是大举反攻了,目前遵化和迁安我们已经主动放弃,现在滦州又丢了,只怕永平也是很难守得住!”
    “二贝勒爷,我们一定要守住,要不然台吉那边我们交不了差啊!”硕托其实早已看出了阿敏想撤兵!
    皇太极是什么人,那绝对是个心里阴狠的主!
    秋后算账可是他最拿手的。
    阿敏一旦撤军,自己绝对受牵连!
    真是倒霉透了!
    跟着这么一个草包货!
    “撤吧,一旦明军合围,我们就算想撤兵都没机会了!”那木泰在旁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撤兵可以,但是不能就这么便宜了明狗!”
    “给我把城屠了,所有的财物和女人,全部带走!既然他们想要这个城镇,我就留给他们一座死城!”阿敏咬着牙,恶狠狠的说道。
    “二贝勒,绝对不可以!台吉临走的时候可是再三交代我们一是守住城,二是善待降官和明人,你这样做就是抗命!”硕托心急如焚,心里道还要屠城,这不是把自己逼入绝境吗!
    “你闭嘴!皇太极虽然说过这话,但是他没有料到我们现在的处境!”
    “二贝勒,不行啊,绝对不行!”硕托试图继续发对。
    “闭上你的鸟嘴,我是二贝勒还是你是!目无尊长的东西!再说老子用鞭子把你抽出去!”
    “那木泰,带人屠城,今晚连夜从冷口关出关”
    “二贝勒,你要想想这样做的后果,我们承担不起!”
    “给我赶出去!”阿敏直接让人把硕托赶到了外面。
    傍晚时分,永平城已是四处黑烟火光。
    阿敏带着人开始连夜撤离。
    徐铮已经到了冷口关。
    派出去的锦衣卫和厂卫已经发觉了永平城的异样,并在傍晚探查到了阿敏撤退的行动,
    “就等他们了,顺便把消息传给孙督师和马总理!”
    “这座城完了!”一个锦衣卫望着城里的熊熊火光,紧紧的捏着拳头
    “到他娘的畜生!”
    同伴拉了下,“走吧,我们去冷口关帮他们报仇!”
    这次布置和以往不同,典型的伏击战术。
    冷口关正是一道东西走向的高墙。
    徐铮把虎踞炮搬到了墙上面,所有的人员也安排在高墙上,居高临下,占尽了地理优势。
    只可惜关内和关外两侧地方过于开阔,又是一个击溃战,徐铮暗暗的叹了口气。
    自己也没办法,总不能说未卜先知吧,那样的话估计孙承宗得给自己三巴掌。
    夜幕在等待中慢慢的降临。
    渐渐的到了黑夜。
    整个夜空一片漆黑。
    天气有些闷热,空气显得格外凝重。
    徐铮老神在在的靠在墙上,脑袋里一直在胡思乱想。
    打完这一仗,后面知道明朝灭亡自己都不会在参战了。
    没错,徐铮之所以参与到己巳之变,其中很大因素应该说是和徐光启有关。
    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应该是给大明朝输血了。
    想到变法,徐铮总觉得后脖梗发凉。
    历史上的变法家、改革家最后的结局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自己不会也步了他们的后尘吧!
    好在历史上明确记载了徐光启最后是病死,这让徐铮多少有了点底气。
    关键是变法又能怎样呢,能救得了大明朝吗?
    后世有无数人参与到这个话题当中,有很多人认为大明朝只有来一场彻底的革命才能破茧重生,也有很多人假设朱元璋或者朱棣重生在明末,才能挽救大明,也有人认为大明根本没救了。
    至于自己,尽管凭借着手上的高科技和金钱,可以在乱世中谋得一块存身之地,但是却不忍心看着兆华夏大地被异族的铁蹄蹂躏,不能忍受后世的百年屈辱,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那个厚颜无耻地叫嚣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老女人再次祸害华夏!
    这是每一个华夏人应该具有的最起码认知!
    至于大明还能走多远,徐铮目前并没有多少把握。
    不想了!徐铮甩了甩头,先打好这一仗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徐铮对自己是这样说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