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7章 崇祯早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暗极星夜的推荐票,谢谢你的支持。
    当徐铮的命令被传达下去以后,整个黄金山全体上下顿时动了起来。好在出发的时间订在九月初一,距离现在还有十天左右的准备时间,因此也算不上匆促。
    但是由于老道士坐镇苏州,从而让黄金山后勤缺少了一个集中的管理,没办法,徐铮只好亲自上阵,采购、调拨和分配物资。
    经过两年时间的将养,孩子们身体长开了很多,再加上体能训练,几乎个个都和小老虎一般,学员当中年纪最大的差不多十三岁左右,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机,再加上徐铮对这次野营拉练没有特意采取保密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孩子知道了之后,都是约约欲试。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纪,徐铮决定仍是采取大车运输和徒步两种方式结合,同时只允许每个学员随身携带匕首、手铳及弹药,水壶以及干粮,其余的长兵器以及各种给样随车运输,大大减少了孩子们的负担。
    陈天衡师兄第五个人负责督造运输使用的车辆,主要以四轮马车为主,同时辅助独轮车。在戚家军老兵的坚持下,野战用的偏厢车也一同制造了数辆,为此徐铮不得不紧急采购了一批拉车用的骡马。
    为了骡马的事情,几个年纪大的学员和戚家军老兵还吵了一架,最后把官司打到了徐铮这里。
    “校长,我要举报!”一个学员气呼呼的说道。
    徐铮好奇的问:“你要举报什么?”
    “他们把拉车的骡马耳朵都刺聋了,既残忍又毁坏公物!”
    “主公??????!”几个老兵准备解释。
    徐铮摆手制止了,说道:“你们啊,看来学的还不够!”
    “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徐铮问道。
    几个学员纷纷摇头。
    “战场上枪炮声很容易让牲畜受惊,明白了吗?”
    几个老兵一起点头。
    “娃娃们都是好意,还请主公不要责怪他们!”一个老兵说道。
    “呵呵呵,你们啊!”
    其中一个学员机灵,见机赶紧说道:“谢谢老兵指教,是我们莽撞了!”
    “得了得了,都回去吧!”徐铮把学员们赶了回去。
    “李天华、王大中!你们马术小队现在有多少学员?”徐铮问道。
    “回主公,目前已经完成初步训练的共有学员二十名,其中十人可以随时执行任务。这幸亏主公先前进行了军训,使得学员们有了良好的基础。”李天华回答道。
    “好!此次远途行军演练,你们马术小队将负担起探路以及绘图等任务,你们准备提前出发,我划拨的物资你们收到了吧?”
    “回主公,已经到位!”
    “好,这是此次行军路线,上面的要点已经标注好了,你们出发的时候不用再来汇报!”
    “是,主公!”
    李天华等领命下去。
    徐铮又让人把玛丽和张养默叫了过来。行军中各式武器检验和医疗保护必不可缺,玛丽倒是没什么,直接把长途行军当成了旅游,没等徐铮说完,就兴冲冲的跑回去准备自己的东西。
    张养默却苦着脸,一脸的不高兴。
    徐铮忙问道:“张先生,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不开心的是事情?”
    “主要是时间太紧张,这十来天的时间根本不够配置药丸和散剂!”张养默说道。
    徐铮考虑了下,说道:“先以最紧要为主吧,好在出发的时间是九月份,温度不算高,蚊虫也少了许多,不是瘟疫疾病的高发期!”
    “也只能如此了!”张养默无奈的说道。
    “这次你们医疗队的人物很重,要知道外出期间,肯定会有意外发生,我不能要求你们万无一失,但是最起码要准备充分,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张养默苦笑了声道:“连药物都凑不齐,我咋准备充分啊?”
    “我已经安排了专人,按照先生你列的单子进行采购了,就目前来说,问题不大,你放心吧!”
    “也只能这样了!另外能否给我们医疗队单独配备几辆四轮马车,这可是个好东西!”张养默问道。
    “可以,你们人不多,我可以划拨两辆给你们,够吗?”徐铮对于张养默的要求,从来都不含糊。
    “够了,够了!”张养默高兴的点点头。
    一切工作在徐铮的调配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北直隶故宫皇极门早朝(开始称奉天门,后由嘉靖改皇极门,现为故宫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简单啰嗦几句,明朝的朝会主要有三种:大朝(正旦、冬至、黄迪生日,是礼节性的,不讨论政事);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也是礼节性的朝贺,不讨论政事;常朝才是处理政事的朝会,常朝即早朝,以前还有午朝、晚朝,但不是常态,只有早朝是常例。
    由于早朝规矩很多,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通过早朝处理政事基本流于形式,一套完整的流程走下来,一个早朝时间能处理的政事寥寥无几,基本以皇帝批复奏章为主流。
    后世很多朋友诟病万历、嘉靖、天启等皇帝不早朝,只顾着自己玩,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随着鸿胪寺当值官员一声“入班”,长长的官员队伍,齐刷刷的走进御道,一跪三叩后,然后回到原来位置肃立。
    年轻的崇祯皇帝,沉着的坐在金台之上,开口说道:“诸位卿家,今后早朝如无重大事情耽误,必定照常举行;同时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朕决定稍微更改下,诸臣工奏事之时不必照本宣读,而是一言以蔽之,简单明了的把自己陈奏的事情说清楚,讲明白!”
    朱由检的话刚说完,下面的大臣们便开始私自议论起来。
    “老哥,新皇上怎么回事?怎么刚上来就擅改祖上的规矩?”
    “老弟,我也不明白啊!”
    “看来新皇上不喜欢文言文!”
    “嘻嘻!”
    朱由检脸色难看的望着下面,当值的官员立刻重重的咳嗽了几声,以示肃静。
    大殿里的声音平息了下去,朱由检接着说道:“比方说以前有早朝奏事不超过八件事的,我认为并不恰当,只要我们在额定时间内提高办事效率,那么多为天下处理几件公事,有有何不可呢!所以以后朝会奏事不限八件常例,同时如果有重大事情,仓促间难以决断的,可以把奏章呈上来,待朕详细观阅之后,给予批复。”
    说到这里,朱由检从丹陛上站起身,走到金台边上的台阶处站定,朗声说道:“诸位,新朝鼎立,百废待兴,还希望各位多用心政事,少些娱乐,另外也可以为朝廷多推荐些有用之才,朕替大明先谢过大家了!”说到这里,朱由检一拱手。
    两侧的文武大臣顿时抢先出来,跪在御道上,齐声道:“臣等不敢,臣等尽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