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06章 赠字怀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铮稀里糊涂成了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稀里糊涂成了徐铮的同门,这笔账一时算不清楚,唯有徐光启的心里最清楚,回到里屋后,徐光启一脸的高兴,嘴里哼起了快乐的小曲,心情可见一斑!
    终于又抢到个好徒弟,人生最快意的事情莫过于此!天下士林笑话我,哼哼,干卿何事!更何况笑话我的人怎会明白:这些都是万里挑一的实干型人才,咱大明朝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夸夸其谈、讽今刺古,只会之乎者也之辈;而是脚踏实地、真才实学,富有工匠精神的人!这样的宝贝,宁愿收了也不能错过!徐光启一脸得意。
    可得盯紧了,只可惜自己马上要回天津了!这个小弟子看上去对举业不够重视,这可不行!不管是用鞭子抽还是竹板打,都得考中,再不济也得弄个举人出身,否则浪费了这身才华,暴殄天物,对,就是暴殄天物!徐光启暗暗下定了决心,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有效督促徐铮学业的问题。
    徐铮这会在厨房,“万师傅,帮忙把土豆切成细丝!嗯,就是那个,越细越好,切好之后用清水洗净,另外准备好青红椒葱姜蒜丝,麻油酱油热花椒油还有盐,放在旁边备用。”
    万大厨一一照办。
    这是徐峥后世很喜欢吃的一道菜:凉拌土豆丝。为了给徐光启践行,徐铮特地翻遍了脑海中的记忆,想出了后世几道菜的做法,打算今天好好款待下徐师傅。
    万大厨在旁边看徐铮是如何操作的,并把每一个步骤牢牢地记在心里,这可是自己以前从没有见识过的菜品,以后就是自己的拿手绝活了。
    徐铮快速的把土豆丝在开水中汆好,然后淋上提前拌好料子,最后麻利的浇上滚烫的花椒油,一阵“吱吱”响声,喷香扑鼻的油烟顿时飘起。徐铮嗅了一口,然后闭上眼睛,咂摸了下味道,觉得还算不是水准,然后开始做下一道菜,拔丝红薯。
    严格来说这道菜算是甜品,小孩子的最爱。但是由于徐光启喜欢吃红薯,所以徐铮决定试试。
    仍是由万大厨切好红薯,清水洗净备用。
    拔丝红薯的秘诀主要是掌握糖熬制的火候,和做糖葫芦差不多。
    徐铮先是把红薯经油锅炸至金黄,然后开始熬制冰糖,等到粘稠的冰糖液体不在翻涌泡泡,并且有微微青烟冒出的时刻,迅速把炸好的红薯块入锅,快速翻炒,然后取过来万大厨提前抹过熟油的盘子,装盘。随着温度的急剧降低,黏连的红薯块之间不断神奇的浮现出一道道雪白的糖丝。
    拔丝红薯大功告成!
    万大厨在旁边看的欣喜若狂,又学会了一道菜!
    后面的几道菜,徐铮没有亲自下厨,而是指挥万大厨,凉拌马兰头、糖醋荸荠、油炸花生米,切片熟牛肉、咸猪脚、糖醋里脊、豆瓣鲫鱼、菜薹、红花草、桂鱼汤。酒是黄金山特酿地瓜烧。
    人不多,只有徐铮、孙元化和徐光启三人。
    孙元化仍是放不下身段,尽管对于徐铮所做的一切,确实很佩服,但是并不包括读书做学问。
    要知道不论任何时代,文人之间、武人之间彼此能相互服气的,并不多见,当然也有惺惺相惜的,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如此。
    徐铮却是在学问上没有过多杰出的地方,除了为数不多新奇的观点。
    徐光启乐心满意足的看着跟前的两个弟子,左一口拔丝红薯,右一口凉拌土豆丝,顺道在抿上一口小酒,不亦乐乎。
    “先生!”孙元化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
    “嗯?何事?”徐光启再次夹了筷糖醋里脊,放入口中,问道。
    “我准备随先生一道回去。”孙元化如同下了决心一般,说道。
    “唔,好啊!”徐光启点点头,“不继续在这里研究你那个坩埚炼钢的难题了?”
    孙元化叹了口气,随即说道:“我想回京城闭门读书。”
    “这是好事情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徐光启晃着脑袋,笑吟吟的说道。
    “先生,你知道的我可不是为了什么‘颜如玉’、‘黄金屋’!”孙元化反驳道。
    “哦,你也该回去了,不过京城最近不太平,说不定有大事发生,一则小心为妙,二则也可以为我参谋参谋!”徐光启说到这里,停了下,然后继续说道:“我给你的建议是最好跟我一道会天津,静观其变。”
    孙元化稍微考略了下,便点头同意了徐光启的建议。
    徐铮心说,京城大事无非就是天启驾崩,然后皇权更替,紧接着魏忠贤垮台,东林窜起。徐光启肯定是要被重用的,自己也不用过多提醒什么。
    “徐铮,你好像还没有字号吧?”徐光启把头一偏,望着徐铮说道。
    “是的,先生!”徐铮老老实实回答。
    “既然如此,先生我送一个字号给你吧!”徐光启摸了下短须,说道。
    “麻烦先生了!”
    徐光启微微思索了一下,张口道:“铮者,刚正不阿也。过刚易折,轻折易损。为师我不希望你‘刚’,更愿你取其‘正’,不如以后就叫‘怀正’吧!”
    “徐怀正!貌似不错啊!”徐铮心里琢磨着。
    “‘怀正’好,真是好字。昔日文山先生曾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可见先生对你的期望甚高啊!”孙元化在边上摆起了架子,用师兄的口吻说道。
    徐铮上前一步,拜谢过徐光启,心道:还好不是徐怀钰的,否则肯定别扭至极。
    徐铮老老实实给徐光启斟满酒杯,也顺便提孙元化倒满了,然后自己满上,放下酒壶,端起酒杯,道:“先生此去,一路风尘,弟子只能在这里遥祝先生万事顺利,身体康健了!”说完干了一杯。
    徐光启笑了笑,道:“这些年奔波习惯了,到也不觉得劳累。只不过我这一走,你可得专心读书,争取早日来京城团聚,不可懈怠了!”
    徐铮赶紧点头称是。
    再次满上,徐铮跟孙元化碰了下杯子,道:“顺祝初阳兄早登黄门,小弟在这里提前为贺!”
    孙元化老神在在的端起酒杯,道:“怀正老弟,为兄承你吉言,哈!”
    徐铮不忍心打击孙元化,只得跟着笑道:“是极,是极!”
    徐光启的酒量不错,尽管是在弟子面前,却丝毫没有做先生的架子,喝到最后,嫌筷子费事,干脆扔到一边,左手端着酒杯,右手不时地从盘子里拈出几粒花生米,扔到嘴里,好不惬意。
    孙元化却是有些放不开,喝的很斯文,吃的也很斯文。
    徐铮见徐光启如此随和,也是放松了下来,敲着二郎腿,不时的徐光启说着趣闻。
    “怀正,你在信里曾提过用‘稗子’培育杂交稻的,此事果真能成功?甚至按照你的说法能亩产七八百斤?”看来徐光启对杂交稻仍是念念不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