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7章 勋亲嘴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为了这次请客,田弘遇在天春园里挑了一个叫“瑶台阁”的亭子。
    由于天气乍暖还寒,所以亭子四周挂了布幔,还摆了数个炭炉,八个凉菜已经上桌。
    众人一起开着各式各样的玩笑,相互谦让着入了席。
    “我说老田,怎么突然想起我们老哥们几个了?”朱纯臣举起酒杯示意了下。
    “国公,这话说得,我可是经常惦记着你们呢!”田弘遇也举起杯子,回敬了下。
    “几位,听说过‘大明钱庄’没?”
    “听过啊,就是那个传单满天飞,横幅满大街的!一天到晚的,真烦人!”朱纯臣再次喝了口酒。
    襄城伯李国祯个头较矮,如果放在后世顶多也就一米六的样子,不过身子却是敦实的很,
    说话的嗓音有点瓮声瓮气的,“听别人说那叫‘广而告之’!”
    周奎低着头,只顾着吃菜吃肉。
    “诸位,据说有人看到王承恩经常出入这家店铺!”
    “嗯?”
    “真的?”
    “真是让人奇怪!”
    田弘遇的一句话成功的把诸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难道上面那位准备经商?”李国祯的脑子最好使,伸出手指头指了指天上,然后用低低的声音说道。
    “也有可能,听说三天两头缺银子的!”朱纯臣没特意压低嗓音。
    “我说你们可真是!上面那位就算再缺钱,也比我们这些人有钱!”张庆臻不以为意的说道。
    “那是!”周奎点点头。
    “那么这个钱庄是什么用意呢?”刘效祖问了句。
    “就是不知道钱庄这个主意是谁出的,也算得上奇才了!”李国祯也喝了口酒。
    “要不我们也弄个钱庄玩玩?”朱纯臣扬了下眉头,笑着说道。
    “得了吧,我们可玩不起来!”卫时春摇了摇头。
    “我昨天去过大明钱庄了,跟他们掌柜的谈了谈,听他们的口风,倒是同意别人入股的!”田弘遇若无其事般,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入股?这法子倒是不错!”朱纯臣咂了下嘴唇,端着酒杯轻轻地喝了口。
    “怎么个入法呢?”张庆臻很有点兴趣。
    “一万两银子起步,年底分红,据说一万两银子一年分一千两!”
    “不可能吧!”卫时春和刘效祖都有些不相信,就连朱纯臣和张庆臻也不信。
    周奎的耳朵竖了起来,脸上却是一副满不在意的神情。
    “我打算试试!”田弘遇夹了口菜,慢斯条理的说道。
    “你想怎么试?”朱纯臣有点好奇。
    “我想弄个一万两存进去,然后让钱庄每个月给我分红!”
    “田指挥的意思是分开拿,而不是年底一次性结算?”李国祯也有了兴趣。
    田弘遇点点头。
    “要是这样的话,我朱家也愿意试试。”
    “你们就不怕钱庄卷了你们的银子?”周奎插了一句。
    “你想太多了,我们是什么身份!哪个敢吃掉我们的银子?”朱纯臣斜了眼周奎。
    “我也愿意试试,一年一千两啊,十万两一年就是一万两,十年的时间就是十万两,都快赶得上放贷了!”张庆臻跃跃欲试。
    ‘试试就试试!’卫时春和刘效祖也觉得可行。
    “这银子不拿白不拿!”田弘遇又加了句。
    “实话!”朱纯臣点点头,
    “先试试水,要是没风险,就多投点,这可比做生意轻松多了!”
    文华殿。
    “毕卿,这毛文龙的军饷是怎么回事?”朱由检拿起一份折子,问毕自严,
    “三十八万辆,十六万石本色粮,有这么多?”
    “回皇上,户部认为东江士卒长居海岛,日甚苦,因此将军饷提到人均一两,再加上抚恤,因此共计三十八万两!”
    毕自严不仅记性好,心算也特别快。
    朱由检沉默了半天,说道:“毕卿,东江士卒长居海外,确实辛苦,朕心里知道。然而国库没多少银子,能少点就尽量不要多些,也算是减轻下朝廷的负担吧!”
    “请问皇上,应该以多少为发放标准呢?”
    “还是按照以前的饷额发吧!”朱由检叹了口气。
    “如果臣没有记错,以前的是零点七两每人,以两万八千人的数量来算,一年就是二十三万五千两百两。”
    “嗯!可苦了边疆将士!”
    毕自严退了出去。
    “王承恩,钱庄的银子还了没?”
    “回皇上,还没呢!”
    “嗯?”
    “奴才想等皇上有空了,一起去的!这么大的数字呢,奴才担心出什么意外!”
    “老货,能出什么意外啊,难道还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抢朕的银子!”朱由检笑骂道,
    “行了,待会一起去一趟吧,正好很久没跟那个徐大老板聊聊天了!”
    大明钱庄。
    “公子,田弘遇的这个计划我觉得不可行!要是这样下去,咱们钱庄绝对亏本!”李长青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徐铮摸着鼻子想了会,最后仍是下定了决心,“同意他的计划!”
    “公子!咱们现在的投资计划还没有完全展开,如果在这么高的利润回报刺激下,这帮勋亲把巨量的银子投入咱们钱庄,咱们很快就会被拖垮的!就算没被拖垮,咱们一年辛苦赚回来的银子也等于为他们做了嫁衣!”
    “我知道!”徐铮点点头,“所以我们得另外想办法拓展投资渠道了!”
    “公子你是怎么想的?”李长青着急的问道。
    “我打算出趟海!”徐铮早就有出海计划,但并不是现在。
    计划中的出海是在释雪花的分厂建立并投产,然后收购了海船,培养了自己的水手,然后在出海。
    现在看来,计划必须提前了。
    “公子!这样不行!风险太大了!”李长青不同意徐铮出海的想法。
    也是情有可原,这个年代出海的风险非常大,既没有后世的天气预报,卫星电话,也没有后世钢铁结构的大船,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都不为过。
    徐铮笑了笑,“赌一次吧!”
    “原则上同意田弘遇的计划,但是给他一个条件:他这次拉来的全部投资,我们钱庄既不要金子,也不要银子,只收铜钱!这个条件不容更改!”
    “啊?只要铜钱?”李长青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ps:崇祯通宝有四种,一文,二文,五文,十文,其中五文铜钱的重量大概是6.2克,崇祯初年一钱银子大概是五十五文铜钱)
    假如说十万两银子,全部换成铜钱,那得有多少斤啊!
    李长青算了半天,没算出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